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龙江边的摆渡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17 11: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通讯员 张崇喜 何从凡∗

天刚蒙蒙亮,一艘铁船从坝育龙江渡口驶出,59岁的景颇族汉子祁勒用正在摆渡,只见他眼睛紧盯着铁船前进的方向,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不一会儿就将乘客送到了江对面。

坝育龙江渡口位于芒市五岔路乡弯丹村坝育村民小组,渡口两岸分属于芒市五岔路乡和陇川县王子树乡,一直以来两岸村民长期通婚、频繁往来。为了方便两岸村民往来,祁勒用一家就在渡口当起了摆渡人。

“我爷爷那辈就开始在龙江摆渡,30多岁时我从父亲手中接过摆渡的活计,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了,现在我的女婿也开始跟着我摆渡。”说起摆渡的经历,祁勒用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摆渡时我用的是竹筏,后来江面建起了链子桥,过往行人既可以坐竹筏也可以走链子桥。2010年随着龙江库区蓄水水位上涨,走链子桥的人越来越少,为了安全起见,我顺势将竹筏换成了铁船。”

“这个渡口每天都充满了变数,人少的时候每天有两三个人,多的时候每天能有100多人,逢年过节、或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人更多。”祁勒用说。目前,他有两艘铁制摆渡船,为了方便两岸村民出行,平时他就住在渡口附近,只要村民有过江需求,一个电话打来他就立马开船接送。为了维持生计,祁勒用每次摆渡会收取每人10元钱的摆渡费,但对于娃娃、学生和村里的困难户却一直都是免费。

因为常年在坝育龙江渡口摆渡,祁勒用对龙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平时在摆渡的过程中,看到垃圾他都会认真清理,如果垃圾过多,他就会及时把需要清理的信息报送给村里和州龙江水库管护局。

“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一直摆渡下去。”从竹筏到铁船,祁勒用一家四代人始终坚守在龙江边上,他们把摆渡和服务好两岸村民当成了家族世代传承的使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孩子学生免费!这家人四代都是“摆渡人”
...民日报客户端张崇喜 何从凡在云南芒市五岔路乡的坝育龙江渡口,59岁的祁勒用正在龙江江面上使用铁制小船进行摆渡,在驾驶室内,祁勒用眼睛紧盯着铁船前进的方向,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方向
2023-08-05 10:08:00
拉林河上摆渡人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文/摄 于博 在拉林河上,最低有一百多位像老王这样的摆渡人。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在拉林河上穿梭,见证拉林河的四季,也见证了拉林河两岸日新月异的生活。拉
2023-02-19 05:35:00
...自:新华网新华社贵阳8月19日电 题:正在消失的乌江摆渡人新华社记者杨欣、郑明鸿、吴箫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丰岩村双池渡口,老渡工卢锡永给记者展示了他与渡船的最后
2023-08-19 20:32:00
探交通·看交融丨滁河最后的摆渡人:见证跨省交通融合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滁州5月17日电(记者周坤、陶涛)俗话说:“宁隔千山,不隔一水”。滁河,是皖苏两省的界河。隔河相望的滁州市南谯区与南京市浦口区,一直以来都有渡口紧
2023-05-17 16:08:00
守渡四十二载,方便乡亲出行(守望)
...、做买卖的、运粮的都从这里过。1982年,他被选上做了摆渡的艄公。尹会元说:“以前,过河都得排队。现在大桥多了,摆渡过河的人少了,每天最多二十来人,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一个。”
2024-04-09 05:57:00
清水河上“船”承好家风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一家六代摆渡人,坚守渡口只为方便村民出行——清水河上“船”承好家风■晚刊记者 张朝广 吴海兰 李 力 覃飞翔 通讯员 韦万鲜 文/图李曼荣专心驾驶船舶。村民出行
2023-06-27 08:33:00
黔江渡口:沉淀时代的记忆
...是草鱼塘渡口的老渡工,16岁时继承父业,开始了他的摆渡人生。此后的50多年间,见证了渡口的热闹和衰落。上世纪20年代,草鱼塘渡口是三里锰锌矿销往港澳地区的水码头,矿运繁忙。渡
2023-02-21 09:34:00
...,在外务工的申乾从前辈手中接过木桨,成为村里的“摆渡人”。摆渡收入并不高,但当申乾听说无人摆渡,乡亲们出行受阻,他便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份工作。一艘船、一根船篙、两支木桨,以及
2023-10-24 09:54:00
...成。”正值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收获的时节,曾经是黄河摆渡人、如今为农机手的裘延霄,已将业务拓展到包括济南章丘在内的山东多地。“从以前在黄河上开船,到现在开农机,收入高了,生活也更
2023-10-29 10:3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