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很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军事奇才。但一代奇才没有战死沙场,却被一群宫女用竹签子捅死,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韩信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只是军事上的财富,在文化上,他也是一位重度参与者。
他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一代功臣,再到被吕后诛杀,一生当中,他似乎与成语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后世除了称他为“兵仙”外,还给他起了一系列的绰号,比如行走的成语制造机、中华成语大王等。
那么他的一生果真与成语有如此多的交集吗?我们先从他的出身说起。
从一饭千金到国士无双
韩信的少年时代,一个字足以概括,就是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没饭吃。于是就常到亭长家蹭饭,时间一长,亭长之妻就有意见了。后来有次韩信去吃饭,亭长妻故意“晨炊蓐食”,结果韩信因此而没饭吃。
多年后韩信回乡,见到亭长时,对他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但即便饭都吃不起,他的派头还是十足的。但凡出个门,刀剑是必须佩戴的,吃不起饭还端着架子,一副落魄贵族子弟形象,正是所谓的贫穷贵公子。
在古代社会,佩戴刀剑,本就是贵族特权,莫非韩信的祖上是贵族?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不然为何在他身上总是流露出贵族社会的流风余韵?
堂堂男子汉,就是不喜欢干活,成天游手好闲,到处晃。淮阴是水乡,多河流湖泊,他经常到城外钓鱼。后来有清人沈菊庄写了一首诗:《韩淮阴钓竿歌》,其中有“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还忆否?”,“一竿之微”说得就是韩信垂钓的事情。
河边常有年长的妇人洗丝绵,被称为“漂母”。有些年长的漂母看着他可怜,有时便分些饭食与他。其中有一位漂母一连数十天分食给他,韩信很感动,就对她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结果漂母反呛他:“你一男子不能自食其力,我分口饭给你,无非是可怜你,哪还想过要你报答的事情!”
韩信无语,但据《史记》记载,韩信被封楚王后,确实报答了那位漂母,“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于是就产生了“一饭千金”这个成语。
韩信吃不起饭,就经常到别人家里吃白食,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但在战国及秦汉时代,“从人寄食”是士人依附贵族一种生活方式,比如战国四公子都豢养众多门客,到秦汉之际,游侠文化也很流行,比如刘邦和他的兄弟们就经常到他嫂子家的吃白喝,都是一种寄食之风。
但韩信不比刘邦,他没有什么兄弟,就孤独一人来去自如,所以才经常在大街上被人欺负。一次,他在大街就被一个屠夫少年拦住了,说他整日戴着佩剑,好像整得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你敢拿剑刺我,就算你厉害,要是不敢,就从我裤裆底下爬过去。
韩信乖乖地受了这“胯下之辱”,这个成语也诞生了。当了楚王的韩信也曾再次见到过那位“少年”,不过他不是为了报仇,而是给了他一份工作,任命他为中尉,专管捕捉盗贼的事情。
韩信的生活虽然过得不尽如人意,但他这人还特别喜欢读兵书,而且还有着鸿鹄之志,周围人没人理解他。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恰逢项梁的反秦义军渡过淮河,进攻下邳。韩信听说后,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项梁的军队。项梁死后,他又归入了项羽帐下,后来虽然有机会做了一个小小的郎中,算是有机会接近项羽了,但他的多次提仪都被项羽拒绝。
在对项羽的认识多了以后,他也对项羽做出了评价,认为项羽这个人好“匹夫之勇”,又时常体现出“妇人之仁”,不可为王。
于是他另谋出路,又投奔到了汉王刘邦麾下。跟随刘邦到了南郑(陕西汉中南郑县),不过他依旧是一名默默无名的小官,郁闷之余,与人纵酒闹事差点被杀,还好被夏侯婴救下,之后推荐给了刘邦。
刘邦仍旧没重用他,也只是给了他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就是掌管军粮的官,韩信大失所望。他觉得自己明明是一匹千里马,为什么就是遇不到自己的伯乐呢?这不伯乐马上驾到!
在等待机遇的前提下,眼前的工作还是要干好。韩信当了粮官后,发现汉中气候湿热,粮仓大,粮食放久容易坏。
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命令仓库前门进粮,后门出粮,这样既节省人力,粮食又不容易坏,由此产生了“推陈出新”这个成语。
萧何听说这件事后,对韩信产生了兴趣,于是就找他来谈话,就这样经过几次交谈之后,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将才,不禁感叹“国士无双,国士无双!”,这个成语也诞生了。
后来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终于将韩信拜为大将军,后人将拜将仪式演绎出了“筑坛拜将”这个成语。从此,韩信开启了他在秦汉时代的风云演绎。
从传檄而定到功高震主
韩信拜为大将后,向刘邦指出了项羽所犯下的四个重大错误,即:
失去地利,项羽放弃了关中的地理优势;
失去人和,违背与义帝的约定,大封诸侯,又分配不均,势必导致人心不稳;
路线错误,他把义帝放逐,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失去民意基础,军纪废弛,侵害百姓利益,不得民心。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很快就要走下坡路了,而刘邦需要做的就是反其道而行,抓住项羽放逐义帝的错误,高举正义之旗东征,安抚百姓,按劳封赏,就一定能赢得天下人心!
至于如何打开眼下的局面,韩信提出“攻取关中”。一来刘邦依照诸侯约定,本应做关中王;二来项羽分封的三个关中王,由于是秦旧将,暴戾无比,关中百姓十分记恨他们。
但刘邦当初入关中时,与百姓约法三章,关中百姓对他印象极好。所以,只要刘邦东征,三秦大地即可“传檄而定”也,又一成语诞生。
在攻取关中时,韩信又献了一计。刘邦来南郑时,曾烧毁了途中栈道。如果要攻取关中就只能再修好它。于是,刘邦派樊哙领兵一万加班加点的重修栈道,但是由于工程浩大,要修好至少需三年。
刘邦怒下令,要求一年内必须完工。于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开始了。就在樊哙“明修栈道”的同时,刘邦与韩信领着主力,星夜兼程已抄小路去袭击陈仓了,陈仓是陕南通往关中平原的咽喉要道,最后,汉军占领了陈仓,“暗度陈仓”成功诞生。
之后,刘邦与韩信兵分两路,刘邦东征彭城,留下韩信攻打废丘。韩信拿下了废丘,汉军平定三秦,而刘邦却遭遇了彭城惨败。
彭城之战,刘邦虽然败了,但项羽也没有抓住机会灭了他,由此刘邦得以重振旗鼓再战。
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韩信、张耳率兵攻打赵国,兵进井陉口。赵王手下有一位谋士叫李左车,他向赵王建议,说可以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远征没有后援,就只能撤走了。
但主帅成安君没听,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中窃喜。他马上命令部队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夜半,他先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看到赵军都离开营地时,迅速冲入赵军营地,并将赵军的旗帜全换上汉军的旗号。
同时,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列阵,以此引诱赵军。至天明时分,韩信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交战一会儿,汉军便假意战败退回水边阵地,赵军马上倾巢出动追击汉军。
背水边列阵的将士,因为没有退路,个个都很英勇,双方随即展开一场拉据战。就在双方激战时,韩信先头派出的两千轻骑已经把赵营的军旗全换成了汉军旗,由此产生“拔旗易帜”这个成语。
赵军一看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汉军,就想回撤,结果回头一看,汉旗飘飘,他们以为汉军俘虏了赵王,军队一下子就散了,最后汉军斩了成安君,活捉了赵王。这就是韩信的井陉口之战,这一战也被演化为成语“背水一战”。
战后,将士们好奇地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背靠山,他为何要列阵靠水呢?韩信说,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有退路的地方,士兵是不会奋力激战的。”,由此而引申出“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成语故事。
韩信在一连平定魏、赵、燕、齐之后,他觉得自己有些资本了,于是就派人和刘邦说,他要当齐王。刘邦听后,气得直跳脚,破口大骂韩信,这分明就是在挟制他!
当时刘邦在广武与项羽艰难对峙,不久前还中了一箭,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盼着韩信打开局面,没想到,关键时刻,他来这一套,刘邦怎能不生气呢?
但最终为了防止生变,刘邦还是封了韩信为齐王。
韩信大败齐楚联军占领齐国,彻底改变了楚汉争霸的局面,历史的天平开始向刘邦倾斜。楚军丢失了在荥阳地区的正面战场,并由此造成了彭城地区的空虚。项羽深感危机,担心韩信一举攻克彭城。
于是一向高傲自负的项羽,只好派人前往齐国,劝说韩信在楚汉之间保持中立。前去劝说的人叫蒯通,他向韩信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提案。
蒯通说,刘邦言而无信,就是个贪婪的无赖,他一心想吞并天下,你别看你现在是齐王,这是因为还有项王在,一旦项王被灭了,你别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他就会放过你!“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其中的“金石之交”、“人心难测”被演绎为成语。
蒯通还说,韩信你的功劳无二于天下,属于“略不世出”者也,他听说勇盖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以你韩信如今的功劳,已戴震主之威,(成语:“功高震主”)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所以,对你最好的归宿,就是自立为王。
但韩信没听劝,他认为刘邦待他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倍义乎!由此诞生了“解衣推食”、“乡利倍义”。
蒯通“输肝胆,效愚计”,韩信最终没有采纳,倒是由此产生了成语“肝胆相照”。
韩信放弃了三分天下的提议,最终导致了项羽的败亡。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后人由此推出了“十面埋伏”这个成语,最终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乌江。
刘邦终于赢了天下,但韩信的危机也来了。之后他的齐王也没了,改封为楚王,失去地大、兵强、民富的齐国,韩信开始一步步走入刘邦给他设好的圈套。
韩信精于谋略,谙熟兵法,为刘邦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至少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但是他这人说到底也只限于军事家,离政治家差了一个天地。当初他说项羽妇人之仁,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紧急开会商讨对策,群臣大多建议硬干,只有陈平问了刘邦三个问题:
陈平:韩信被告发谋反,这件事还有谁知道吗?
刘邦:没有
陈平:那韩信知道吗?
刘邦:他也不知道
陈平:那么陛下的军队与楚王之军相比,谁更厉害呢?
刘邦:那当然是楚军厉害了
陈平:陛下的将领,有谁在用兵上能比过韩信?
刘邦:一个也比不过
陈平:我们的军队不如楚军,将领的才能也不及韩信,如果冒然发兵,反而会引发韩信起兵反抗,这么做是很危险的。
刘邦:那你说该么办?
陈平说:南方有个云梦泽,陛下假意巡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韩信听说您出游,他肯定会到郊外迎接,到那时,一个大力士就能搞定他了。
陈平的这一番说法,后来被演绎为成语“伪游云梦"。韩信被这个成语抓了之后,韩信不禁感叹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由此诞生了“鸟尽弓藏”这一成语。
但是后来由于证据不足,刘邦只好又放了他,将其降为淮阴侯,并把他软禁于京城。韩信在京中整天闷闷不乐,长期假装有病不上朝。后来将韩信的这一状况也演化成了“居常鞅鞅”这一成语。
有一次,刘邦故意问韩信:你看我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答:你只能统兵十万。
刘邦反问韩信:那么,你能带多少呢?
韩信很自豪地说:多少兵我都能带,多多益善。
刘邦嘲笑他说:那你本事那么大,还不是为我所擒?
韩信坦然地说:你虽不能带兵,但你善于御将,这是我为你所擒的原因。这是天意,并非你能力所及。
刘邦听了笑而不语,从此,他更加不敢信任韩信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钟室之祸
公元前197年,陈豨谋反,此事牵连到了韩信,而且使他最终未能逃脱灭族之灾。
陈豨造反后,刘邦曾相邀韩信同去,但韩信仍旧假病拒绝了刘邦。刘邦前脚走,后脚就有人向吕后告发,说韩信造反。
吕后和萧何一合计,以刘邦平定陈豨要开庆功宴为由,邀请韩信入朝祝贺,萧何为此还特意交代,说即使有病也要勉强入京。
韩信入朝后便被绑了,据野史载,说刘邦对韩信有一个“三不见”承诺,说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吕后为了杀韩信,只好把他吊于长乐宫一个放编钟的屋子里,让他头见不着天、脚沾不着地,然后让宫女用竹签子把他活活捅死了,由此演绎出“钟室之祸”这一成语。
韩信做大将军,是萧何大力举荐的,而韩信之死也是出于萧何的计谋,因此又形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5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