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期在一些网络社交平台,出现“代理退保”广告诱导消费者通过捏造事实、恶意投诉等方式退保,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个案例。
案例简介
2024年底,消费者冉某通过12378热线投诉,称其投保的保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行为。销售人员承诺保单具备灵活支取功能且无资金损失风险,认为销售人员讲解内容与保单条款存在重大差异,质疑保险公司存在欺骗投保行为,要求全额退保并赔偿损失。
公司接到客户投诉后,对冉某的保单进行多次核实并与冉某及保单销售人员沟通核查,未发现存在销售误导的实质性证据,对全额退保诉求予以驳回。
诉求未获满足,冉某持续通过多渠道进行重复投诉。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险公司聘请专业律师介入,经律师深入沟通发现:投诉人受非法代理退保黑产诱导,与其签署《代理退保服务协议》并支付2680元"手续费"。
在律师的专业指导下,冉某逐步认识到参与非法代理退保的法律风险,主动提交与黑产中介的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及违规协议等关键证据,律师团队协助冉某终止非法代理协议。
案例分析
一些所谓的“律师”或者咨询公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客户信息,打着帮助保险消费者“维权”的幌子,怂恿唆使保险消费者退保,从中获取“手续费”。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无法兑现承诺,消费者不仅被骗钱财,还可能因违反保险合同条款而失去原有的保险保障。此案中冉某向黑产代理机构支付了2680元“手续费”,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温馨提示
理性购买,谨慎退保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购买时仔细研读合同条款,明确退保条件及可能产生的损失等关键信息。有退保需求时,应审慎评估自身风险保障需求。
提高警惕,理性维权
消费者务必通过合法渠道、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要轻信“代理退保”的虚假承诺,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
维护权益,杜绝隐患
消费者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交给他人,以免被恶意利用或非法泄露,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
编辑: 王静怡
责任编辑: 李懿
终审:雷晓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5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