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雪”刚过,走进东盘粮村的设施蔬菜基地,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首尾相接、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地头。弯腰走进大棚内,一股热气夹杂着泥土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大棚内“精神抖擞”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绿色蔬菜垄垄相连,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种植户薛爱平正蹲在地上,手指灵巧地操控着剪刀,将多余的枝杈统统去掉。“庄稼人只要勤快,好好经营这蔬菜大棚,一年怎么也能种上两茬菜,这样下来一年四季都能有收入。”这几天,大棚里的西红柿、西葫芦接连上市,让薛爱平喜笑颜开。
起初以玉米种植为生的薛爱平一家,辛苦一年也只能解决个温饱。如今,围着大棚转的薛爱平虽苦犹乐。
“天逐渐凉了,大伙要控制好大棚通风的时间,千万不能让蔬菜受了冻。”在大棚里观察蔬菜长势的东盘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范忠,在与村民交谈间不由回忆起村里这几年的发展之路。
过去的东盘粮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种植水平低,收益也不高。“让全村2000多人转变观念种植蔬菜大棚,是个相当艰巨的挑战。”范忠说。在村干部、党员的带领下,通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外出学习设施蔬菜的专业技术,实地考察品种,发展大棚,承担“试错”风险,让村民看到发展机遇。同时,采取“企业资助、财政补贴、集体贷款、社员投入”的方式鼓励村民种植设施蔬菜。合作社建立了“田间课堂”,先后组织社员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
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降低了设施蔬菜种植门槛,村民种菜积极性大增,从“要我种”转变为“争着种”。
2016年,薛爱平和丈夫承包了村里的4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西葫芦等。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靠着大棚种植,薛爱平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看着一包包成捆的蔬菜销售到市场中,薛爱平的心里乐开了花,也更加坚定了她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信心。“今年的蔬菜长势非常好,价格一直也很稳定,一个大棚一茬收入能达到20000余元。”
如今的东盘粮村设施蔬菜基地占地3000余亩,共建有560多个蔬菜大棚,总投资8000余万元。有着891户2471人的东盘粮村,除去在外打工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蔬菜大棚,实现了年生产无公害蔬菜5000余万公斤,销售收入达6000余万元。东盘粮村已发展成为孝义市规模最大的蔬菜大棚基地,产前有现代化智能温室育苗中心,产中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产后有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育苗-种植-销售”链条式智慧化发展模式,外地的客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一箱箱的蔬菜从棚室销往全国,一沓沓钞票鼓起了村民们的腰包。
范忠坚信,村庄要发展,光靠盲目种地行不通,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在东盘粮村设施农业基地旧塑料大棚提升改造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铝合金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光芒。51岁的村民马具华这段时间一直在项目工地上帮着平整土地,搭建大棚。
为了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优势,东盘粮村投资近2000万元,对150栋塑料大棚进行改造提升,在原有大棚区建设60栋新型腹背式棉被拱棚。一座座看似简易的大棚,其实并不简单。水肥一体灌溉、自动卷帘机、多功能植保机、传感器等多种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让大棚更“智慧”——棚内温度高了会提醒,土壤湿度低了会提示,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精准收获,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的标准化和设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帮助菜农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的转变。
“一年下来能挣八九万元。”说起收成,在土里刨食半辈子的马具华,露出了笑容。
靠着种植蔬菜大棚,东盘粮村“种”出了好日子,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城郊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提升改造、特色绿色蔬菜瓜果品牌打造……在年末岁尾的日子,范忠又有了新打算。(罗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8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