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小田变大田”,形成面积溢出”
芦场村千余亩水稻为集体增收50万元
本报讯(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徐云邦 庄克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在位于黄海边上的灌云县圩丰镇芦场村,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金黄饱满的稻穗坠弯下了稻茎,丰收的景色让人满怀喜悦,芦场村集体今年种植1400亩水稻丰收在望,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灌云县圩丰镇芦场村位于黄海边上,原来的盐碱地经过多年的改良,现在也能长出好庄稼。近年来,芦场村坚持以“党建+产业”为抓手,深入挖掘富民兴村新动能,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芦场村坚定的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模式,到目前,共流转土地2100亩,整合后推向农村公共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发包,今年村集体光水稻种植规模扩大到1400亩。
圩丰镇芦场村党总支书记刘加成在田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今年集体水稻一共1400亩,预计经营性收入240万左右,净收入达到50万元。”芦场村从村民的愿望出发,使得分散闲置的土地由“小田变大田”,形成5%至10%的“面积溢出”;集中连片的土地通过交易平台公开对外发包,形成每亩至少50元的“价格溢出”,仅此一项,芦场村每年增加纯收入6.5万以上。
“以前这里土地高洼不平,难以机械化耕种,土地闲置很多,开展‘小田变大田’集中连片整治,村集体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统一耕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在一眼望去皆‘丰’景。”刘加成笑呵呵地说,丰收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希望,干劲。
村里还注册成立了村农业公司,入股圩丰镇公司并由镇总公司统一管理。镇公司以“两统一分”管理模式,统一相对固定生产要素集中采购与粮食集中销售,统一由专家技术团队进行种植管理,压降成本提高销售价增加粮食产量,芦场村盘活“基础资源”,创新产业模式,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达500万元,村里净收入达10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从“弱”到“强”跨越性突破,为乡村振兴添色加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