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穿行于字里行间 阅读如何塑造青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26 13:2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张诗童

你有没有被阅读改变的时刻?

24岁的驻村干部刘琴记得,阅读让曾经作为留守儿童的她在孤独的时候,内心有了底气,“觉得很安心”。

对31岁的脑科学科研工作者李悦洋而言,阅读让在她读博期间最焦虑困顿的时候,学会了与自我和解。“阅读让我知道不用囿于别人眼中的标签,可以在纷繁的世界中不断体验与突破,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些与阅读相关的故事来自一群年轻人在世界读书日当天的分享。这场名为“字里行间的旅程:阅读如何塑造我们”的分享会,在位于北京前门的中国青年报“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举行,由全国青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中国青年作家报主办。

爱书的这群年轻人正奋斗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阅读都曾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

穿行于字里行间 阅读如何塑造青年

4月23日,中国青年报社“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乡村振兴主题分享环节,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田富村书记助理刘琴进行分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用阅读链接传统与当下

“我要继续坚持多阅读,传承好汉调桄桄,将这一剧种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00后女孩马梦瑶在分享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马梦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的青年传承人。作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剧种,汉调桄桄一度面临濒临失传的困境。

刚接触这个剧种时,马梦瑶了解并不多。剧团的一位前辈常常和她聊经典剧本、讲解人物创作思路历程,鼓励她阅读、创作。“我一次次被汉调桄桄的独特魅力所折服,也深感责任与使命。”马梦瑶说。在马梦瑶看来,青年的非遗人要做到“推陈出新”,就得通过阅读厚实基础。

作为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青年教师李俊成告诉记者,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教导他:书是最好的老师。

李俊成的父亲李春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牙雕和景泰蓝、玉雕、雕漆等八大工艺门类并称为“燕京八绝”。

“艺术创作不是靠艺术家闭门造车,而是要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接触各种不同的领域,扩展知识面。同时,还要发散思维,从经典作品中学习思考,激发自己的创新潜力。”李俊成分享道,“阅读能让人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文化认知,青年们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全国青联委员、短视频知识博主卢战卡在现场分享了传统文化经典篇章《大学》。“国学经典作品中涵盖着古人的智慧。大家要尽早读经典、悟经典,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去用经典。”卢战卡说。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焱在现场点评,读书不仅是读字,更是和写书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愿大家在书海里徜徉,与历史对话。”

阅读助推科技创新

如果说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名著典籍,是在字里行间完成一场从古至今的时空之旅,那么科研创新就是完成一场从现在到未来的旅程。阅读赋予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正是突破困顿、寻求创新的勇气。

博士后李悦洋说,她至今对《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印象深刻。主人公塔拉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挣脱了原生家庭的伤痕与束缚。尽管过程无比艰辛,但她最终选择像鸟一样,飞越属于她自己的山峰。

读这本书时,正值李悦洋攻读博士的那几年。从十几岁起,科研就成为李悦洋唯一的梦想。在科研生活中,她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与重复,体验过每天凌晨在实验室孤军奋战,也遇见过对女性的偏见和质疑。

“那时候的我也像塔拉一样,曾挣扎地审视这个世界,满心忧虑地考虑过自己的梦想和未来。”通过更广的阅读,李悦洋逐渐发现,生命依旧可以翻越大山,冲破质疑与阻碍,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科研是很繁重的工作,阅读让我更明白科研的意义所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博士闫利明也有相似的感受。闫利明长期开展冠状病毒感染机制及相关抗病毒药物研究工作,曾获得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发现抗病毒靶点,研发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降低病人的死亡风险,真正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而阅读人物传记、向前辈学习,是他科研创新之路上的引路灯和助推器。

精神极度紧张时,闫利明就会读诗歌。他最喜欢的诗人是苏轼,“看着苏轼一路走一路写诗,觉得心情都舒畅了”。

穿行于字里行间 阅读如何塑造青年

4月23日,中国青年报社“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现场微访谈环节,青年朋友分享关于读书与实践的思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闫利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书是《顾方舟:糖丸爷爷》,它讲述了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顾方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抗病毒疫苗糖丸,护佑一代代中国人健康成长的故事。

“通过阅读,我了解守护他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意义,鼓励我把冠状病毒的研究从钟南山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手里接过来,为获得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继续努力。”闫利明说。

在李悦洋最常去的书店里有这样一句标语:通过阅读获得解放。“通过阅读,我们带着敢于探索的勇气,去发现自我,发现世界。”她说,“我想这些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解放。”

火热生活、热血表达

活动中,年轻人分享的读书经历仿佛一块块阅读拼图,讲述着散落在各地的中国故事。

从小到大,阅读伴随着刘琴的每个阶段。初中时,她喜欢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高中时,她开始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接触到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读完了木心全集。

等到大学毕业通过选调生考试,成为湖南省张家界市田富村的村书记助理后,刘琴开始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给我很多力量,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拿出这本书来看。”

一个下雨天,刘琴坐在回村的公交车上,看见窗外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一片片瓦就像一本本摊开的书。刘琴想到了小时候家乡一项特有的活动——捡瓦。大人在雨季前爬上屋顶,铲掉瓦上的杂土和杂草,找出薄弱的碎瓦,换上新瓦以减少漏雨。

刘琴说,读书写作于自己而言,就像是在捡瓦。人生的每一段经历、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像是生命中的一片瓦。一片片瓦搭成躲雨的地方,而书是心灵的避难所。

阅读如捡瓦,作为选调生加入乡村振兴工作,则是成为一片瓦,为村里822名群众遮风挡雨。刘琴在群里负责民政工作,低保户、残疾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都是她的服务对象。今年年初,村里一户困难群众的房顶被冰雪压垮了,刘琴立刻为这位村民申请救助,联系了瓦匠。望着修好的屋顶,刘琴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如同瓦匠,发现社会中的薄弱处和漏洞并换瓦。“我们本身也成为了那片瓦,保护着困难群众不被风雨打湿。”

在驻村工作过程中,刘琴还写下了反映青年思想活动的童话《雾都的麋鹿》和反映乡村振兴的小说《青瓦鱼》,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上。“我希望通过文学和阅读影响人们,让更多人成为一大片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皓铎曾在甘肃省陇南市庙垭小学支教,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文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该文被选为上海中考语文阅读题。

这段基层志愿服务经历,是王皓铎迄今为止讲述过的最难忘的一个中国故事。“我们全国各地的青年扎根、奋斗在各个领域的一线,对于发掘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有许多独特的视角。这些故事非常鲜活,这正是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

“人们自豪地叫作‘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摇篮,从这里开始,我们第一次变成统一的国家……”在分享现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李钊平朗诵了著名作家柳青70年前的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片段,感慨良多。

“《在旷野里》这部作品是火热生活、热血表达。作品描写了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村生活,展现了干部群众共同建设国家的热情和激情,也客观真实地描述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是未完之完,余韵悠远。”李钊平说,柳青是真正走进生活的人民作家,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责任编辑:刘世昕,姜蕾,齐征,张玉佳,程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字里行间开启成长的旅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 余冰玥)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4月23日,“字里行间的旅程:阅读如何塑造我们”4·23世界读书日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
2024-04-23 21:38:00
“君品杯”首届贵州青年文学评选颁奖仪式举行
...君品杯”首届贵州青年文学评选颁奖仪式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雅丽/摄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雅丽)12月21日下午,“君品杯”首届贵州青年文学评选颁奖仪
2024-12-22 15:35:00
打破神秘感 海运仓社区居民走近中青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谭思静 记者姜蕾)“哇!想不到这栋老建筑里竟然还隐藏着这么高大的机器!”7月12日,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办公楼里,一群来自
2024-07-17 10:23:00
中美青年走进山西,开启文化交流之旅
...数十名美国青年走进山西,开启文化交流之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6月16日,山西太原,山西大学,来自美国爱达荷州的青年们正在观看中国武术课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
2025-06-19 15:32:00
美国青年:亲身体验让我更加了解中国
...学院,体验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全国青联供图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国新冠 记者 王 梓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邀请,9月17日至28日,美国席勒协会代表团来华访问,在北京、四川两
2023-10-08 09:27:00
拓展园林行业“朋友圈” 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成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11月17日,以“青遇园林共创美好 花园城市奋斗有我”为主题,首届园林文化传承发展青年学术研讨会暨园林青年人才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在中
2024-11-19 22:07:00
中青年作曲家齐聚中国音乐学院,共议学术与创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2025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北京)学术研讨会暨中青年作曲家交流会”,集结数百位全国音乐领域权威专家与新锐力量,近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收
2025-05-28 22:36:00
中美青年电影人走进山西太原共话未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6月6日,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2024“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山西行拉开帷幕,来自美国各界的十余位青年走进山西太原,开
2024-06-08 11:40:00
中青报12天跨年联播中的“变”与“通”
...密度信息量、抓住青年有感的关键词……本次由中青报·中青网青蜂侠短视频团队制作的跨年联播先导片,通过年轻的态度和风格进行表达,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这条短视频时长约两分钟,语
2023-01-11 08: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河堤路送油、小区里寻车、路口还失物——蓝田公安国庆假期“暖心日志”
国庆黄金周,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出游赏景、阖家团圆的喜悦中时,蓝田县公安局全体民辅警始终坚守岗位一线:从清晨的街头巡逻,到深夜的点位驻守
2025-10-08 14:34:00
大皖新闻讯 日前,“晓华理发店已没了爆火时的人潮”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话题阅读量达到2.8亿,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2025-10-08 15:49:00
大皖新闻讯 10月7日晚8时许,国庆返程高峰仍在持续。安徽交控集团宣城中心广德收费站出口车道出现异常一幕:一辆小轿车以极低速度缓缓驶入车道
2025-10-08 15:51: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记者王育民郭宝强 万里山河披锦绣,九州同庆贺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有一种选择叫“我在岗”
2025-10-08 17:54:00
河北新闻网讯(赵继坤)10月8日,从河北高速集团指挥调度中心获悉,14时至21时将迎来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波返程小高峰,首都环线高速密云方向
2025-10-08 18:29:00
国庆假日,楼上装修噪音引发矛盾,社区网格员放弃假日出行,上门劝导。10月8日,迎泽街道双塔西街二社区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2025-10-08 18:32:00
动身前,让AI一键生成行程规划和攻略;游玩中,边逛边听AI的景点讲解;逛完后,用AI制作精美的旅行Vlog……双节假期
2025-10-08 18:32:00
68岁老人扭伤了腿,无法起身,情急之下向网格员求助。国庆假期,网格员带娃去二龙山游玩,途中接到电话立刻折返,与物业人员合力将老人送到医院
2025-10-08 18:32:00
一张冒充燃气公司的通知,让江阳小区居民王师傅花费数百元购买了新型燃气设备。网格员在走访中敏锐察觉异常,及时介入,协助核实情况并报警
2025-10-08 18:33:00
国庆假期,我市一对新人结婚时,在酒席上摆了“敬老席”,免费宴请小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场婚宴办得浪漫且热闹,还增添了浓浓的邻里情
2025-10-08 18:33:00
“太原之行太棒了,下次还会来!”10月8日在太原机场候机楼内,广西游客柳思晓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附带几张景点打卡的照片
2025-10-08 18:33:00
连续阴雨天,担心校服干不了,10月7日,居民王女士给孩子清洗校服后,将其搭在“小太阳”取暖器上烘干,没想到衣服被烤焦,差点引发火灾
2025-10-08 18:33:00
老人有高血压,未按时服药,很快出现不适症状。这样的情况,网格员多次遇到。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和泽苑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的知识讲座上
2025-10-08 18:33:00
长假期间,居民高女士陪护生病住院的母亲,独自在家的高龄父亲却电话联系不到,分身无术的她求助社区。天朗美域社区网格员每日入户帮忙照顾
2025-10-08 18:33:00
节日我在岗丨市水库管理处:加强巡查监测 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贤林)受连日降雨影响,十堰市水库管理处管辖的7座水库水位明显上升。节日期间管理处职工节日期间坚守一线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2025-10-08 2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