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
党建领航,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在广西北海市海城区高德街道赤西村的食用菌基地内,一座座菇棚整齐排列,一朵朵茶树菇茁壮生长,工人们手法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茶树菇,随后进行打包装车,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然而,时间回溯到2018年,这里还是一个产业薄弱村。短短几年间,赤西村从困境中破局,实现了从“产业贫瘠”到 “产业兴旺”的华丽蜕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2018年,赤西村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土地出租和市场发包,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发展之路亟待拓宽。为打破这一困境,赤西村党总支积极寻找发展机遇,努力探索产业转型之路。
机缘巧合下,赤西村党总支得知广西弋久丰公司原食用菌产业基地因市政规划需要搬迁,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党总支捉住机遇、迅速行动,详细调查了解该公司生产和销售情况后,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商议,下定决心将该基地引入赤西村。
在海城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高德街道办事处的积极引荐下,赤西村与该公司法人代表达成初步意向:在赤西村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基地,实施总投资260万元的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扶贫项目。
然而,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项目启动后,土地流转不足、技术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面对困难,赤西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党员带头,动员周边30余户村民流转12亩土地,有效满足了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基地积极与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合作,引进水帘降温新技术,通过保持车间温度适宜,成功将茶树菇的生长周期缩短一个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产业落地后,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生产热情高涨。但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过短,仅靠种植难以实现村民进一步增收。为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村党总支书记陈志东和驻村第一书记谢威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共同领办“茶树菇酱”项目。
他们以本村提供的原材料与合浦义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生产茶树菇酱,并积极推动支部与桂林银行北海分行、平安产险广西分公司等金融机构党组织结为“党建共建”单位,争取产险费用补贴、小额信贷贴息、风险补偿等扶持措施,解决资金难题。2024年8月,茶树菇酱一经上线便销售4000余瓶,全年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近6万元。
如今,赤西村的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畅销北海各大市场,年产值突破300万元。每月在基地务工的本村村民多达190人次,月均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我之前在家务农,有空就去工业园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这个产业,可以就近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兼顾家里农活,很方便。”村民邱阿姨的幸福生活,正是赤西村产业富民的生动写照。
赤西村党总支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研学旅游项目。“我们在趣玩赤西、农耕体验竞技、沉浸式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中,巧妙融入茶树菇采摘、烹饪、品味等环节,打造‘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陈志东说。
在“旅游+产业”的乡村发展模式的推动下,赤西村乡村振兴成果斐然,近两年,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一批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各类荣誉10余项,2024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5.63万元。(曹智源 劳文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