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国家发改委: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6-22 16:32:00 来源:澎湃新闻

6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京会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共同举行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

国家发改委: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京会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澎湃新闻记者权义 图

郑栅洁在会上表示,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与欧盟高举的“绿色发展大旗”不一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方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还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技术、市场、产业链等综合优势的结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补’出来的,更不是什么不公平的竞争。”郑栅洁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利用率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部分新能源汽车甚至超负荷在运转,产品并且以国内销售为主。

郑栅洁还表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不少外资车企加大在华投资的力度,外国品牌愿意在中国投资市场也不是因为补贴,而是中国有完善的电动车的产业链,拥有技术娴熟的汽车产业工人。

“目前我们也正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郑栅洁说,每年中国在设备更新上的投资规模都会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这些都为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全球绿色低碳企业机构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带来无限的商机。德国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我们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德国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到中国发展,并且拓展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合作始终是中德双边关系的主基调,中德在能源绿色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低碳零碳技术推广方面互补性很强、市场空间广阔、合作基础扎实。中方愿与德方以本次对话召开为契机,在能效和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工业减碳、能源转型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进一步挖掘合作空间,助力两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中德双方相关部门就能效与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及中德双边气候合作、工业减碳和能源转型等重点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回顾既有合作成效,明确下一步合作举措。双方宣布对话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启动绿色转型中德省州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将共同支持江苏省和德国巴符州之间、四川省和德国北威州之间在相关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达成中德能效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部达成《落实〈中德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对话行动计划〉的近期活动要点》;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五是国家节能中心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启动中德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合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与常理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与常理——来自“中国经济圆桌会”的观察扫码看全文 新华社记者 近段时间,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扭曲
2024-05-21 00:18:00
唱衰论调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国际论坛)
...点。在推进绿色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成本更低、成熟度更高的新能源产品,而且帮助很多国家创造了新的产业与就业,以实际行
2024-04-02 06:04:00
起底“中国产能过剩论”荒谬逻辑
...尘上,一些政客和媒体宣称中国政府补贴造成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中方为消化这些过剩产能,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倾销导致市场扭曲,损害他国经济。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
2024-04-12 03:18:00
保护主义不是解决之道
...展提供可靠助力,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厚积薄发,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在经历多年努力后呈现“弯道超车”态势。西
2024-04-12 08:28:00
本文转自:中国工业报专家 视点董扬: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近日,美国财长耶伦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再次谈及中国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存在所谓
2024-05-17 11:40:00
多方纷纷发声反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调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多项合作共识,但西方国家一段时间以来却提出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绿色发展等领域究竟是只能零和博弈还是可以互利共赢?“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正原因
2024-04-21 11:29:00
...中国改革报□ 金轩最近,国际上有些政客和媒体把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相关联,这既违背经济学基本逻辑,也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必须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运行、国际分工合作
2024-05-06 00:57:00
尺素金声|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向“见顶论”说不
...能感受中国经济澎湃的新动能。一分钟,中国新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可以行驶5833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超过7000万次……今
2024-03-01 16:58:00
警惕“产能过剩论”背后的话语陷阱
...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迈进,以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确实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然而,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自主创新成果,西方国家所思考的并不是各取所需
2024-04-12 10:5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