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安顺市博物馆上新了。9月29日起,由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主办,安顺市博物馆承办的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图片展正式开展,并将长期对市民免费开放。
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犹如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国庆假期,该图片展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珍贵的图片资料,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展厅内,人们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没想到安顺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市民李女士参观了图片展之后说,安顺曾收藏故宫文物,这个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此次图片展共分为四个篇章:“国宝南迁”“城南胜景”“天地妙蕴”“国宝遗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再现了故宫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以及安顺人在保护故宫文物方面作出的贡献。
每幅图片、每段文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是一段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的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3年初,故宫文物开始南迁,首批文物于同年2月5日装上火车,迁至南京朝天宫新建库房存放。然而,由于南京的存放场所尚未完全建成,这批文物在上海逗留了三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南迁文物分三路再次进行了紧急转移。其中,南路文物沿“南京—汉口—长沙—贵阳”路线,最终抵达安顺。这一路历经重重困难,但文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这批故宫国宝在安顺总共存放了5年10个月13天。1944年冬,因“黔南事变”而紧急转移,离开安顺。近6年时间,它们都安稳地存放在安顺郊区的华严洞。
华严洞是一个天然岩溶洞穴,洞内宽敞。在洞口崖壁书有“天地妙蕴”四字,洞口朝向东北,洞内向山体延伸,洞深约500米,较宽敞的洞厅有5个,清代已被列为安顺城外八景之一,这也是文物存放的理想之地。因此,华严洞也有“战时故宫”之称。
在国宝南迁安顺的过程中,安顺人不仅提供存放文物的场所,还积极参与文物的保护和转运工作。特别是在修建通往华严洞的公路时,安顺南郊瓦窑村村民减免了征购地价,甚至让出自己的土地,以确保公路的顺利修建和文物的安全转运。
在华严洞,这些国宝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和守护。1944年4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在筑书画展览会”在贵阳科学路省立艺术馆举行,旨在感谢安顺对国宝保护工作的支持。
据了解,入藏华严洞的故宫文物共有80箱,都是书画珍品,约为故宫历代收藏的80%。其中有王羲之的“三帖”、李隆基的《鹡鸰颂》、孙过庭的《书谱序》、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稀世珍品。此外,还有诸多大师巨匠的传世之作。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赵孟頫、黄公望、倪瓒、吴镇、范宽、郭熙、李唐、马远、董其昌、石涛、沈周、文征明、唐寅、苏东坡、米芾、颜真卿、巨然。
一张张老照片,再现了当年历史。一张拍摄于1944年12月的照片中,文物从安顺紧急转移至四川巴县。在照片中的车辆上,还印有“贵州公路局”字样。
安顺市博物馆馆长张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举办图片展,就是要将那段尘封的历史重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更多人了解故宫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同时,以展览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安顺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安顺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从这个图片展中看到了安顺与故宫文物之间的深厚渊源。”参观者王女士说,这次参观让她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也激发了自己研究安顺历史文化的兴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