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就是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老百姓在那里吃饱了饭就有搞艺术的闲情逸致,因此多少年来,江南一带总是才子佳人辈出,而他们之间的绮丽故事也是流传甚广。
在我们后世津津乐道的“江南四大才子”当中,唐寅(唐伯虎)的名声肯定是最大的,此人诗书画都绝,仕女图、山水画、花鸟画……无一不通,而且具有非常高的造诣。
大家要知道,唐伯虎的一幅画如今在国际拍卖会上都能拍到上亿美元的天价!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
在如今的影视剧中,也经常反复演绎唐伯虎,尤其是在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唐寅念的那句诗“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还真不是周星驰自己编的,在唐寅诗句中确实就有这两句诗。
如果大家看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再看当时那两句诗的内容,肯定就会觉得唐伯虎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周星驰那样的翩翩少年郎。
其实不是!当初写这两句诗的时候,唐伯虎实际上已经四十来岁了,如果按照中国古代人的寿命来计算,那时候的唐伯虎已经属于爷爷辈的人了!
后人眼中的唐伯虎
如今,一旦提起唐伯虎,相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他绝对是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风流倜傥、浪漫非凡,即便不是“三笑点秋香”,也绝对是一位非常正面的“西门大官人”加上狂傲“柳三变”的合体,此人肯定是玉树临风、白面朗目,风花雪月之中,花丛锦绣陪衬。
因此,说到唐伯虎这个名字,大家绝对想不到一般跟失意文人相联的那些词,比如:穷愁、厌世、潦倒、蹇涩、痛哭、渲泄……
而且,唐伯虎还画得一手好画,又能画“春宫”,他就是如此戏虐孟浪的一个大家,又赶上“资本主义萌芽”,如火如荼的明朝中晚期。
因此,使得后世不少失意文人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太惨了,如果能混得上像先前唐伯虎一样的好生活,那这一生绝对没有白活。
在明朝大文人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中,更是将唐伯虎的所有传说全部定了型。再往后,书商、无聊文人,包括一些小说家们也是穿凿附会,把所有放荡不羁、风流倜傥的事情,全部都安在了大才子唐寅的身上。
那么,唐伯虎的一生果真如此吗?
故纸堆里的唐伯虎
如果大家仔细翻看清朝大臣张廷玉主编的《明史》就会发现,在(卷二百八十六)一系列的列传中,也就是《明史·文苑二》列传当中(五十多人的乱传),唐伯虎被排在了倒数第十六位,其中只用了短短二百一十三个字来形容他——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吴中自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传说者增益而附丽之,往往出名教外。】
实际上,上述这段古汉语并不是很难,但凡有一点古汉语修养的人,基本上也可以看得懂。
从以上传记就可以看出:唐伯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倒霉的文人!
在牵涉到“考试舞弊案”之后,他就开始一蹶不振了,与世人对他的印象完全不同,而是非常落魄,即便后来皇族的一个王爷非常欣赏他,只可惜那位王爷却是志大才疏,最后倒霉到被杀头的宁王朱宸濠。
幸亏唐寅当时还真不像李太白那样,时常想着自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傻不拉几地附和当时的永王李璘去搅那滩浑水,而是一度装疯卖傻。
据说,有一次在喝醉了酒之后,唐寅好像连生殖器都露出来了,最终使得宁王以为他真的疯了,才把他放归,不久之后宁王就造反了,而且很快就被杀头了。
由此一来,唐伯虎才没有被牵涉到“宁王造反案”中,因此即便是秋后算账,也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文人,无论是穷还是富,他最终善保首领,没有被官府的衙役推到闹市中当众砍头。
从唐寅的传记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写传记的这个人对他的评定是“文才轻艳”,而后又说“传说者均增益而附丽之”。
可见,唐伯虎的一生当中,并没有做什么过多的风流之事!但却枉博如此过多的风流之名。
唐伯虎的诗情才气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出生于苏州,名“寅”,字“伯虎”,后来又字“子畏”,号“六如”。唐伯虎的父亲名叫唐广德,实际上就是一个做小生意的苏州市民,其母亲姓丘,也属于那种小家碧玉出身。
在讲究门当户对的明王朝,唐伯虎的出身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他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博得功名,才能够进入仕途,才能够当官,才能够光宗耀祖、青云直上。
事实上,唐寅在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地聪明,过目成诵,而且还苦读经书,每当闲暇之际,他还喜欢画一些山水、花鸟之类的画。
到了19岁的时候,唐寅就娶了徐氏为妻,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和睦,而此时的生活也过得非常平静。
读史观书之余,唐寅也经常幻想自己可以成为汉唐边塞击敌立功的将领文士,或者就是沉醉于目前安恬的春江花月夜当中。
25岁的时候,唐伯虎在一年之内就经历了父亲、母亲、妻子、妹妹的相继离世,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染上了瘴疫或者传染病,总之这些事情对他的精神打击很大,深感生死无常,因此对于佛理和释理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悲痛之余,唐寅就更加努力地读书,在此期间他写过《白发》诗,写过《伤内》诗。可以说,这两首诗都是发自他的内心,前者伤父母,后者悲亡妻,感情非常真挚自然——
《白发》(明代·唐寅)
清朝搅明镜,玄首有华丝。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唐伯虎以此诗来感叹人生夭寿无常,其中既有李贺(李长吉)式的凄然,也有汉代文人《古诗十九首》的壮烈与感兴(因物感兴)。
《伤内》(明代·唐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
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
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
抚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事实上,这首《伤内》就是唐伯虎的悼亡诗,感情非常真挚,词语也非常清丽,绝对与潘岳和元稹有得一比。
赴考结识富二代,却因狂言遭连坐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寅参加了乡试,还中了解元(第一名)。可以说,此时的他绝对是春风得意,不仅自己的自信心倍增,而且他的声名也是名震江南。
恰恰就在唐寅人生的巅峰时刻,命运的阴影也悄然而至……
正所谓:一朝欣得意,联步上京华!唐寅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马上就要进京参加会试了。
在进京参考的路上,唐伯虎和一个名叫徐经的江阴巨富结为了莫逆之交,而他的灾难也随之而来……
【注】:徐经其实是个有钱无才的主,但他有个大名鼎鼎的曾孙——徐霞客。
根据明人笔记《尧山堂外纪》记载——
【江阴举人徐经者,其富甲江南,六如(唐寅)举乡试第一日,(徐)经奉之甚厚,遂同舟会试。至京,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街巷。徐经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都人属目者已众矣。况徐拥厚赀,其营求他径以进,不无有之。而六如疏狂,时漏言语,竟坐削籍。】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徐经家里当时确实非常有钱,并且还能买试题,而唐伯虎当时文名显赫,因此也是年轻疏狂(豪放,不受拘束),打心底里经不住一掷千金的富贵公子徐经对自己的奉承。
两人一同乘船入京会试,在入得京城之后,徐经天天都是高头大马往来,还有那些俊仆优童陪着他,在街市上非常招摇。实际上,当时已经惹起不少人暗中对他们的反感和嫉恨了。
世路难行钱作马,徐经当时就花了大价钱向主考官程敏政的家人买试题,最终把那些“高考”试题全都一窝端了过来。得知试题之后,徐经肯定考得上等,但他还没来得及享受金榜题名的喜庆,很快就被人告发了。
于是,徐经就和唐伯虎一起,双双锒铛入狱。
卷入考试舞弊案,入狱受刑遭发配
大家要知道,封建王朝晚期是非常黑暗的,但是在科举考试方面,却丝毫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皇帝包括政府可以大肆地公开卖官鬻爵增加“创收”,但一般人无论花多少钱,也不可能买一个进士或者解元。
可以说,在我们古代中国,八股科举考试虽说是中国文人的桎梏,但同时也是唯一清白的净地!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于泄题和漏题的主考官,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当今圣上亲自下旨杀头。
雍正年间,中国最后一个受腰斩极刑的人,就是福建学政俞鸿图……
事实上,俞鸿图当时也是个清官,但他有个小妾却收人钱财,把试题外泄卖给了一个戏子,让戏子中了举。
大家要知道,如今一提演员,那肯定是家趁人值,有些演员趁几十个亿都不在话下,但是在封建社会,这些优伶(戏子)虽说有钱,但地位却非常低下,说得难听一点,与那些娼妓的地位是一样的。
因此,古代时期一个戏子出身的人如果中了举,简直就是一时舆论哗然。
不得不说,俞鸿图就是倒霉,虽说不是他自己泄的题,但最终还是被判了腰斩之刑。
由此可见,但凡涉及科举舞弊案,无论是哪朝哪代,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绝对属于重罪中的重罪!
因为徐经家有金山银山,于是就到处大洒银两,最终由于案情不明不白,他自然也没有受什么皮肉之苦,进入监狱之后也是每天锦衣玉食。
但是,这位徐公子后半辈子也只能回家当富翁了,再想要考试当官是不可能的了。
徐经全须全尾地回家了,但是大才子唐伯虎可就惨了……
唐伯虎入狱之后就被大刑伺候,后来他在给好友文征明写的信中,就淋漓尽致地叙述了当时他的那种悲惨境况。
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不久前还锦衣玉食,骑着大马到处跑的唐解元,原本觉得自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殊不料转眼就锒铛入狱,如今只剩下满身的枷锁,还有面对如狼似虎的那些胥吏来审问呵斥自己。
实际上,唐伯虎根本就不知道试题,按理说他与这桩舞弊案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关联,但无论如何,他的干系是摆脱不了的。
因此,对于这场科举考试,唐伯虎不仅最终没名,而且还被朝廷除掉了他的“士”籍,发配到浙江为吏。
大家要知道,古时候一个读书人从“士”变成“吏”,那就相当于被人撕掉了精神的脸面。
作为知识分子,唐寅心中还有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当时他还曾自怨自艾,说自己哪怕是能当个兵、当个将也好,如今却成为了小吏!
不久之后,唐寅又向他的好友文征明写信表明心迹: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
于是,唐伯虎当时是愤然攘袂,顿足而起,断然拒绝去官府当小吏,之后就开始了他辛酸、漂泊、不俗而又传奇的后半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7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