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五一”旅游人挤人为何仍乐此不疲?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09 12:28: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主要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如期进入“人海模式”。在社交平台上,多个热门旅游城市都“体验”到了“被攻打”的节日气氛,看起来每个城市都有“一亿人”。

“五一”旅游人挤人为何仍乐此不疲?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

“五一”国内出游数据亮眼,朋友圈旅游“最不堵”

据文旅部5月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此外,“五一”假期多个景区景点门票都提前售罄。此前报道,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中山陵景区、上海博物馆东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美术馆等景区景点截至5月5日的门票早在5月2日就已售罄。

某定位显示南京的网友表示:“我为南京旅游作出的贡献,就是五一在值班,把景点让出来。”

“五一”旅游人挤人为何仍乐此不疲?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

还有长沙的网友表示:“小小的一条路硬是挤了十多分钟才出来……本长沙土著已经回乡避人群了,把长沙留给你们玩!”

有网友在评论中直言:“花钱买罪受,傻。”

“五一”假期未出门的网友则表示:“朋友圈旅游最不堵。”

还有网友称,“五一”上班也挺好的:“不堵车,也没什么人。”

“五一”旅游人挤人为何仍乐此不疲?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

“人挤人”的还算是旅游吗?

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质疑:“这种人挤人的还算是旅游吗?”

一直以来,每到“五一”等假期前,关于集中休假的相关讨论就甚嚣尘上。同一时段内的集中出行往往造成了交通车票难抢、酒店民宿涨价、高速公路堵车、旅游景点堵人等令人疲惫的体验。

然而,似乎仍有不少人“乐在其中”,对集中休假旅行“乐此不疲”。无论从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或是在线旅游平台的报告来看,人们假日出游的需求依然呈增长态势,假期较低的出行舒适度似乎并未影响人们的出游意愿。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指出,一边是社交媒体上对假日拥堵、拥挤的花式抱怨,一边是各地屡创新高的出游客流量,造成这一悖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程超功表示,首先是假日出游对于相当部分消费者而言事实上是“刚需”。一方面,旅游日益成为居民家庭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是有效的假期供给不足,且存在结构性矛盾。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长假依然是唯一可选的长线游“窗口”。其次,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消费行为也更容易受他人影响,朋友圈内的各种旅游打卡已经成为激发人们出游欲望的重要因素。另外,假期出游的实际体验与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看到的极端情形还是不完全一样的。

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涵也表示,核心在于大众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在节假日出门旅游。“即使人挤人、旅游物价飞涨,也只能忍耐。尤其是亲子家庭,如果要出游,只能找一个大人和孩子都方便的时间段,那么法定节假日就成为不二之选。”彭涵指出。

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评论指出,是“为了陪孩子”。

有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家长无奈地向表示:“能和孩子共同休假的时间只有几个国定假期。我们公司不怎么能休年假,就算休也不可能连休好几天的,孩子寒暑假有安排,而且气候都不怎么适合出游,只能选择‘五一’、‘十一’等国定长假一起出去走走。”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就是爱凑热闹的人,就想去人多的地方。

另外,还有网友提到:“现在周末很多地方也是人满为患,如果遇上一些活动,和国定假日并没什么差别,国定假期还能走得远点。”

如今年4月,在上海市大学路看到,创意工作室LINE FRIENDS在这条街上为旗下卡通形象莎莉(Sally)举办的快闪市集人头攒动,将这一条百米小路挤得水泄不通。据LINE FRIENDS披露的数据,该市集在一个周末吸引了超25万人流到访打卡。

“五一”旅游人挤人为何仍乐此不疲?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

事实上,受旅游行业供应链逐步恢复的影响,今年“五一”前夕机票跳水、假期酒店平价,甚至不少酒店在“五一”假期的价格还不及假期后的周末。

旅游舒适度应该如何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关于国定假期的调休制度引发热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到国定假期就出现的旅游舒适度下降的问题与调休制度息息相关。

彭涵认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大人和孩子两方面入手。

“在父母这边,要落实职工的带薪休假问题,让职工有更多自由可以选择出行时间;在孩子这边,应该呼吁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暑假和寒假的时长),这样孩子家长一起成功凑假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彭涵说。

携程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梁建章曾在2023年5月1日撰文建议,落实灵活的年假制度以及广泛推广中小学春秋假。在梁建章看来,对企业而言,实施员工带薪假期制度不会严重妨碍运营;对学生而言,一到两周的休假也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现有的寒暑假制度在时间上也“不甚合理”。

“春假和秋假如果能有效落实,将创造两个新的旅游小高峰,同时减少黄金假期旅游扎堆拥堵现状。”梁建章认为,若要避免如“五一”等国定假期出现的种种旅游市场乱象,就应当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包括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企业灵活办公,学校增加春秋假制度和假期设置等等。至于这些改革举措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不仅仅会作用于旅游业,更将对家庭和教育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梁建章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休假制度的政策,不能以政策本身为依据,而应该依据实际情况。“中国人理论上的假期在国际上不算低,但实际工作时间在国际上很高。那么,统一安排更多的长假,就是一个既合乎逻辑,又直面现实的合理制度设计。”刘远举表示。

在官方微博4月12日发起的“你希望怎样放假?”的投票中,“不调休,也要长假”的选项票数最多,为1.1万票。

“五一”旅游人挤人为何仍乐此不疲?专家建议学校增设春假和秋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程超功指出,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一些极端体验,比如个别热门景区的超大客流和道路的严重拥堵等更易于快速传播,人们因此更易于形成假日出游体验越来越差的认知。

程超功认为,总体而言,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在总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在逐年改善的,节假日的出游体验理论上也是在逐年改善,人们只要规划得当还是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体验的。比如,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尽管大部分城市的客流量大幅增长,但仍然有一些三线以下城市及县城出游热度适中,舒适度也较高,这些城市被称为“宝藏目的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家建议增加下半年法定节假日,网友:别调休!
“五一”假期临近各大平台旅游预订逐渐进入高峰然而 近期社交平台上“五一其实只放一天”的词条冲上热搜 引起网友激烈讨论关于国定假期如何调休 是否应该调休讨论再起环球旅讯首席分析师彭
2024-04-16 15:59:00
“六月黄”的神奇之旅
...里,枕山沿江,多姓聚居,和睦共处,是“皖浙1号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穿过村道石板路沿阶而上,来到四代传承的毛豆腐老人汪国定家,典型的徽派院落,门楼飞檐翘角,院子里鹅卵
2023-12-13 04:24:00
专家呼吁推行学生“春假”制度 缓解旅游供需矛盾
...多,也是旅游需求在暑期集中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建议通过合理优化学生假期、统一推出“春假”的方式去缓解这些问题。研究结合“五一”假期,考虑为全国学校统一制定春假。可从暑假或
2023-10-09 17:53:00
沿河谯家镇:“冬闲田”披上“新绿装”
...愿的群众免费发放油菜种子、油菜苗等物资,并组织农技专家为群众栽种油菜提供技术指导,带动群众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让“冬闲田”变“丰收田”,实现耕地轮作与保障粮油供给的良好互动,促
2023-10-23 14:16:00
“责任桂旅”推进广西乡村文化旅游振兴
...帮扶村党建工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等情况,提出建议指导各帮扶村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产业种养、红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支持各帮扶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经费。校领导们对资源
2024-07-04 18:08:00
围绕中心建真言  聚焦发展献良策
...代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关注的话题。她建议,深化职业教育“名校+”工程,打通不同类型教育资源和力量横向融通渠道,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实现高质
2023-02-17 03:55:00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渝中,智产才融合,助力6大行业领域创新发展
...导加强数据要素流通,加强高校企业技术人才交流等有效建议。教育领域,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走进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实地指导学校多个艺术社团,并以“美 审美 美育——传承创新与价
2023-11-09 11:34:00
“五一其实只放一天”引热议:中国假期真的少吗?凑假还要持续多久
...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信用证组、保理福费廷组专家薛键指出,例如欧盟立法规定,所有27个成员国都必须依法授予所有员工至少4周的带薪假期,因此主要的欧洲国家的年
2024-04-16 07:51:00
...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建议优化重点工业产业布局,加强工业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树立全市工业一盘棋的理念,聚焦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注重特
2024-01-19 10: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