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0 14:21:00 来源:戏说三国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能够高歌猛进的必要前提之一。粗看,挟天子者,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获得士族支持,征辟人才,以加封为饵获得高额收益,但细究之下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尤其是对于当时的曹操而言。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其实最早提出“挟天子”这个概念的并不是曹操,更不是荀彧,而是沮授。据《献帝传》记载,兴平二年冬,汉献帝避难曹阳之时,沮授就建议袁绍“西迎大驾,即宫邺都”,以便“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他的建议遭到了同事郭图和淳于琼(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的坚决反对。

郭图和淳于琼一致认为:一旦将献帝接到邺城,届时就不能不遇事请旨,“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那就很被动了。于是,袁绍在权衡利弊之后,打消了西迎汉献帝的念头。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而曹操有这个想法是在建安元年(196年)正月。当时由于李傕郭汜火并,张济、杨奉、董承等人趁机护卫着汉献帝逃离了长安。但是,逃离魔掌的献帝仍然没有脱离苦海,他一路东行,不但饱受风餐露宿之苦,而且时刻担惊受怕,唯恐被业已反悔的李傕等人追上。

就在献帝君臣颠沛流离之际,刚刚巩固兖州根据地的曹操,接受了治中从事毛玠“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初步形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计划:将献帝接到身边,以收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效。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但令他意外的是,当他兴致勃勃地将这一计划交给手下幕僚商讨时,响应者寥寥,唯一支持的人,是他的首席谋士荀彧。

而荀彧之所以大力支持,也并非为主公的事业着想,而纯粹是他本人的“恋汉”情结使然。他用以论证的三条论据——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貌似理义充足,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曹操听了之后,却很受用,就此坚定了迎献帝的决心。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于是,建安元年三月,曹操派了扬武中郎将曹洪带兵西上,去迎接穷困潦倒的汉献帝。

但好事多磨,由于受到了“护驾功臣”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顽强阻击,曹洪没能完成使命,曹操的挟天子计划一度搁浅。

然而这时有一个叫董昭的济阴定陶人,出于对曹操的好感,居然以他的名义,给“护驾功臣”之一的杨奉,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信中先是将杨奉吹捧了一通,然后表达了愿与他真诚合作、生死与共的意愿,并表示无偿为他提供粮草。杨奉大喜过望,即刻上表,让献帝拜曹操为镇东将军、费亭侯。

曹操接到委任状后,立马作了《上书让封》表,积极回应,就此取代了董昭与杨奉建立了“友好往来”的联络。这样你来我往,不但使得曹操进京勤王的阻力不复存在,也为此后迁都许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建安元年七月一日,颠沛流离了五年零四个月又十五天的汉献帝,终于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满目疮痍的故都洛阳。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这时的洛阳几乎焚烧一空,文武官员只能拔荆除草,居于断墙破壁之下。更要命的是,吃饭也成了问题,凡是官衔在尚书令以下者,都要到郊外采摘野菜,因此饿死的,不在少数。

于是,在建安元年八月,应杨奉的秘密邀请,曹操回到了已经阔别将近七年的洛阳。

曹操进抵洛阳后,首先将负责保卫工作的韩暹赶出了洛阳,然后以录尚书事、司隶校尉的身份,控制了军政大权,接着在清洗异己的同时,册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尚书仆射钟繇等十三人为列侯,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最后把汉献帝挟持出洛阳入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后一步。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曹操当然不是因为真心拥戴汉室而将汉献帝迎到身边。他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汉室的招牌和影响,为他的个人事业服务。曹操想当然地认为:一旦控制了汉献帝,就能处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地位,但他显然过高地估计了汉室这块破招牌所具有的能量。

因为当时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汉朝天子,早已威严扫地。郭图和淳于琼就认为:“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已经将东汉皇朝看作是不雕之朽木,必沉之破船。袁术更是干脆自立为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从来没有哪位诸侯,因为曹操是皇帝的代言人,就主动请求接受曹操的领导。而相反,无视曹操的这种身份,与他为敌的诸侯,倒是不胜枚举。还在曹操将献帝奉迎到许都的建安元年,袁绍就拒不接受曹操的安排,担任有名无实的太尉。结果曹操无可奈何,将自己刚刚到手的“大将军”拱手相让,才暂时平息了袁绍的怒火。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因此,至少在对汉末形势的分析上,曹操是不如郭图、淳于琼二人的。

虽然献帝驻践许都之后,全国各地确实有许多名士纷至沓来,但其中少有真心实意投效者,而像孔融、祢衡之类,完全是意气用事,极尽所能地侮辱曹操的人格,对曹操的政策说三道四,他们的到来,实际上使得本来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曹统区,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而且,这种杂音在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大声。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同时也因为汉献帝的到来,从曹操阵营内部,逐渐分化出一批倾向于汉献帝的人物,荀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自从做了汉天子的尚书令,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变成了如何确保、重振东汉皇业,在政治立场上已经与曹操同床异梦。而在献帝到来之前,曹操阵营即便不是铁板一块,也至少是一致对外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因此,被奉迎到许都的汉献帝,对曹操来说,非但不是一种政治资产,反而是一种沉重的经济、军事和心理负担。曹操从此不但要为皇帝及其庞大的官僚机构,长期无条件的提供住宿、食品和其他开支,还不得不调拨出足够的兵力加以保护。

更令曹操烦心的是,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汉献帝,绝不甘心接受曹操的控制。自命不凡的他,以中兴之主自诩,暗中联络了董承、吴兰、王子服等人,密谋发动政变,以期杀死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因此曹操在筹划对外用兵的同时,必须时刻提防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以及那些蠢蠢欲动的拥汉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他的对外战争。官渡之战就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官渡对垒期间,理当是曹操充分发挥“挟天子”这一政治优势的大好时机。但实际上,在袁、曹决战之前包括在战争进行过程之中,曹操阵营内部摇摆不定者,有之;州郡牧守中叛曹降袁者,有之;乘机扩充地盘而攻曹者,有之;坐山观虎斗,欲收渔翁之利者,也有之。反正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根本看不到“挟天子”对曹操最终取胜有何积极作用。而相反,“挟天子”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在一段时间内分散了曹操的注意力,“衣带诏事件”就发生在袁、曹决战前夕。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另外,在处理汉献帝及其追随者的问题上,曹操也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他虽然无意成为汉室的中兴良臣,却很想把自己打扮成举世无双的忠臣,从而使得这场强弱分明的权力斗争,呈现出本不该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曹操不久就发现,自从他将汉献帝挟持到许都之后,不但引发了内部持久的骚动,而且他从此成了众矢之的,被他的政敌“口诛笔伐”成了“奸相”、“汉贼”。要是汉献帝不在他身边,又何至于如此声名狼藉。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建安年间的各路诸侯,虽然接受了汉天子的官职,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子家臣,因为他们既不向朝廷纳贡,也不臣服于汉献帝。譬如刘备,他“兴复汉室”的口号,实际上从根本上否定了汉献帝的合法性;又如孙权,也在建安五年,认同了鲁肃“汉室不复兴”的观感;至于袁绍,从来就没有正式承认过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这些所谓的诸侯,本来没有什么资格对曹操说三道四,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也根本不愿为汉室作哪怕一丁点的贡献。他们之所以反对曹操挟持天子,也不是因为担心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对他们发号施令,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是借此攻击曹操,毁坏曹操的名声。损人利己,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历史上,有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多如牛毛,但从来不曾出现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案例。与曹操同时代的董卓,就因为有意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不但没能实现目标,反而成了关东盟军的讨伐对象。曹操的可悲,在于他未能及时总结董卓的教训。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也许有人会举出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加以反证。但实际上,尊王攘夷与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在尊王攘夷旗号下,各路诸侯之所以会听从齐桓公的号令,是因为他们都受到了夷人的威胁,所要对付的,是他们共同的外部敌人。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打着天子的幌子,行党同伐异之事,所要对付的,是内部的异已势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其实,曹操其实根本用不着打汉室这块招牌,他军政实力的增强、势力范围的扩展,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与汉室没有任何关系。他不但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实惠,反而为供养汉献帝及其官僚机构浪费了大量的物力,也因此被指责得体无完肤,真是冤枉。

曹操本人也逐渐意识到,他的巨额投入,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但毫无收回成本的希望,而且弄得名声越来越臭。因此,他在暗自后悔之余,也在积极寻求对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建安九年,曹操将大本营从许都迁到邺城,目的就是想通过与献帝的分居,向世人表明他并未“挟天子”。事实上,他也从此放弃了原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规划。

但是,曹操的对手孙权、刘备等人,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们仍然喋喋不休地向世人宣称曹操的大逆不道:“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以此在政治上与曹操抗衡。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与此同时,许都政权中的反曹派,也充分利用曹操的远在邺城,而乘机大搞特搞复辟活动。建安二十三年,由少府耿纪、太医令吉本等人发动的那次叛乱,就是其中的典型。

即便是曹操本人,终其一生,也未曾走出由挟持天子而导致的阴影。因为汉朝天子就在卧榻之侧,尊之则心有不甘,代之又受篡夺之名,所以他无所适从,陷入了当年郭图、淳于琼两人所担心的苦恼而不能自拔,并专门为此发表了一篇题为《让县自明本志令》的文告,一再表白自己并无代汉之意,最后还赔上三个女儿,插在刘协这堆牛粪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因此,曹操的意欲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不说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决策失误,而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假如没有曹操的保护,单凭汉献帝的那点能耐,不要说东汉皇朝不可能多苟延残喘二十几年,就连汉献帝本人,也早已被打入阴曹地府。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大的决策失误

曹操的可怜就在于:虽然他至死都不曾代汉称帝,却被诟为“汉贼”、“奸相”。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当初走错了一步棋,他实在不该拿皇帝押宝“豪赌”,真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皆因一时的成败得失而名垂千古的董承
...勤王的经历,使他看上去忠心专一、义无反顾。诸如护驾汉献帝迁都洛阳,在返京的路上击退数十万追兵,这些事迹均让人感受到他对汉室的无限忠诚。后来为了削弱韩暹等军阀势力,他调入曹操于
2023-09-03 22:42:00
最努力的亡国之君,奋斗二十年想要夺回权力,身边人仍被杀个干净
在历代亡国之君中,汉献帝与明崇祯帝并肩,堪称勤勉典范。他始终不懈地阻挠曹操的权势扩张,那份对皇权的执着与坚守,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建安八年寒冬,董承事件余波未了,汉献帝重拾汉武遗风
2024-08-27 11:21:00
...续三十多年,一直到曹丕代汉称帝。汉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在“禅位”的时候,所有朝臣都已经是曹家的人了,但是就在曹氏家族内部其实还有着大汉朝最后一个忠臣,而这个人就是曹操的
2024-05-20 10:19:00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能得到什么
...操手中熠熠生辉,才想起起兵去夺?01“无血脉之属”的汉献帝事实上,早在190年,袁绍就有机会奉汉献帝在手,问鼎天下。汉灵帝末年,袁绍得何进信任,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
2024-04-25 23:16:00
王允搞定董卓后本可结束这乱世,此人一席话,让三国乱了一百多年
...残害忠良。还废黜少帝,改立其弟刘协为帝,就是后来的汉献帝。董卓凶暴残忍,经常杀戮失败将领泄私愤,屠城焚宫,天下为之震怒。于是,三十多个反董联军响应号召,围攻董卓。而董卓其人也
2024-02-27 07:34:00
众多军阀都曾想迎接汉献帝,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
前言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汉献帝成了众多军阀争夺的对象。许多枭雄都曾试图迎接汉献帝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但最终成功的却只有曹操。这究竟是为什么?曹操凭什么能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2024-06-11 19:50:00
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不怕他造反吗
...曹操去世后,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一开始故作推辞,在三次谦让之后才接受。同年十月
2023-04-20 14:56:00
汉献帝刘协:史上最惨皇帝,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竟有着怎样的悲壮与无奈?乱世中的皇权之殇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下诏拜袁绍为右将军,曹操为兖州牧。这一举动,无疑是在乱世中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然而,长安的日子并不好过。董卓死
2024-05-09 21:31:00
...被人点天灯的下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仅仅是受到汉献帝征召,所以顺利入主朝廷,而在历史上,曹操进入雒阳却是靠运气。建安元年初(196),曹操听闻天子刘协东归至河东安邑县,便
2024-06-28 17: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鲁网4月3日讯在当代书坛,走流美一路的人不少,而走古朴浑重一路的,却不是很多,高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者。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学习篆刻
2025-04-03 14:56: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03 15:30:00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