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鲍南
“本人名下研究生的指导将全程亲力亲为。”近日,因将自己所有硕博士生的毕业年份、姓名、就业去向一一公布,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吕震宙的自我介绍引发广泛关注。
先突出学生成就,后介绍个人荣誉;先表明育人方向,再介绍科研项目……吕老师的个人简介看似“不同寻常”,实则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示了为师之道。常言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桃李满天下”更是对一名教师的最高赞誉。
与吕教授简历中那份朴素师生情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下一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异化——导师成了“老板”,学生成了“劳力”,求学成了“搬砖”。更有甚者,个别“帽子”较多的导师当起甩手掌柜,将门下硕士交给博士、博士交给“青椒”。有调查显示,有20%的研究生“很少与导师见面”。
为师之道,首在育人。“亲力亲为带学生”是为师之本。应当说,大多数高校教师是珍惜学生、珍惜讲台的,之所以有人把自己搞成了“社会活动家”,连自己“亲学生”的面都顾不上见,个人因素之外,恐怕也与一些高校在职称、薪资待遇方面的机制有关。比如不少青年教师感慨,自己全力备课上讲台、带学生,但个人发展却不如那些全力申项目、搞课题的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社会活动、项目课题太多了,跟学生的交流沟通自然就少了,无形之中“亲力亲为”也就成了稀缺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教授的意外走红,理当引发全社会对师生关系正本清源的思考。而构建健康和谐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完善高校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群体教学水平、负责态度的整体提升。目前,不少高校提出破除“五唯”倾向,探索“教学型教授”评定路径,许多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有了更广阔的晋升之路。这都是积极且必要的改变。
发现好教师、使用好教师,评价机制至关重要。期待这根“指挥棒”能够不断完善,鼓励更多爱教学、勤教学、善教学的教师脱颖而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耐心、细致的指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