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
酸甜苦辣咸,人间百味能让人首先联想到喜悦与幸福的,非“甜”莫属。这是因为人类的舌尖能够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这种味道往往来源于同一种物质——糖。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牂牁江畔甘蔗的生长期,也是村民卢善龙继一年的传统农忙季之后,再次忙起来的时刻。
1976年,卢善龙出生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木城村。从记事起,他印象中最深刻的味道,便是甜。
“听我的祖辈、父辈讲,上百年前,古驿道从我们这里经过的时候,这里采用古法制作的红糖就已经运出去售卖了。我十几岁开始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制糖。”对于卢善龙而言,糖不仅代表着甜,更是一份割舍不下的手艺与事业。
“现在种了5亩左右甘蔗,每亩产量一万斤左右。种的甘蔗都用来榨汁制作红糖,然后在本地销售,十块钱一斤。”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卢善龙娓娓道来,“将甘蔗一根根放入榨汁设备中,榨出的汁水流入下面的沉淀池进行第一次沉淀。然后,通过管道进入第一口大锅中,一边熬制,一边去除浮沫和多余水分,进行二次沉淀。”
40多分钟后,前来帮忙的村民会将第一口锅中的甘蔗汁水用纱布过滤后,舀入第二口大锅中继续熬制。“也需要40分钟左右,期间还要不时舀走浮沫。”
此时,锅内汁水中的水分、杂质已经被去除一部分,汁水也逐渐清亮了起来。
“你看这第三口大锅,是不是明显小了一大圈。前两口都能装700多斤,这一口只需要装70多斤。因为水分去掉了,也不需要这么大的锅了。汁水在这口锅里再熬20多分钟,就可以舀到第四口锅中去了。”
站在第四口锅前的村民,除了需要熬制、搅拌,还要随时观察汁水的情况。“如果不够浓稠,还需要重新舀回第三口锅中。”
随着水分的蒸发,第四口锅中的汁水已经呈现出很明显的红糖色泽,浓稠度也更高。
“再熬制20多分钟,就可以放入旁边这口小锅中搅拌、冷却。之后倒入模具进行冷却、切割,整个工序就算是完成了。这样制作出的红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甘蔗的甜味、营养价值。”
因为采用纯手工制作,卢善龙的家庭小作坊每天最多能熬制800斤红糖。“甘蔗采收得多的时候,24小时都在制糖。少的时候,每天也要做到晚上六七点。”
运作着小小的家庭作坊,卢善龙也有着大大的梦想。“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古法制糖,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也想把规模扩大,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这一份纯天然的甘甜滋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