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1 21:19:00 来源:VISTA看天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成都Big榜

原标题 | 甘蔗,四川人爱的丐帮水果

今日编辑 | 吹风

才知道,种甘蔗是把甘蔗砍成节扔进地里。

——今天的编辑 吹风

便宜的车厘子一箱难求,草莓价格如金价,为什么不选择啃甘蔗。

甘蔗像砂糖橘一样,一个容易被低估的水果,颜值粗糙不受人青睐,滋味也不够丰富多变,浑身裹着灰尘躺在门的后面。

但如果你张口啃了一口甘蔗,一根甘蔗甚至一摞甘蔗都会被你啃光。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甘蔗自带一种随性,倒下或罚站顺其自然,甘蔗是不必打理的堆头,相信自己的路人缘,不敢说多热销,但确实人均一根。

看这个阵仗,甘蔗打狗棒,四川人爱的丐帮水果,就是手上差一个碗。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小红书:@土豆大王

01

甘蔗是春节的快闪水果,一年只有一次出生于十一月到次年二月。

每一年囤货的时候,甘蔗必不可少,一捆一捆打批发,使劲往家里盘,几乎每一家都会或多或少买一点,寓意着节节高升。

但说实话,都没有人喜欢要节节多的,主要的原因,牙口不好。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以前的甘蔗,没有削皮的服务,洗干净就啃,歪着嘴用大牙擒住上面,一呲溜皮就撕下来了,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但是咬到有节的地方,很快就走到了终点,连最后一口都啃不下来。

过一会儿,家长会帮你把节咬下来递给你,吃倒是可以继续吃,却失去了一种握感,没有用手抓的地方,少了一丝灵魂。

那二年辰最高的待遇,就是给你撕好皮,劈成两半,切成小节放在碗里。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如果过年哪个嘴巴里有泡,一定会有人抢话,“甘蔗啃起的哇”。

瓜子花生可能消化不动,但甘蔗一根传递一根,像是在跑接力赛,白嫩松软的肉,没有人可以拒绝,重点是可以打发时间。

甘蔗可以挤进春节档,主要是便宜大碗,汁水甜蜜,一直嚼嚼嚼。

一边看春晚一边啃甘蔗,点评的时候汁水都在喷;一边烤火一边啃甘蔗,甘蔗渣掉进去会引起一团火;一边打牌一边啃甘蔗,牌都是粘的。

反正甘蔗渣会存在各个地方,混着砂糖橘的皮,收拾的人想冒火。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甘蔗不适合郑重其事地啃,却是多元场景里的最佳伴侣,偷听过无数老家的八卦,也让无数都市丽人,从莫妮卡变成了翠花。

从泥土地拔起来的甘蔗,就像过年的荧光棒,氛围确实拉满。

在@一骏 的记忆里,过年上街,只有两个摊子人最多,一个是爆米花,每个人端上米,一个是砍甘蔗,一人身上扛一根。

爬山登高,最热销的两个食物,一个是凉面,一个就是甘蔗。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用镰刀削好皮的甘蔗,会装在塑料袋里,没有削皮的甘蔗,也比较耐储存,存在杂物间的角落,有客人来了就抽上一根。

囤多了也要挨骂,长泡的长泡,咬舌头的咬舌头,上火的上火。

但有一个冷知识是,甘蔗是清火水果,具备清热生津,止咳润燥的功效,说上火的大概率就是啃多了,甘蔗背了锅。

02

小时候路过甘蔗林,以为是玉米地,顶上像开了一个烟花,细长的叶子若隐若现的花蕊,鬼知道可以笔直长得巨高一根。

甘蔗也不像竹子那样去砍,而是拔,居然轻而易举就能扯出来。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来源:@雨林村

以前爱吃的甘蔗是青皮,细长的一根,看起来是细狗但很泡,一口下去肉质松软,不会过分甜,反而有一种清爽感。

后来紫皮的甘蔗横空出世,很粗一根,但颜色看起来饱满诱惑。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来源:@雨林村

紫皮的肉细生脆,渣子吐出来比较小,困难的地方是过粗,一口根本咬不掉一坨,而且长节的频率高,这是牙齿的噩梦。

长大后,青皮是人气王,原始的味道让人怀念,主要是不齁甜。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但荒唐的是,有一次我在水果铺买东西,一个姐挑了半天甘蔗,纠结到底要紫皮还是青皮,最后干脆对老板说,“一样来半根”。

回头看了一眼老板的脸,脸色确实一半青一半紫,沉默一会儿说,“你买两根,我给你对半砍,剩下存到我这,明天来吃”。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不晓得其他地方如何,但在四川买甘蔗,服务都要值五块钱,不用你亲自选,老板会穿着一件加厚版罩衣按照你指的方向抽。

削皮是必不可少,动作像闰土,一半一半的削,皮都在空中飞。

甘蔗削好对半砍成两节,放在一个像断头台上的机器,进行一个肢解切块,像宰排骨一样,想要大块或小块都可以说出来。

其中的节,要细心帮你宰了扔出去,不会给你增加一丝工作量。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有的店细节到,会帮你把节节用榨汁机给你打成水,不想啃甘蔗的也可以直接喝甘蔗汁,小半根甘蔗给你压一杯,十块。

货真价实,把甘蔗缓慢深入一个像碎纸机的机器里,水一下就飙出来。

怪不得奶茶店都没有把触角伸向甘蔗,性价比哪里拼得过,甘蔗汁甜过初恋,重点是觉得很爽,像在胃里下了一场雨。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如今,甘蔗的身价也在上涨,主要的原因是迈入了围炉煮茶大军。

砂糖橘花生红薯之后,烤甘蔗的风也很大,撕皮放入烤箱,或者砍成节放在炭火上,把肉烤得很软,吃起来烫口。

至于口感,高温把甜味放大,你就想象成端了一碗热的白糖水。

03

甘蔗举在手上,有一种嚣张,排队依次喊老板去皮砍成坨,场面就热闹了起来,捅了丐帮的窝,或者原始部落在开会。

北方有两米高的大葱,南方有两米高的甘蔗,老板的刀看了都想冒烟。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来源:@雨林村

长甘蔗,五米内的狗都不敢靠近,远看像一个人扛了一棵树,而且这种快乐会传染,一个人摇晃一个人,集体在约架。

有人说,为什么老板不提前削好,客人来了直接称了就走。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甘蔗吃的就是一个新鲜,亲眼见证手起刀落是吃的一部分,主要的原因是,每一个吃货都坚信亲自选的那一根是最甜的。

四川人都是“丐帮子弟”,证据找到了

甘蔗吹响团圆的号角,儿时的怀旧是家乡的颜色,每一年在改变,但记忆的味道不变,冬日四件套,永远不能少了甘蔗。

也不必囤,现在甘蔗出息了精致了,按斤卖,想吃的时候买,方便快捷。

可能是脑壳里一直想到甘蔗,那天去逛SKP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说竹子像烟囱,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是五彩斑斓的甘蔗。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2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献忠屠蜀是为了筹备军饷,有力证据已经找到
...是嫉妒李自成称帝,把怒火发泄在自己占领的地区四川和四川人民身上。另一个原因是,张献忠抢夺“无知”的四川人粮食,为过度征用军事资源做准备,四川人对其进行了抵制。张献忠大怒,下令
2023-02-28 21:43:00
你真的尝过“川菜之魂”吗?必吃的四道菜,没吃遍都不算是四川人
...不仅味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道菜不仅凸显了四川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更展现了川菜精湛的烹饪技艺和特色调味手法。同时,它也见证着夫妻间的深厚情感与默契,成为一道充满温情
2024-06-08 12:35:00
张献忠为什么要屠杀川人?
...员,有其它一些原因。比如,清军入关的时候,对反抗的四川人进行了大屠杀。毕竟清军入关的时候,四川还存在多股反清力量,有南明势力,有张献忠残余势力,还有地主武装。对于打进来的清军
2023-08-18 19:15:00
李特是汉国的奠基者,一个流民的华丽转身
...一时间,陕甘南部天水、略阳等地的数万户流民大量涌入四川,这些流民本无组织,但同命相怜,在逃难路上,大家一路互帮互助,相互救济,一路下来,这支队伍便自然而然有了首领,他们是李特
2023-01-19 21:16:00
...等项目逐渐走向正轨。02川蜀美食,巴适得板“巴适”的四川人爱吃、会吃,关于吃,他们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不可小瞧。谁是川菜第一菜?“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到四川。”如果把川
2023-07-28 23:03:00
张献忠有无屠蜀,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有一部《蜀龟鉴》,都是讲张献忠祸蜀的书,其实是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囯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可惜刻的太坏,错字颇不少。翻了一遍,在卷三里看见了这样的一条——‘又,剥皮者,从头至
2024-05-26 14:40:00
他是历史上最穷的状元,考试时写了8个字感动光绪落泪
...殷实,不担心儿子到那里受委屈。就这样,云南孩子成为四川人,改名叫骆成骧。没想到,这一来填补了清朝历史上四川没有状元的空白,让云南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不过,骆腾焕要没有被过继,能
2024-01-11 00:31:00
酒店拒接凉山彝族人后续:凉山人爆猛料,果然有情况!越闹越大了
...凉山的本地人。 不少四川的网友当即就站了出来,表示四川人自己都躲彝族人躲得远远的,至于原因,只有去凉山当地住一段时间的人才能够明白。别问,问就是支持酒店的做法!还有四川凉山
2024-01-31 10:28:00
四川71岁老教师被捕,全村为其求情,身份曝光后,村民:坚决枪毙
...,也老实交代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原来,刘小琴并不是四川人,而是出生于东北。她的父亲曾在张作霖的手下做过官,因此刘小琴家庭富裕,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到了结婚的年纪后,刘小琴
2025-01-24 19: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