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恐阳”“幻阳”都是过度焦虑,心理专家:
专注当下有助跳出焦虑
本报记者 牛伟坤
“总觉得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可是一测抗原是阴性。”“一分钟吞好几次口水就是为了看看自己嗓子是否干疼。”“感觉自己发烧了,每天换不同的体温计给自己测体温”……近日,有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顾虑。心理专家表示,无论是“恐阳”还是“幻阳”,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想要跳出焦虑的关键是专注此时此刻的生活。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近期接待了不少类似的求助。市民张先生听说一起工作的同事感染后,第一时间进行自我隔离。拨通心理援助热线的当天,他已经做了6次抗原检测,尽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但他依然不放心,对电话另一端的接线员孟梅倾诉着自己的担忧:“我现在特别不舒服,每隔几分钟就测一次体温,感觉现在已经烧起来了……”孟梅轻声安抚,“您现在的情绪波动是我们面对环境变化时的正常反应。”听了孟梅的话,张先生稍微平静了点儿,但还是不放心。“只剩最后一个抗原了,我应该什么时候测呢?”孟梅引导他将抗原检测的事情先搁置一边,“其实明确自己是否阳了并不重要,阳了没有症状我们也不用处理,不阳出现症状也不影响我们对症下药。”在孟梅耐心的解释下,张先生意识到自己准备的药物充足、痊愈后出行也不会受到影响,轻松地挂断了电话。
这并不是个例。孟梅粗略统计,12月1日至20日,热线共接通了100多个与疫情相关的心理求助,其中近五分之一的来电是讲述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焦虑和恐惧。
对此,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梁红表示,这些情绪的出现是“预期性焦虑”被放大的结果。“预期性焦虑本来是我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正常情绪,适度的预期性焦虑能帮助我们做好应对的必要心理和物质准备。”被夸大的焦虑则会导致只关注负面的消息,比如不少人在网上分享的感染后不舒服的感觉、身边不断新增的感染群体等。此外,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会出现低热等不舒服的感觉。在她看来,与焦虑共处,带着适度的焦虑继续正常生活,是化解焦虑最好的方式。同时,她建议,对于疫情与防疫的相关信息,不宜过分关注以致于影响到正常生活,而是要保持科学清醒的认识,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免疫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2 05:11: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