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意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8月6日-8月10号,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传承非遗八极 振兴乡村文化”社会实践团赴德州市开展非遗文化主题调研活动。
弘扬非遗文化 探寻八极脉络
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据老拳师相传,宁津八极拳来自明朝军队,是由宁津城南王寨村一位被人称为“武虾”的人所传(虾在满语中是卫士的意思),据专业人士考古证实“武虾”系清朝顺治年乙未科武进士。宁津八极拳具有动作古朴、发力迅猛、冷脆快急、不蓄不含、张如崩弓、去如放箭、脚不离地、行走如犁、拳不离心、肘不离肋、踢腿不过膝、弹腿不过胫等特点。
鲁东大学社会实践团拜访了宁津八极拳传承人马哲彬师傅、雒静师傅,了解到八极拳的历史并跟随师傅们学习了腰步拳、马步冲拳等基本招式;又去到庆云县八极拳传承交流中心,成员们现场观看了两地传承人不同风格的八极拳切磋交流,体会到了八极拳的魅力。
随后团队来到吴钟八极拳博物馆,馆中收藏了大量八极拳的文物资料,团队成员高甲超、关诗霖等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八极拳的历史渊源、传承支脉等作了详细梳理。最后,团队来到宁津县青少年散打训练中心,为这里的同学们展示了宁津八极拳,介绍了八极拳的拳法特点。
宁津八极拳的传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传承人的名字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抗战时期许多拳师奔赴战场,保家卫国,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此拳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风采。实践团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八极拳的文化内涵,发现了八极拳得以广泛传播、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名扬海内外的魅力所在。
赓续红色血脉 共赴崔杨乡村
宁津县崔杨村是全国文明乡村、山东省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省级试点,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实践团参观了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萧华纪念馆,了解了崔杨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抗战精神和萧华将军的杰出贡献,领会到崔杨村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体会到那段艰苦岁月中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这些历史遗迹是对抗战历史的珍贵见证,也是对英雄先烈的崇高敬意和纪念,我们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实践团的一位成员有感而发。
泱泱华夏文明 悠悠剪纸技艺
剪纸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文化遗产。在德州市人大代表、宁津山花剪纸产业园负责人张长俊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兼具北方剪纸浑厚、质朴和南方剪纸灵秀、纤细之特点的宁津山花剪纸,并在参观结束后体验了这一非遗文化,切实地感受这项文化的魅力所在。
宁津山花剪纸做到了寻本溯源,传承创新,不断为非遗剪纸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积极为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一些困难谏言献策,让这项传承千年的剪纸技艺在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散发出新的魅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血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遗文化数不胜数。近年来,德州市致力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手段,全面推进德州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待非遗文化,我们既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一面,又要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供稿作者:高甲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17: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