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
【人物故事】碧水清流守护人
——记全省优秀河(湖)长李向荣
秋末冬初,地处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浊漳河畔的古城村,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只有红薯等一些经济作物还没有收完,一些农户正抓紧当前的好天气,将已经枯萎的红薯叶用机械整理后,再刨出装运。一阵风吹过,湿润的水气中裹挟着丝丝红薯的香甜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十几年前,大家的环保意识还不强,生活垃圾都向河里倾倒,河边经常有拉河沙的,再加上河对面企业的一些乱排放,那时的河道破坏严重,河水发黑、发臭……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咱们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辛安泉镇更是将浊漳河治理纳入了为民办实事之一来抓,不断改善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让村民受益。我作为河长,有责任守护好家门口的浊漳河。”说这番话的,是浊漳河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段村级河长李向荣,他刚刚荣获“山西省优秀河(湖)长”称号。
浊漳河是上党人民的母亲河,古城村段西至潞河村界东到黎城县路堡村界,河道总长1.5公里。今年50岁的李向荣是古城村村委会主任,自担任村级河长工作以来,巡河护河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村级河长的巡河要求是每周不少于1次,但是我一有空就要去河边转转,看看河面有无漂浮物和垃圾,检查河道沿岸有无污水直排,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或上报。”李向荣说,“每天去河边看看才放心。”
深秋季节里的浊漳河静静流淌,不时有水鸟掠过澄澈的水面,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李向荣望着面前的河流说道:“我从小在浊漳河边长大,当上河长后,更是想为我们的母亲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点贡献,保护大家共同的家园。”如今,古城村在村里设置了垃圾转运点,定期将生产生活垃圾及时处理。每逢汛期和重要节点,村里都通过广播、张贴宣传标语、设立警示牌等措施,防止儿童下河玩耍。同时,古城村还采取严厉措施,明令禁止一切挖沙采石行为。
2021年7月,正值汛期,李向荣在巡河时发现从河上游冲下一人,被石头拦在距河岸50余米处,随时都有被再次冲走的危险。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李向荣立即打电话向村里和镇里汇报,同时和赶来的村民们一起找来绳子拴在树上,然后下水营救,直至将河中落水人员救起并送往医院。“这没什么,谁遇见都会去帮助的,何况咱就是干这个事情的……”他说。
现在的浊漳河水越来越清,浊漳河旁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近年来,作为村委会主任、浊漳河潞城区辛安泉镇古城村段村级河长的李向荣,带领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甘甜的浊漳河水,修泵站、建蓄水池、挖沟渠,使全村一半的基本农田实现了水利灌溉,确保了农民遇到旱情粮食不减产。同时,他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种植红薯等经济作物,并且建起了红薯粉条加工厂,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浊漳河流经咱们辛安泉镇境内约20公里,经过10个村庄,是全区做好河长制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镇里严格落实上级文件政策,日常巡河、汛期清河、合理用河做到了专人负责、专项落实,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我们正在用河道治理的‘小杠杆’撬动环境生态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效益’。”该镇负责人说。
“河长制”带来“河长治”。河长制改变了辛安泉镇的一方水土,改变了沿河两岸百姓的观念,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河清水绿,景美民富,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李向荣说。
范珍 王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