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古韵续新声 惠民暖人心
——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透视
唱念做打间,演绎生活百态;戏韵悠长处,尽显人间烟火。11月7日,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在评剧发源地河北唐山启幕。经典剧目戏韵悠长、现代评剧创新演绎、折子戏专场百花齐放、惠民活动直达基层……这场艺术盛会正以守正创新为笔、文化惠民为墨、薪火相传为魂,书写百年评剧艺术的新篇章。

11月9日晚,新编评剧《凤厨》在唐山大剧院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郭宝强摄
守正创新
评剧艺术古树绽新花
剧目创新,是一个剧种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由民间说唱艺术莲花落演变而来的评剧已传承百余年。如今这朵散发着冀东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断寻求当代表达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这次带来的评剧《雷雨》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新’。”中国评剧院艺术生产部部长、《雷雨》艺术总监孙路阳介绍,该剧在话剧剧本基础上精心打磨改编,巧妙进行时空跨度编排,嵌套原作序幕与尾声,剧情完整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同时展现出更为激烈的情感冲突。
孙路阳表示,与话剧相比,评剧在表现人物内心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该剧充分利用戏曲唱段设计,在矛盾爆发节点加入人物内心独白,将人物形象鲜明地推到台前,体现出戏曲的美学价值。无论是周朴园的严厉训斥,还是周萍的内心挣扎,都通过精心创作的唱段得到深刻展现。
“没想到评剧还能这么演。”11月8日下午,现代评剧《新的长城》在唐山市群众艺术馆艺术中心剧场上演。演出结束,不少观众仍眼含泪花,沉浸在故事中。“背景特别逼真,服装、道具也好看,我好像真看到了长城,特别想跟故事里的刘虎头做好朋友。”9岁的袁晴晓暄看完后兴奋不已。
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多以虚拟化的抽象手段来表现,而该剧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巍峨的长城意象,与细腻的人物刻画交相辉映。该剧导演李宪法介绍:“我们用LED屏展现故事发生地——迁安的风土人情和壮丽山河,结合特效动画营造出长城脚下烽火连天的抗战氛围。在灯光、造型等方面加入了现代元素;在艺术表现上融入皮影、冀东民歌等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李宪法表示,真正的创新是在将传统吃透之后的融会贯通,要在保留评剧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将有新意的细节巧妙揉进剧目中,最终带给观众流畅且新鲜的独特体验。
文化惠民
人民节日好戏入万家
评剧作为民间剧种,根植于群众。评剧艺术节办得成功与否,不仅看剧场演出了多少剧目,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多少人参与,让艺术真正走近大众身边,走进人民心中。
11月8日下午,唐山大剧院售票厅内人头攒动,来领取免费演出票的人排起长队。市民李志钢领到了《雷雨》《凤厨》两场演出票。他说:“我妈今年80岁了,平时就好听这呔腔呔调。评剧艺术节上演的都是优秀剧目,这么好的戏送到家门口可不能错过。”
“今天上午十点开始领票,八点就有人排队了。”唐山大剧院售票厅的工作人员介绍。
本届艺术节,主办方提前公布演出剧目、时间,面向全市人民免费发放演出票,河北新闻网进行剧目演出录播,充分体现评剧艺术节的文化惠民性质。
本届艺术节还新增折子戏专场,吸引了多家评剧院团参与,其中既有国家级、省级的大型院团带来的经典剧目,也有基层县级院团充满地域特色的表演。
“折子戏专场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业务团长王丹介绍,折子戏往往是整本戏中最精彩、最受欢迎的一折。此次,剧团带来了《包公赔情》《花为媒·花园》两折戏,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评剧经典。比起整出大戏,折子戏专场既有传统经典,又有特色原创,有悲有喜、有古有今,精华荟萃,观众能一次过足戏瘾。
作为评剧的发源地,唐山从来不乏喜爱这门艺术的观众。连日来,现代评剧《家住长城根儿》《焦裕禄》等优秀剧目展演场场爆满。迁安市2025年度评剧票友大赛、春韵梨园·遵化票友风华赛打破年龄、职业限制,从稚气未脱的学龄孩童到精神矍铄的老者,从农民、学生到上班族,纷纷登台,一展风采。
融入群众,融入生活。评剧艺术节期间还同步开展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等惠民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抵基层。唐山群众与评剧艺术的双向奔赴,让评剧这一艺术瑰宝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生生不息
青春力量圈粉年轻观众
“香浓百味在碗中,烟火人间暖意共。若得年年有此味,不羡东坡与放翁。”11月9日晚,新编古装评剧《凤厨》在唐山大剧院上演。24岁的评剧演员张映琰眼波流转、脚底生花,将厨艺高明、知情重义、聪明勇敢的女主人公杨凤羽演绎得有血有肉。
“这部戏中演员平均年龄25岁,一批青年演员挑起大梁。”该剧导演、石家庄市评剧艺术中心马红格介绍,团队以年轻演员演绎新鲜故事,男女主演都是首次在大型展演剧目中担任主角。
中青年演员挑大梁是本届艺术节的突出亮点。本届艺术节中青年演员数量有所增加,“老中青”三代同堂,既是名家传戏实战课堂的延伸,也为评剧人才储备注入源头活水。
“在这部戏中,我与女主人公杨凤羽一起成长起来。”张映琰分享,在排戏过程中,老师抠唱词、纠形体,带她体悟人物情感。老师们的言传身授,让她吃透了杨凤羽这个角色,夯实了基本功,真正理解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也更坚定了传承好评剧艺术的初心。
除了《凤厨》这样的新编评剧,由青年演员挑大梁的剧目还有《杨三姐告状》《保龙山》等传统经典剧目。天津评剧院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介绍,他们带来的青春版《保龙山》行当齐全、亦文亦武,最能磨炼青年演员的功底,展示剧院新生代的实力。
中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充满活力的新鲜演绎,吸引了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评剧。“从头到尾惊喜不断,这部剧非常贴合我们年轻人的价值观,让我‘入坑’了评剧。”35岁的杨乔扉被《凤厨》新颖的故事题材、轻松欢快的风格深深吸引,连连赞叹。
“青年演员与年轻观众在情感共鸣、审美偏好上更具联结性。”马红格介绍,团队在编排过程中鼓励演员自主设计舞台细节,充分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让作品更贴合当下年轻人的表达习惯与审美节奏。只有充分关照年轻受众的兴趣偏好,在守住评剧传统底蕴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时代精华,让传统韵味与青春活力碰撞交融,评剧才能真正后继有人,也才会让更多年轻人乐于探寻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安 洋 记者 肖 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2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