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探索“新师承”教育模式 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 李晓峰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
近几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在教改中把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进行了“新师承”教育的探索性实践。
“新师承”的教育实践是在总结传统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基础上,融合现代院校教育理念,突出中医学术传承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层次清晰、类型多元的以跟师学习为主线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模式。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的教改实践,着力解决中医药本科阶段师承教育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更为合理的多口径“新师承”人才培养路径,采用“师承+团队互助”“三维四阶”模式,经过几年的尝试,为中医药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医人才培养须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
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是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术继承人传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注重因材施教和学术传承,这种教育延续几千年。
到了近代,流传千年的传统师承教育受到冲击,院校教育产生并占据现代医学教育的主流,传统师承教育显露出不足和缺陷,如个体化培养方式难以形成规模,个人的学术思想有局限、授业范围单一、缺少培养标准、难以评价培养质量、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指导等。
院校教育办学条件优良、课程有体系、教学有系统。但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临床实践不足、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等问题。
为此,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着手探索建立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交融发展的新模式。
“新师承”教育路径与方案
2017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下发《建立实践学期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学生与老师形成了若干师承小组,这些师承小组不断发展,形成了“师承+团队互助”模式的雏形。
“师承+团队互助”首先确定教师团队,由中医学基础教学、经典教学、临床教学3个方面的教师组成师承教师团队。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病案+基础+经典”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团队精选多个病案,从分析病案开始,对辨证论治过程详细分析,分析四诊表现、辨证理论、经典方剂应用、中药剂量,介绍不同流派的辨治方法。
采用“诊断+”教学模式。根据本科阶段的实际情况,教学重视中医诊断学,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问诊方法;学生均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脉法,并要求学生对以脉诊病的方法要有一定了解;在分析病案时,均需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两个方面进行辨证分析。
第一阶段以“教师讲”为主,确定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第二阶段以“学生谈”为主,确定主谈学生和辅谈学生。
其次编排学生团队建设机制,学生的选择以自愿为主,每年级有固定人数,学生需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自主学习和交流。对个别课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团队内互助。
“新师承”团队成立2年,有5名教师和2个年级的18个学生参与,经过团队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预期效果。学校举行了全校范围内的表彰,师承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教改实践中,布局了“三维四阶”模式。
“三维”指的是三维人才培养目标,即知识目标——夯实理论基础、能力目标——强化临床技能、情感目标——培养高尚医德;“四阶”是将本科教育的五年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即“理论—临床—再理论—再临床”四个阶段。
师承导师的遴选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采用导师自愿的原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师承组学生的遴选为自愿报名参加与导师择优录取的双选模式,先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认可的导师报名,再由导师在报名的学生中择优录取。一般情况下,每名导师的师承组学生不超过20人,以保证教学质量。录取后,采用过程性考核,如不能完成师承任务,达不到导师要求,可淘汰出组。
第一阶段,研读中医经典。引导学生对中医产生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中医的成才之道。大三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临床课程。这个时期增加了临床见习,由师承导师统一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等课余时间,轮流去医院跟诊学习,重点培训学生的临床技能。
第三阶段,中医思维模式培养。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会看病,其主要原因是中医思维模式还没有建立,对于掌握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以这个时期,亟需帮助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这个阶段要从临床再回到理论,再一次深入理解中医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发现问题,并发表相关论文,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阶段,临床技能强化。临床实习阶段,通过跟师学习门诊接诊、望闻问切,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在跟师查房中学会诊察病人、书写病例、汇报病例,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的临床技能。同时,在与师承导师和患者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导师的一言一行、医德医风都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目睹患者的病痛疾苦,学生逐渐树立起高尚医德医风。通过跟随老师朝夕临诊,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的深奥微妙,学到老师的独特临床经验,掌握诊疗技巧和中医思维的关键,缩短成才周期。
“新师承”教育成果与评价
采用“新师承”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病痛”为最高职业道德目标的理想教育。
参加“新师承”团队的学生对培养路径设置非常满意者占76.4%。同时,在对未参加“新师承”团队的学生的调查中,89.5%的学生表示对“新师承”团队的活动有兴趣,54.2%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参加“新师承”团队。这些数据表明,“新师承”中医人才培养路径方案受到学生的欢迎。自“新师承”启动以来,已有两届学生毕业。在已毕业的学生中,师承团队学生的考研率和执业医师考核通过率均高于未参加团队者。
“新师承”有效提升了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此期间,团队完成了省级教学课题5项,校级教学课题22项,发表了教改论文20篇,获得省级教学奖励12项,省级奖励3项,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新师承”——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院校创新德育培养新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选略》2部。
2016级中医二班温紫云说,“师承+团队互助”的一个月实习中,拓宽了视野,加深了认识。发现自己知识结构存在欠缺,在跟诊中得到了磨练。
“新师承”教育模式,本质上是医学生得到提升职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高等中医药院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资源与环境。“新师承”教育模式,赋予传统师承教育新的内涵,使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两种教育模式互补、并行、兼容,有极富魅力的教学特色和适应中医药学术特色的教学规范,大胆提出传统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路径。这一探索对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中医人才梯队建设、中医流派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