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阳光温暖特教房
——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走笔
走进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门,几个小朋友就蹦蹦跳跳地跑来向你敬礼、还争着和你握握手……6月7日,看到记者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副校长何丽波开心地说:“这几个孩子刚入学时,害怕生人,根本不会主动和任何人交流,现在来了一个学期后,不仅能主动和老师、学生问好,还能热情和外来人员打招呼,变化很大。”
幸福港湾,启迪人生
在特殊学校的美工室里,一排排置物架上,摆满了学生用各种植物种子制作的立体画和用橡皮泥捏的南瓜、小鱼、小鸭等泥塑。见到记者很好奇,何丽波说:“这间美工教室的近千件展品都是学生们通过学习自己动手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孩子们和老师的汗水。”
施甸县特殊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和2个送教班,共109名学生。其中在校学生86人,送教班学生23人。学校残疾孩子的类型有智障、自闭症和脑瘫,有些孩子都有多重残疾,这些孩子在自理、生活方面非常困难。为了能让这些特殊儿童有一个灿烂的童年和生活自理的未来,学校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培智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展文化教学和康复训练课程。在教学和康复训练中,学校设置了家政室、美工室、运动康复室、语训室、感统室等12间功能室,通过教学与康复训练,改善学生认知、语言、动作能力。
何丽波介绍,学校目前有2名自闭症儿童,通过孤独与多动障碍干预系统已逐步改善了认知、语言、动作能力,随后教师才会让学生学会与电脑、电子设备交流再过渡到与人、教师的交往中来。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老师在上课时会借助各种竹编制品、超轻黏土、颜料、瓶子、树枝等手工制作材料,依据程度不同、分类不同开展不同的教学。记者了解到,学校还会针对学习困难生开展需要精细动作完成的钻石画、串珠等教学;对唐氏综合征、脑瘫等孩子进行剪纸、超轻黏土等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艺术,不仅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成长。
用情育人,润物无声
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记者见到班主任张宗杰老师正在带着学生练习时装走秀,每一个动作他们都认真练习,轮到上台表演时,孩子们也不怯场,勇敢地在台上走着每一步。
何丽波说:“记得这群孩子在2022年9月刚入学时,多数都没有规矩意识,上课时常走出走进,找不到自己的座位,甚至有的还不会自己上厕所,35分钟的课时,其中差不多15分钟的时间是在找学生……”面过这些特殊的学生,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每一位老师都在用心、用爱、用情的付出。一年后,这些孩子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面对那些生活无法自理,无法控制自己行动的学生,特殊学校还以“学会补偿、学会生活、学会感恩”为办学宗旨,分别开设“我会洗脸”“我会洗衣”“我会打扫宿舍卫生”等生活技能课程,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同时,还针对特殊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和学生建立亲密师生关系等,开展起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艺术特长的兴趣活动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今年8岁的张志云(化名)刚上课时什么也不懂,自2022年9月入学后,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如今他已能够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张志云的祖父告诉记者,由于条件有限,家人在家就只能教孩子学走路,在进入学校一年后,孩子已经学到很多东西了,这离不开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生活上,学校还要求每个党员包保5名至6名学生,做到在校生人人有党员帮扶帮带,从孩子的吃、穿、住、行、品教等各个方面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比如老师们周末时会将学生接回家,给他们做饭、洗澡、洗衣,带他们外出游玩;每逢节假日,学校老师还会组织留守孩子们一起过节、聚餐,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除了开展一些增进感情的活动,每个月,老师还会通过带学生走进银行、超市、医院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怎样乘公交车、怎样购物、怎样付款、如何认识红绿灯,用心用情培养每一个孩子。
何丽波说:“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很重要,你对他们好,他们会很依赖你,只要走进校园,每一个学生都会高高兴兴地跑过来跟你打招呼,帮你拿东西,每当看到这些学生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能够正常的与老师、同学交往聊天,就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了。”
爱心呵护, 助力成长
“特殊教育存在着‘三个特殊困难’,一是学生特殊,身带残疾,学习困难。二是教师工作特殊,既要一专多能,又要擅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三是教学任务特殊,既有文化知识,康复技能,还有生活教育和自理能力培养。”
为让更多重度残疾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在送教上门服务上,特殊学校针对重度残疾学生和生活无法自理的学生,每个月都要分别到23名送教班学生家中,送温暖、送知识,指导家长康复训练技术。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吉生说:“平时很多家长对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和教学知识、兴趣爱好培养上缺乏关怀,送教上门一是教授学生课程知识,二是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据了解,2017年以来,施甸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通过组建五个送教小组,送教教师针对残疾儿童活动能力、感知能力、认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具体情况,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送教地区覆盖施甸县10多个乡镇,每年累计送教200人次。
此外,学校还组织党员教师到建档立卡户和特殊学生家进行家访,及时跟踪学生家庭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为生活困难学生家庭送上了香油、大米、牛奶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通过家访、家长会、社会实践等活动,争取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不断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机制,助推学校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