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黄体酮破裂”是怎么引起的?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08 08:58:00 来源:阳光中的我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也有不少人称之为“青春杀手”。

“黄体酮破裂”是怎么引起的?

那么到底黄体破裂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相关的情况吧。

黄体酮是什么,负责什么?

想了解黄体呢,就要先从女人的生理周期说起。

“黄体酮破裂”是怎么引起的?

咱们处于生育年龄的正常女性,每次生理周期都会经历月经和排卵;在上一次月经结束后,小卵泡每天长大一些,发育成熟后开始排卵。卵泡排出卵子后,卵泡壁塌陷,形成一个肉眼看起来黄黄的东西(内含丰富毛细血管组织)。于是,最早发现的人就把它命名为黄体了(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黄体留在卵巢里有啥用呢?作用可大了。黄体里的活性细胞会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让你的子宫做好受孕准备。如果赶上精子卵子相遇,黄体就会长大,默默守护受精卵;直到胎盘上线,开始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支持,黄体才逐渐消失。如果没有受孕,黄体就会慢慢萎缩,颜色也会从黄色变为白色(聪明的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时候叫做白体),然后下次大姨妈就准时来访了。

黄体酮破裂是怎么引起的1、黄体自动破裂正常的黄体会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过多,可能会增加黄体的压力,引起自发性黄体破裂。有人认为,在血管黄体化期间,功能不完整,容易发生黄体毛细血管出血,导致黄体破裂。2、外力作用导致如下腹受到撞击,以及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可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此外,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黄体内张力升高,加上男方动作粗鲁,妇方下腹部受到强烈的冲击,也可导致。总之,育龄妇女在月经中期后一周左右时间内突发下腹剧痛,应考虑黄体破裂的可能,及时请妇科医生予以会诊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怎样预防黄体酮破裂?这个可能还真没办法。因为黄体是个生理性的组织呀,正常它就该周期性的出现,它要是不出现才麻烦呢,说明排卵不正常,那也是需要治疗的。不过黄体破裂的概率其实很小,实在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一是当身体有异常时,不要讳疾忌医,有病痛及时就医;二是在排卵后月经前的黄体期,不要做太剧烈的活动哦。在月经快来的时间段内,如果出现持续性下腹痛,尤其是在剧烈活动后的话——请及时招呼上你最为可靠的亲人或者小伙伴,赶紧去医院。头晕、乏力就不说了,赶上大出血的话,随时可能失血性休克;所以,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一个人独处。

昆明送子鸟医院多年致力于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月经不调、卵巢早衰、排卵障碍及无排卵综合症等内分泌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和精索静脉曲张、感染等病因引起的无精、少精、弱精的引起的男性不育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专家组领导带领之下,众位专业医生形成了多学科的技术团队,为患者提供优化、经济的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13: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姨妈不规律,为什么要做性激素六项检查?
...注意的是,检查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及避孕药类,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
2024-02-29 17:20:00
多囊体质,该如何调理备孕?
...。2.3科学保胎多囊备孕人群应当在促排卵的2~3天之后服用黄体酮,若确定妊娠则应持续服用,直至胚胎稳定,无流产迹象。建议首次怀孕服用黄体酮2~2.5个月,之后胎盘形成可产生孕
2023-12-21 17:31:00
性激素六项“不同时间”检查\
...。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及避孕药类,否则结果不靠谱,当然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者除外。确定是来月经第3-5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
2023-07-07 13:53:00
医生说从促排到怀孕,多囊患者一定要谨记这些~
...胎,切忌盲目用药多囊患者怀孕后在孕前期普遍需要补充黄体酮治疗。但补充黄体酮治疗一定要基于检查需要的情况下,切忌私自盲目用药。如果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自行使用这种药物,就可能使
2023-02-20 08:43:00
孕酮多少说明有排卵?
...没有怀孕,孕酮会在月经前2-3天逐渐减少。月经来潮时,黄体酮将降至1.0ng/ml以下。但是孕酮多少并不能代表是否排卵,不能根据孕酮结果监测有没有排卵。孕酮不足,不是排卵的绝
2023-10-20 17:22:00
多囊促排一定要先降雄激素吗?
...怀孕仍处于雄激素高,会干扰到其他激素的正常分泌,如黄体酮,容易出现早期孕酮偏低而流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囊患者在备孕时,医生开“避孕药”,因其成分是炔雌醇和环丙孕酮,环丙孕酮是
2025-05-07 08:39:00
黄体功能不全应该如何改善?是否会导致流产或不孕?
...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补充黄体酮适当补充黄体酮可改善黄体功能的缺失,要求患者必须选择正规的医院请医生开药,不要自己随意购买。2、药物治疗对于黄体功能不
2024-08-05 16:30:00
促排长大的卵细胞质量好吗?关于促排卵,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只是排卵不好,为什么用了促排卵药物后,还需要用黄体酮类的药物呢?应用促排卵药物后,克服了排卵不正常的问题,但同时也会影响到体内自身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排卵后黄体功能欠缺
2025-02-23 09:52:00
月经推迟是贫血吗?妇科专家提醒:这样“催姨妈”不靠谱
...肺结核、慢性肝炎、肿瘤等,也会引起月经推迟。4.药物黄体酮、紧急避孕药等含有孕激素类的药物,服用时会引起黄体期延长,从而使月经推迟。5.手术进行卵巢相关手术或者人工流产等宫腔
2024-11-13 15: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脂肪肝、酒精肝人群定制配方,活性萃取科技助力肝健康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晚睡追剧、超时工作、频繁酒局应酬似乎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规状态。长此以往,肝脏这个“默默付出”的身体器官
2025-09-15 10:24:00
千人共庆,健康启航!山东中健长生露周年盛典闪耀潍坊
2025年9月10日,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年庆典活动在山东潍坊鲁台会展中心举行,50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这场集荣耀表彰
2025-09-15 10:59:00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为什么每天刷牙,还是有口臭?
重庆景城胃肠医院从预约挂号到诊疗结束,医院提供全程导诊服务,环境整洁舒适,医护人员态度亲切,注重保护患者隐私。许多患者反馈
2025-09-15 11:01:00
筑梦光明,启航新程:青岛钰森眼科医院开业
秋高气爽,海风送瑞。9月12日上午,备受瞩目的青岛钰森眼科医院在青岛市甘泉路7号云丰中心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伴随着绚丽的鲜花与热烈的掌声
2025-09-15 10:26:00
定期影像复查:对抗肝癌的“生命警报器”
当肝癌悄然进展,早期往往毫无症状,出现腹痛、黄疸等明显表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肝硬化患者,定期影像学检查是拦截早期肝癌的“关键防线”
2025-09-15 06:50: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第37个“全国爱牙日”惠民活动来袭
为进一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切实助力全民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水平的提升,在第37个“9.20全国爱牙日”到来之际,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特开展一系列惠民活动
2025-09-14 09:56:00
火了!海外评论区都在问链接
从挑剔的专业酒评家到追求lifestyle的潮流达人,一杯「中国酒」被海外社媒达人们争相晒出获得好评无数,被追着要链接……看看他们怎么说?LifeStyle NO
2025-09-14 10:41:00
老字号齐聚2025齐鲁美食节 共展齐鲁美食魅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召旭 许昱洲9月12日,2025齐鲁美食节暨跟着齐鲁超赛品美食活动在德州市体育公园南广场盛大启幕
2025-09-14 11:12:00
黄山市一学校公开表态食堂拒用冷冻肉
大皖新闻讯 9月14日,位于黄山市黄山高新区的昱城中学像往常一样,定时公布了该校食堂一周(9月15日到19日)菜谱。在该次公布的信息中
2025-09-15 00:00:00
饮食宜忌不能忘,肺结核患者这样吃才健康!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治疗过程中,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增强免疫力、加速组织修复,还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那么
2025-09-15 04:03:00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从日常习惯开始
通讯员/刘诗锦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宣传活动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2025-09-15 04:03:00
高邑县医院开展糖尿病防治健康宣教
河北新闻网讯(赵江友、刘晓辉)9月10日下午,高邑县医院内分泌消化内科主任郭子明为医院患者开展糖尿病防治健康宣教。宣教中
2025-09-14 11:50:00
泰国美食节于济南香格里拉热情启幕
初秋,趵突泉畔清风徐来,由济南香格里拉与泰王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泰王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商务处及泰国国家旅游局上海办事处联合举办的「泉心美馔·寻味泰国」美食节
2025-09-13 13:45:00
【天眼问医】辟谣小剧场|那些年我们信过的关于酒的谣言①
喝酒后喝酸奶真能解酒吗?喝酒“上脸”是肝脏代谢能力差的表现吗?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其实藏着不少认知误区。误区一:喝酸奶可解酒
2025-09-13 15:53:00
突破性溶栓革新:曾运雄教授团队引领查尔酮纤溶酶治疗新纪元,重塑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格局
在全球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艰难征程中,血栓形成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病理机制,一直是医学界亟待攻克的堡垒
2025-09-13 2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