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相信大家对成王败寇一词不陌生,旧指是说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的就是非法的,往往被称为寇贼。虽然成王败寇一词经常被使用,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文字中。如果把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墓地做一个对比,相信大家看后对成王败寇就有着直观的认识,而且理解的更深。图:明孝陵。
明孝陵前后总耗时25年才最终建成,明皇室为此先后调用民工10万人,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明孝陵开创了明清两朝皇陵的总体格局,影响极其深远。图:明孝陵的神道,石像生非常精美。
明孝陵规模宏大,北倚钟山主峰,南抵孝陵卫,东起灵谷寺,西至城墙,纵深2.62公里,陵垣周长达22.5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大、地宫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之一。图:明孝陵航拍照。
史书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正式下令修建陵墓。次年,马皇后去世,葬入地宫,定名为“孝陵”。孝陵名字来源,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图:明孝陵航拍。
明孝陵里的治隆唐宋碑,为康熙皇帝下江南时所题。“治隆唐宋”的意思是指,赞颂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显然,康熙想以此来笼络汉人的人心。
陈友谅,元朝末年重要起义领袖之一,1360年自立称帝,国号汉。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突围时中流箭而死。陈友谅死后,部下将其下葬安葬在武汉蛇山(今长江大桥蛇山引桥南侧)。图:陈友谅的墓地,非常普通。
与朱元璋明孝陵相比,陈友谅墓地就寒酸多了,成王败寇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一目了然。图:陈友谅墓前的石牌坊,正面写着“江汉先英”,背面自写着“三楚雄风”。
远眺陈友谅墓地。该墓地所在的位置非常偏僻,重修前被荒草覆盖,如果不仔细寻找根本发现不了。
陈友谅墓地的墓志铭,就是一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陈友谅的生平事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