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宜居宜业生活美 石榴花开幸福长
——罗甸县凤亭乡多举措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通村通组路建设让村民出行更方便
国光村粑槽舞表演 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严云灿 吴紫花
干净整洁的村道通往家家户户,乡风浓郁的村居点缀阡陌之间……走进罗甸县凤亭乡,一幅幅怡人的乡村美景呈现在眼前。
近年来,罗甸县凤亭乡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广泛推行积分制、“红黑榜”等治理方式,着力推进农村婚俗及殡葬习俗改革,以一系列“硬核”措施为笔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产生活中,绘就了一幅人居环境美、精神面貌新、民族文化“活”的乡村新画卷。
点亮乡村幸福之“路”
“以前到乡里面赶场都是靠肩挑背驮,现在出门有车坐,水电通到家,村道路还装上了路灯,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在凤亭乡勤丰村,60岁的村民潘登祥深有感触地说。
勤丰村地处大山深处,曾是罗甸县最为偏远和贫困的村之一,距离县城67公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勤丰村长期以来依靠崎岖的山路通往外界,外出必须步行几个小时。现在,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里的群众过上了富裕、现代、文明的新生活。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凤亭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步谋划,10个村已成功铺设了水泥硬化道路,实现了“三通”,即通水、通电、通路。截至目前,全乡完成通村通组路建设156.83公里,串寨串户路硬化7.52万平方米,产业路2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00余盏,覆盖2648户11389人。
劲吹乡村文明之“风”
靠山面水,设施齐全,环境幽静,位于凤亭乡红光村的公墓是该村老人去世后的安葬之地。
2022年,凤亭乡不断规范殡葬服务管理,一方面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修建集中安葬公墓,完善殡葬设施,建立有效的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免除全体村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实现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集中安葬,改变了旧俗;另一方面,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对村民红白喜事、陈规陋习等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对厚葬薄养、低俗婚闹等行为进行劝导。
“实行集中安葬后,破除了村民的思想障碍,清明扫墓,汉族和少数民族村民同去同回,不仅增加了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红光村村支书王世学说。
铸牢乡村文化之“魂”
走进布依族群众聚居地国光村,文化广场上鼓声、粑棒相互撞击声,交织于耳,粑槽舞队在第三代传人王国豪的指导下伴着鼓点欢快起舞,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近年来,凤亭乡充分挖掘本地优秀特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利用“三月十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俗节庆活动,开展染花米饭、长桌宴、打糍粑、山歌对唱等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2023年,组织“布依姑妈回家”“姐妹相聚会”“山歌对唱”等主题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7000余人次,打开了文化惠民新局面。
同时,利用居家妇女手工业技艺精湛,适合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手工业产业的有利条件,创办了“凤绣”少数民族文化工艺品加工车间,大力培育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手工文化产品,有效保护了乡村传统文化技艺。
如今的凤亭乡,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风景和美好生活诗意相连,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齐心协力、铆足干劲向前闯,致富的凤亭乡、幸福的凤亭乡、团结的凤亭乡,正在新时代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