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的火折子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5 14: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到火折子,相信大家对这名称多少都有些耳熟了,这是我国古代一件非常常见的东西,那么这么厉害的东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其实古代的火折子是用非常粗糙的土质纸卷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纸卷,然后用火将其点燃再吹灭,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了火苗,但是却有着隐约还在焚烧的火星。就像是灰烬里的余火,特别易燃,只要在需求焚烧的时分一吹就能使其复燃。

古代的火折子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有钱人家的火折子就更高级了,首要选用红薯浸在水中泡浓,取出锤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锤,晾干,加硝,硫磺,松香,磷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最后折成长扁筒,晚上提前点着放在竹筒里,没有明火但又不会灭,始终都有火星,又由于有磷等易燃物品,用嘴一吹,它就会与氧气充分触摸从而发生反响,然后就点着了。

古代的火折子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火折子便于携带,而且想用就吹,能够说古代的火折子简直就是在夜黑风高的晚上杀人越货干坏事的必备神器了。火折子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就是“复燃”,指的就是已经焚烧的东西由于缺氧而处在一种半燃半灭的状况,当遇到氧气后便会重新焚烧起来。通过控制氧气的浓度进而控制焚烧程度,直到今日,这项原理也仍然被广泛选用,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

古代的火折子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火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说火折子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宫女发明的。一个火折子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可惜的是随着西方“洋火”的传入,火折子就逐渐消失了。

文章到这里就完毕了,我会自始自终给我们分享,只期望我们能在闲下来的时分阅览以下,增加自己的常识量,期望我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喜爱的能够重视以下,有什么问题也能够在下方留言哦,看到会给我们解惑的。最后呢,你是不是觉得古代人真聪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5 1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代火折子为什么打开一吹就着火,这是什么原理?
...多的古代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古人总是会随着携带一种火折子,一吹就可以用来照明,那这个东西到底是有什么原理呢?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火的重要性,不仅可以用来煮熟食物,还可
2023-01-15 17:56:00
古代的火折子一吹就能着火,原因其实很简单
...火。这种木头经过高温摩擦后能很快点燃。也可以说是火折子的第一个版本,和今天的火柴差不多,但还是摆脱不了钻木取火的范畴。后来,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来保存还没有熄灭的火。在古代,人
2023-01-20 16:14:00
古代没有“打火机”,人们是如何取火的?
...发明了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取火工具,那就是“火折子”。“火折子”堪称是“古代打火机”,就是大家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大侠从身上掏出来的一个小竹筒。其制作方法:“是以白(红)
2023-05-14 11:53:00
火折子为何如此神奇能够一吹就着呢
...在外,夜宿荒郊野外的时候,他们便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轻轻一吹火苗就上来了,生起一堆火来取暖。看到这很多人都会疑惑,火折子为何如此神奇能够一吹就着呢?它究竟是什么原理制成的
2023-05-13 14:21:00
...火吧?其实古人也有很方便的取火工具。最常见的就是火折子,这东西就像古代的打火机,行走江湖必备的工具,但这东西是怎么点火的呢?古代有一种火折子可以保留火种,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
2023-01-05 14:36:00
东营市初中化学研讨活动在广饶县兴安中学举行
...史时间点对火的选择与应用,并对学生提出的火种——火折子制作与保存方法认识到燃烧必须得三个条件,并对条件进行调控可以达到应用的需求。从珠峰火炬——火折子的化身、火折子智慧的现代
2025-03-07 16:51:00
文艺早知道 | 舞剧、江畔音乐会……一起来看看下周有哪些文艺精彩
...新的“打开方式”走进新时代年轻观众的内心深处。京剧折子戏专场时间:3月15日19:00地点:群星剧院简介:在本次京剧折子戏专场中,将为观众带来《荀灌娘》《平贵别窑》《雅观楼》
2024-03-10 22:26:00
人生是曲折子戏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秦腔折子戏《二进宫》剧照。 (尚洪涛 摄)○颜克存身为陕西人,我爱秦腔,尤爱秦腔折子戏。《放饭》《斩秦英》《阴阳鉴》《洞房》《二进宫》《杀驿》等,我百听不厌;每
2023-06-21 04:26:00
古代密折制度: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暗战
...在古代都是谁才能够上密折,又是怎么区分密折以及普通折子的?在古代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太高端的通讯手段,并不能够像今天一样我们随便写写邮件发过去就已经是一篇工作报告了。邮件还是保密
2023-10-11 08: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