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9月6日讯9月5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专场。据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海廷介绍,近年来,全市上下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工作长效机制,深化“田长制”改革,积极构建起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市耕地面积607.7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12.07万亩,分别高于国土空间规划下达任务目标33.12万亩和2.47万亩。
耕地保护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坚持法治理念,做到久久为功。下一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重点在耕地“总量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提升”三篇文章上下足功夫,严守耕地资源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底线。
严守红线,确保耕地总量稳定。压实县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通过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突破耕地保护目标,重大典型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等量化赋分,严格考核,精准评估县(市、区)耕地保护工作质效。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的工作模式,深化田长巡查,全面推广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点监控等技术应用,建立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监测网络,落实 “网格管理、责任到人” 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好省级共享线索,对重大典型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问题,一经查实,全市通报,采取提示提醒、警示谈话、挂牌督办等措施严肃依法依规处理。
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耕地布局。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机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调整优化不稳定耕地,实事求是解决个别地块划定不合理问题,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逐步调出位于主河槽内、洪水上滩频繁等不稳定利用耕地。对优化国土调查标准后可调查为耕地的,按照“认定一批”方式,直接按耕地调查;对集中连片、具备良好灌溉条件且易于恢复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恢复一批”方式,分阶段、分批次有序逐步恢复;对确实不适宜恢复的,按照“置换一批”方式,退出耕地保护范围,与适宜作为耕地保护的地块进行置换。通过开展“三个一批”,即“认定一批、恢复一批、置换一批”的处置方式,解决耕地碎片化,促进耕地集中连片,逐步提高优质耕地比例。
量质并重,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摸清全市盐碱地资源概况,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坚持恢复优质耕地为主、新开垦耕地为辅的原则,科学确定耕地、林地、草地管理边界,明确补充耕地禁止实施区域和适宜实施的重点区域,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补充耕地,严格质量验收和报备入库。新增耕地纳入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完善补充耕地后期培肥管护、再评价机制,把补充耕地后期管护资金纳入占用耕地成本。通过综合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耕地恢复等措施,实现全市耕地数量稳中有增,耕地质量不断提升。(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贵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