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副中心 新动能 | 芜湖:奋楫逐浪 向海而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24 12:5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张磊 汪瑞华

两个多月前,总投资10亿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在上海市松江区破土动工。

建成后,“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芜湖;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芜湖;前台在上海,后台在芜湖”的两地协同模式将更加凸显。

“芜沪”相融,共兴未来。

假以时日,这块“飞地”就是芜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芜湖距上海350公里,是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建的沪苏湖高铁通车后,从芜湖到上海仅需一个半小时,这为芜湖深化与上海在科技、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邻居”,到共谋创新、共抓发展的“伙伴”,芜湖作为长三角中的一员,在一体化路上,不断迎来新进展、新格局、新突破。

副中心 新动能 | 芜湖:奋楫逐浪 向海而兴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开工。张学桥摄

从“引进”到“输出”

科创协同新进展

“科创飞地”,是长三角“飞地经济”的升级版,在很多城市的产业孵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抓手作用,目前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股潮流。

其实,早在2020年,芜湖就与上海市松江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创新飞地”。目前,G60科创走廊芜湖产创中心一期项目已集聚科创型企业20家、高端人才近百名。

2023年年初,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土地成功摘牌,该项目选址松江区九亭镇,占地面积约31亩,为芜湖市“科创飞地”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葛雯说:“创新中心采用购地自建的模式,瞄准的是产业孵化功能,看中的就是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备,能够满足入驻企业做科技研发和小试中试的需求。”

大江奔流,聚势向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深化升级的新阶段。

副中心 新动能 | 芜湖:奋楫逐浪 向海而兴

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弋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于2019年1月正式挂牌的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短短5年时间,从零起步,一跃成为安徽省首批高水平信息研发机构。

谈及发展,常务副院长承孝敏颇为感慨,“服务龙头,带动中小,是我们的制胜法宝。”5年来,研究院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5项,申报的知识产权180多项,获批的发明专利20多项。

“不在跟产业对接,就在跟产业对接的路上,这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初衷。”承孝敏直言,一路走来,有很多酸甜苦辣咸,但前景可期。

在工业智能板块,研究院通过算法系统,为浙江某药企做了库存优化。逾千家药房连锁,对比历史同期平均库存降幅达41.86%,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库存资金。

研究院在芜湖完成系统研发,在沪苏浙实现产品落地,未来还将在长三角其他城市产业放大……承孝敏提及的算法服务系统,是长三角区域科创和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在丰富科创共同体建设内涵的同时,让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畅通流动。

从“沿江”到“沿海”

互联互通新格局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更好发挥芜湖联通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进一步释放‘沿江就是沿海’的优势。”2024年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展望新一年发展形势时如是表述。

城因水兴,港通天下。众所周知,水运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午后的芜湖港,江风习习,碧水蓝天间,江岸风光无限,岸桥鳞次栉比,一艘艘船舶穿梭往来……这是芜湖港的日常场景,驻足信息调度大楼,向北眺望,好一幅现代江城的工笔画!

副中心 新动能 | 芜湖:奋楫逐浪 向海而兴

俯瞰芜湖港。陈剑摄

只见桥吊轻松地将集装箱从货轮上吊起,准确无误地放在导引车上,随即驶向堆场……滔滔长江畔,桥吊装卸高效有序,一举一动都来自操作控制中心里轻点鼠标、微调摇杆,这与昔日肩挑背扛形成鲜明对比。

翻天覆地之变,常常厚积于细微之间。以智能装卸、无人堆场为代表的芜湖港三期,正在推动港口实现新跨越,标记新高度。

“为了实现智慧化,我们在港区布设了350多个摄像头,只要进入港口职责范围,车、船、货均能尽收眼底。”芜湖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晓强介绍,智慧码头与传统码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员投入大大减少。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安徽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也赋予了芜湖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功能。

“这里建成长江内河首个无人化集装箱智能堆场,无人闸口通行效率提高75%,人力资源投入减少67%。大大提升港口作业能力,为长三角智能航运提供‘芜湖方案’。”徐晓强信心笃定。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外贸口岸,同时又是上海港的喂给港,去年芜湖港有140万个集装箱从这里进出,同比增长12%,是全国港口平均增速近3倍,占到安徽省比重近六成。

不止是港口,空港也让区域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近。

去年10月7日,随着一名乘坐华夏航空G54571次航班的旅客办理完值机手续,芜宣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成为安徽省内第一个百万级的支线机场。

副中心 新动能 | 芜湖:奋楫逐浪 向海而兴

已跻身民航百万级机场行列的芜宣机场。郑远摄

从“邻居”到“伙伴”

区域协调新突破

南京的软件开发优势、浙江的互联网产业优势、上海的汽车生态优势,芜湖博取众长,建立区域产业技术联盟,协同开展车联网车机、操作系统开发,汽车用户运营,以及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系统研制,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握指成拳,方能形成合力。

近三年,芜湖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自沪苏浙的购进增速分别为36.2%和30%,通过一辆汽车,便可以观察其中蕴含的长三角错位发展、聚势而强的逻辑。

融入长三角,就犹如种地改良了土壤和墒情,加上优质的种植,庄稼就长旺盛了。身为安徽省连接沪苏浙的桥头堡,近年来,芜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全面对标对表长三角先发地区,收获了巨大势能。

过去一年,沪苏浙在芜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多达416个,实际到位资金占省外投资总量近57%;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近1.7亿元,增长1.5倍;“长三角政务地图”上线高频事项5.6万项,汇聚服务场所近4500个。

除此之外,芜湖还发起成立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长江城市氢能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为一体化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然,不断增加民生获得感、提升幸福感始终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根本落脚点。

2024年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今年将支持沪苏浙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来芜湖合作办学、推进沪皖合作肿瘤医院建立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和范围……为的就是让更优、更好资源惠及更多芜湖百姓。

从创新协同到产业共融,从交通互联到民生共享,厚植土壤,注入开放高效、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泉,孕育出的是郁郁葱葱的一体化“热带雨林”。

芜湖,正在这片雨林中,茁壮成长、尽情绽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4: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芜湖加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大江奔涌 向“新”而行□记者 潘晔 见习记者 王磊浩瀚长江奔腾不息,大江奔流千帆竞。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大势下,在新一轮区域发展
2024-05-25 00:08:00
...3年里年销售额从4000万元攀至3亿元。近期,公司获得一笔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进一步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盘毂动力成立于2016年,而这一年,正是长三角
2024-04-05 00:16:00
芜湖鸠兹科创湾核心起步区今年全面建成运营
...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长三角科创新地标——芜湖鸠兹科创湾的建设篇章。活动现场集中发布一批高能级研发平台,包括凤鸣研创中心集群、全国重点实验室、脑科
2025-09-05 21:49:00
...“硬核支撑”。算力布局的“芜湖速度”令人瞩目。依托长三角枢纽节点优势,芜湖加速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集群化建设,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实现全球开服,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服务平台顺势落
2025-09-30 13:57:00
...学桥)立冬日,上海天高云淡、气清日朗。11月8日上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市委书记宁波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上海市松江区
2023-11-09 00:36:00
上交所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芜湖召开
...民网芜湖12月19日电(记者汪瑞华)12月19日,上交所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暨2024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资本对接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活动现场。人民网记
2024-12-19 17:43:00
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芜湖底气何在?
...系统—整车—服务—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地利:融入长三角 扛全省半壁江山逐梦长江畔,跃起“副中心”;因山水而起势,由产业兴“汽”势。一方面,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安徽
2024-04-09 09:10:00
...平台。先后引入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西电芜湖研究院、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所6家。现有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126家,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15家。高标准打造科技孵化
2024-01-05 17:13:00
...两枢纽一中心”港口体系全新升级,协同沪苏浙加快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通航能力大幅提升。皖豫合作,共建“中原出海新通道”皖豫两省山水相依、地缘相近、经济相融,各领域合作基础良
2024-04-15 03:1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十四五”·大图景 小目标|快递小哥的“任务”
编者按挥别一个五年,迎来又一个五年。五年来,民生领域发展大图景与人民群众小目标同频共振。这个目标,可能是收入的增加,是筑牢“小病不出村”防线
2025-10-27 08:03:00
河北体育培训产业如何“破圈”:拓展新业态 发力加速跑
拓展新业态 发力加速跑——我省体育培训产业如何“破圈”今年以来,河北举办大量体育赛事活动,激活了体育培训市场,参与培训的青少年不断增加
2025-10-27 08:05:00
一院一风景,河北已建成美丽庭院1046万户
一院一风景,我省已建成美丽庭院1046万户“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农家庭院,方寸之间,可以有多少种模样?天气转凉
2025-10-27 08:05:00
记者走基层|绿道串起风景线 三万市民踏秋行
10月26日,太平河·理想水岸2025石家庄环城绿道徒步大会鸣笛举行,来自省内外的30000名徒步爱好者齐聚于此,用脚步丈量石家庄的生态魅力
2025-10-27 08:05:00
在现场|嵌入式社区养老,让幸福触手可及
10月22日,石家庄市裕华区裕东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高新区蓝天舞蹈队队员们正在排练舞蹈。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屈玉琪摄10月22日9时
2025-10-27 08:07:00
记者走基层|无人农机“慧”耕田
10月24日,在涞水县义安镇下庄村,技术人员正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时监测雷沃智能驾驶拖拉机的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摄不用人驾驶
2025-10-27 08:09:00
真金白银激励+智能平台监管雄安新区运用财政杠杆加速绿色建材推广应用近日,雄安绿发广场项目主楼底板浇筑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2025-10-27 08:10:00
推进孤独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等特需教育2027年石家庄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均将开设孤独症班河北日报讯(记者桑珊)日前
2025-10-27 08:1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10月24日,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生态执法”碳交易在厦门正式落地——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5-10-27 08:11:00
助力烟台产业转型升级!第一届烟台市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胶东在线10月26日讯(记者 邬勇 阎威臣)10月26日下午,由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总工会
2025-10-27 06:33:00
10月23日,市农业农村局就我市培育打造农业品牌工作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介绍,近年来,我市秉承“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2025-10-27 07:10:00
10月25日,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吸引1.39万人次求职者到场对接,太原市招聘展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90余人次
2025-10-27 07:10:00
10月26日,太原机场开启冬航季,将持续锚定区域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大航线航班的开发与引进力度。新航季,太原至上海
2025-10-27 07:10:00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南寒街道的建筑街社区精准锚定“设施维护响应慢、邻里议事渠道少、特殊群体服务难”等治理难点
2025-10-27 07:10:00
潍坊市“环湖300”骑游活动在峡山区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慧10月26日,峡山区举办“环湖300”骑游活动,近500人共同开启了一场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骑游盛宴
2025-10-27 07: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