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15 13:53:00 来源:澎湃新闻

它是这样一个地方:

▶它是唯一汇流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宝地,其文化之瑰丽无以复加。

▶800多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浓缩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

莫高窟第112窟 南壁西侧

金刚经变之反弹琵琶舞特写 中唐

(吴健 摄/敦煌研究院供图)

▶含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人称“丝路明珠”。

▶是“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 张骞出使西域图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所制作 敦煌研究院供图)

▶含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还是道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的交汇之处,堪称“众神的乐园”。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莫高窟第61窟西壁 五台山图

(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制作 敦煌研究院供图)

▶令人惋惜的是,其中的珍贵文物,三分之二已流失国外。

▶它们“藏于英国者最多,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最隐秘,藏于中国者最散最乱”。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乌枢沙摩明王由于可压制世间污物,

在中国被视为“不洁”的菩萨

(《乌枢沙摩明王》,藏于大英博物馆)

▶有人看完出来哭了,说以后每年必来一次。

▶还有人说,没到过这里,就别说你了解中国。

▶它正在一点点消失,并终将完全消失。

▶对我们的后代而言,它将成为漫天沙土中的一个传说。

……

它就是敦煌,了不起的敦煌。

千年之美

美得叫人大气儿不敢出

无论你是否去过敦煌,45号窟中这尊大名鼎鼎的彩塑菩萨像,你一定眼熟。它被称为“美人”,曾登上过2019年第38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不得不承认,第一次见它时,那感觉就像被兜头浇了一盆水,怔住了。耳朵还可以听,但捕捉不到丝毫响动;嘴巴还可以说,但发不出一点声音。

这是怎样的温柔呀:健壮宽厚的肩膊,圆润的面部,凝结着唐代人们所向往的丰腴美。菩萨歪着脑袋,头、胸、臀三点形成扭倾,构出一波三折的曼妙身姿;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莫高窟第45窟 西壁龛内北侧 左胁侍菩萨 盛唐

(吴健 摄/敦煌研究院供图)

这是怎样的慈爱呀:菩萨双目低垂,微微笑着。柔情糅合了佛的悲悯,不禁让人想要伏地深深跪拜。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日本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

下图这尊长15米余的,莫高窟最大的“涅槃佛”,刻画的是正静静迎来死亡的释迦摩尼。他面目安详,仿佛正在假寐。头下枕着的是生前所穿着的袈裟。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这是藻井内侧的“葡萄”纹样。葡萄架上缀满了粒粒果实,它们在唐代被视作珍稀水果。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在当时人们的心里,石榴、葡萄等来自遥远西域的水果,象征着丰饶、吉祥。

中西方文化在此汇流

结出丰美果实

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这被视为“世界文明汇流中心”的丝路要塞,自古便承担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角色。1907年,英国学者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长城烽燧下发现了一些信件,它们被称为“粟特文古信札”。

研究发现,这是当时在甘肃和新疆的粟特(属伊朗人种)商人写给同族的信。信的内容多体现其在中国的经商活动,比如他们经营的黄金、麝香、樟脑、小麦、胡椒粉等。

敦煌作为“华戎所交一都会”,在东西方贸易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将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中亚文明悉数吸纳,使得自身文化呈现出极丰饶、杂糅的特点。

又如大名鼎鼎的“胡旋舞”。白居易有诗《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舞者旋转生姿的千娇百媚已跃然眼前。

唐代诗人岑参也有诗云“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这样欢快动感的舞蹈,由西域传至中原,并风靡一时。古书记载,杨贵妃的胡旋舞跳得很好,还曾跟安禄山切磋讨教。敦煌的经变画中,对胡旋舞有详尽的描绘。舞者疾速旋转,却能做到脚不离开踩着的圆毯,技艺之高超令人惊叹。

除了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敦煌还是中原连接西域的军事重镇。唐朝时,敦煌参与唐与龟兹、西突厥、吐蕃的战争,是协助安西都护府(唐时新疆地区的管辖机构)控制西域的关键力量。

“神界驻敦煌办事处”

欢迎来到众神的乐园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同时,还是道教、袄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的交汇之处,堪称“众神的乐园”。

在敦煌257号洞窟的西壁,一幅《鹿王本生图》也许会勾起你的童年回忆。

没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那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九色鹿》,正是改编于此画。

佛祖释迦牟尼前世是九色鹿王,不顾自己安危施救于一个溺水者后,却反被此人出卖。

作为莫高窟内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它的观看方式是由左右两端往中间看:在画面最左端,是九色鹿救下溺水者,溺水者起誓绝不泄密的情节;在画面最右端,则体现了王妃梦见九色鹿,想要鹿皮作衣一事。一左一右次第推进下,最终的高潮部分聚于画面中央——九色鹿对国王自陈;国王惭愧,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敦煌壁画中,释迦牟尼降生以前各个世代教化众生、普行六度的大量故事,均得到了生动呈现。

后人除了在敦煌发现了大量的佛教典籍,还有不少道教、景教(基督教的一支)、摩尼教的文献。令人扼腕的是,包含此等文献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多次遭受英、法、俄、日等国掠取,用以装点各自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所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藏品竟超过了10000件。所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往事历历,不忍回首。

今天,当我们身处敦煌莫高窟,心头涌起太多缺憾:为那三分之二流失海外的珍宝而痛惜,也为沙尘作用之下“莫高窟未来某日终将消失”的现实而感到深深的无力。

而且,出于对壁画的保护,敦煌虽有800多个洞窟,目前对参观者开放的,仅是其中二三十个。

看敦煌

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了不起的敦煌》邀请到包括樊锦诗、巫鸿、荣新江在内的13位国内资深的敦煌讲者,将这800多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的往事与玄妙,有情、有趣地解给你听;

用60讲、超过800分钟的内容,将这个汇流了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神秘之地,放进你的掌心。

直接为你省下敦煌往返机票、住宿、门票,一次解决你“没时间、没经验、看不懂、看不全”四大难题。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如果一生只听一门关于敦煌的课,

你必须选《了不起的敦煌》。

01

汇集该领域强大的讲者阵容。

这样的配置,只在这门课里有

我们请到的13位讲者,他们有的来自国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有的是世界知名高校的艺术史学者,给你靠谱、前沿的视角!

将10大观看敦煌重要维度,交给13位讲者细挖。带你穿过一千多年的风沙,将西域的胡风、北朝的融合、盛唐的华丽,一一讲给你听。

02

10大维度看敦煌

透过血肉,看到筋骨

远处看:重返古老而伟大的丝路,回望千年石窟的开凿与兴衰,开启崖壁上的艺术圣殿

近处看:观摩气韵生动的彩塑群像,仰望壁画中的飞天和乐器、地理与山水、斑斓的佛国世界,探索洞窟建筑的多种类型

高处看:揭秘古代敦煌人的生活图鉴,结识千年石窟的供养人

“敦煌美在哪里?我要如何看出门道?”本次敦煌之旅的重头戏,放在大家最期待的艺术鉴赏、审美大餐:

800多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那些无法亲眼看见、亲手触摸的颜色与温度,这门课帮你完成心愿。穿过大漠里的沙石简牍、断壁颓垣,还你一个气韵生动的敦煌!

当然,我们也不忘为你剥出血肉下的筋骨:那些美学下的历史与文化。比如:

古人为何要在16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凿窟修行?

唐代时风光无限的敦煌,为何会在明代后走向凋零?

莫高窟的“金主”,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

通过这门课,建立起自己的历史坐标系,培养从文明大视野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以敦煌为圆心,串起中国历史,理解华夏文明的独特之所在。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03

敦煌穿越生活指南

重燃1000多年前的烟火气

从田间耕种、夏夜饮酒、谈情跳舞、逛街购物,到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供神祭祖,爱吃爱玩爱社交的敦煌人,压根儿闲不住。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都督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率众侍女前来礼佛莫高窟第130窟

甬道南壁 都督夫人供养像(都督夫人与女眷盛装)

段文杰临摹 盛唐(吴健 摄/敦煌研究院供图)

传说中反弹琵琶的舞伎

莫高窟第112窟 南壁西侧 金刚经变之反弹琵琶舞特写

中唐(吴健 摄/敦煌研究院供图)

看敦煌,不是非去敦煌不可

雨中的耕作莫高窟第23窟 北壁西侧

法华经变之雨中耕作 盛唐

(孙志军 摄/敦煌研究院供图)

邀请敦煌学者、守护人亲声讲述

带你穿越大漠里的飞沙走石

全方位、多角度走进敦煌的历史与当下

在想象与现实中,遇见敦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莫高学堂”助力敦煌文旅融合发展
2月23日,学员在敦煌研究院莫高学堂学习临摹敦煌壁画。近年来,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依托敦煌石窟资源和学术资源,打造“莫高学堂”研学品牌,结合敦煌壁画的结构、岩彩、图案等内容和元素,研
2023-02-25 08:48:00
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美”相约甘肃活动圆满收官
...!”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苏岚在参观完洞窟之后表示,“敦煌研究院真的做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希望斯洛文尼亚和中国之间能有更多合作,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诞生于盛唐的148窟,
2023-09-09 17:17:00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煌文化主题论坛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论坛上就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历程和莫高精神进行了主题分享。暑假期间,不少家长也带着孩子体验了一场魔都云端的
2023-08-01 20:11:00
一辈子,一颗心,只为一件事
...国家的安排,到西北大漠的小镇做起敦煌研究。60岁受任敦煌研究院院长,80岁退休,樊锦诗坚守敦煌735座洞窟57年。在她的推动下,研究院发起了“数字敦煌”工程,率先在全国开展文
2022-12-22 07:22:00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是敦煌。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即第96号窟。敦煌研究院供图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1000多年间,一代代人开窟造像,成就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至今仍存735个
2023-08-17 17:03:00
...来,各种新科技为敦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插上了翅膀。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表示,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将敦煌研究院数字资源与“云技术”结合
2023-02-03 21:12:00
专访美国汉学家史瀚文:莫高窟的价值应该让全世界知道
...者 应妮)2018年,美国汉学家Neil Schmid(中文名史瀚文)成为敦煌研究院历史上第一位全职外国研究员。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是唯一长居甘肃省敦煌市的外国人。
2023-08-18 16:47:00
...国西北干旱地区,文物材质特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敦煌研究院长期持续关注、监测、研究莫高窟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30多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莫高窟所在区域年均降水量约40毫米,以小
2023-07-29 07:44:00
...10日在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展。据悉,该展为牛首山携手敦煌研究院打造的江苏省内首场以动静结合形式展示敦煌文化的数字艺术展览,远在千里之外的莫高窟艺术“搬进”牛首山,让观众全方位
2024-11-11 08: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从肺炎患儿到护理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聊城这家医院上演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泮晓阳)“孙主任,这是给哪位小患者送甜头儿呀?”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的走廊里,面对同事好奇的打趣
2025-10-31 11:01:00
【我是福彩人】十五载深耕福彩路 “五步曲”打造管理标杆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聂洪艳)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西北部,有一座因煤与石灰石而闻名的矿产资源型乡镇——柏果镇。土生土长的杨华
2025-10-31 10:17:00
【我是福彩人】从销售站到家乡的“公益桥梁”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聂洪艳)在贵阳市乌当区钟坡西路,有一家不起眼的福利彩票销售网点——52010103号网点。19年来
2025-10-31 10:17:00
无声病房里的“护理密码”:聋哑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守护
鲁网10月31日讯“来,跟着我做——勾脚、伸脚,就像这样。”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余护士一边做着踝泵运动的示范,一边指着床头的功能锻炼的表
2025-10-31 09:45:00
南报网讯(记者徐宁)记者昨天从市工信局获悉,在工信部近日公示的国家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培育名单中,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产业链深度协同的特殊钢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成功入选
2025-10-31 08:0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容璇“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先进材料与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10月29日—31日
2025-10-31 08:02:00
10月27日,“制造强国 装备有我”太重集团产品系列发布会正式启动,这场为期一个月、覆盖八大领域产品的创新巡礼,将全景式展现太重“十四五”以来改革创新
2025-10-31 07:39:00
日前,太原市房产管理局对3家经纪机构发布风险提示,建议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谨慎与其合作,提醒群众谨慎与其交易
2025-10-31 07:40:00
前三季度已举办展览136场 厦门会展缘何热力值飙升?
昨日上午,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开幕,各类优质文创产品纷纷亮相现场。(记者 林铭鸿 摄)境内外客商相聚厦门石材展。(资料图 )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最近几个周末
2025-10-31 07:45:00
世界城市日海报丨人民的城市为人民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监制 朱宝明 姜乃波 记者 吴楠 毕琨宜 伦歆然 吕东斌 王恩龙 毛思博 李娜设计 魏向阳 吴美慧 摄影 罗浩 张秋磊 李煦 蒋胜松
2025-10-31 07:19:00
中国文联策划推出系列微纪录片《回声》
日前,由中国文联策划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回声》在全网上线播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
2025-10-30 14:12:00
阜阳地震局: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
大皖新闻讯 10月29日下午,阜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5年以来防震减灾情况。阜阳市地震局副局长唐亮表示,该市地震局聚焦主责主业
2025-10-30 14:17:00
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重阳诗韵敬桑榆,经典诵读传承孝德
鲁网10月30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高淑瑶)10月24日,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经典诵读活动
2025-10-30 14:38:00
Dr.Adolph荣获战略合作支持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会年会
2025年9月20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皮肤科分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圆满闭幕
2025-10-30 14:42:00
鲁网10月30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珍萍)医保电子凭证作为全国医保线上业务唯一身份凭证,正在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全面推广应用
2025-10-30 1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