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7: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

朱元璋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古得国之正者,莫过于明。

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很多具有皇汉思想的人看来,大明王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文治武功稍逊汉唐,但是在国格(骨气)方面,狂甩历朝历代。

对一个人而言,有骨气自然值得敬重,对一个国家而言,讲国格也令人敬佩。但是当国格与现实利益严重冲突时,还一味坚持国格,殊为不智。

政治是一种斗争和妥协的游戏,相应的,政策也应该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讲求刚柔相济。所以,作为一个政治家,该硬的时候就得硬,该软就得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刘邦与匈奴和亲,李世民向突厥纳贡,两宋交岁币,大清签条约。实力不行的时候,交点钱服软,然后获得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是明智的做法。

就崇祯皇帝而言,对农民军剿抚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该软,对东虏一味硬顶,不敢妥协,结果两边都摆不平。等到局势无法收拾的时候,又不提前跑路,死守宗庙陵寝,终于自挂歪脖子树,身死国灭,诚为可叹!

力排众议,南巡(狩猎)一次,做不到吗?

大唐首都长安至少被攻陷过五次,每次皇帝都毫不犹豫的跑路,最后还不是打回来了?

宋朝首都汴京沦陷,赵构跑路,拉起一帮人马,不也保住了半壁江山?

大清首都两次被洋人占领,咸丰、慈禧+光绪跑路,大清国不是也挺了过来?

明末,北方虽然因天灾战乱废了,但是南方基本保存完好:江浙一带依然是帝国最富庶的地方,湖广一带堪称天下粮仓,南京还有留守政府,南中国还有大量军‘’队。

如果崇祯皇帝早做准备,迁都南京,未来的历史就另一番模样了。

举个例子,当年蒙古大举攻金,金兵抵挡不住,黄河以北遭蒙古骑兵反复蹂躏,金宣宗被迫跑路,将首都从中都迁往汴京,金军沿潼关-黄河一线抵御蒙古大军南下,即使当时大金国天灾连年,朝政腐败,权臣乱政,期间还作死的进攻南宋,腹背受敌,但大金国又扛了二十年才死。

崇祯所面临的条件至少不次于金宣宗吧?多尔衮的八旗难道比当年的铁木真的蒙古大军更厉害?

遗憾的是,崇祯没有跑路,刚烈的死了,不仅死了,连儿子也没有送出去,继承人也没有指定。

对崇祯而言,大明已经亡了,指不指定继承人毫无意义。

但是,对后来的南明及华夏抗清大业而言,崇祯的这次失职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希特勒自杀之前,还指定邓尼茨为继承人呢。

大明一次次倒血霉的时候,满清一次次获得神助攻。偶然性耶?必然性耶?

2

1642年的松锦大战,洪承畴率领的13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宁锦防线不复存在。

战后,吴三桂在宁远收罗残兵败将,招募兵勇,整训军,队,半年之后,吴三桂便恢复了3万人马,稳住了关宁防线。

战后第二年,清主皇太极病逝,满清内部权力格局重新洗牌,暂时停止了对明帝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但是,明帝国的倒霉并没有因满清的暂时消停而结束。

鞑子不闹了,流贼又猖獗了。

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后,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进入河南。

河南是什么地方?革命之花的温室大棚。

明末恰处于小冰河期,北方持续多年低温、干旱。

1637~1643年的崇祯大旱,是一场百年罕见大干旱。河北、山西、陕西、山东连旱5年以上,河南更是连旱7年之久,彼时的河南赤地千里、饥民遍地,人相食的场面处处可见。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进入河南犹如蛟龙入水,闯军一边打土豪斗地主,一边开粮仓赈饥民,饥民如流水一样前来投奔,日夜不绝,李自成很快拥众百万,成为最具实力的农民军首领。而在此之前,李自成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名望上来说,都不及“八大王”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

1640年正月,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朱常洵之子朱由崧缒城逃脱。朱由崧就是后来南明弘光帝。

1642年,李自成在三打开封不下的情况下掘开黄河大堤,以滔滔黄河水冲毁了这座城市,之后又在郏县击败了陕西巡抚孙传庭。1643年,李自成南下占领了湖北襄阳,在湖北北部建立了根据地。

1643年八月,在崇祯的催命下,孙传庭再次出兵潼关进攻河南,李自成率领主力北上迎战孙传庭。第二次郏县之战,孙传庭再次大败。李自成乘胜追击,攻占潼关,斩杀孙传庭,随后占领陕西。

孙传庭部是明帝国在北方(关内)的最后一支战略野战军,孙传庭败亡后,北方局面彻底失控。所以《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此时,李自成占据了湖北北部、河南中南部、陕西全部,声势大振!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1644年初的战略态势

而在西安建政之前,闯军先头部队便进入了山西,并发动了猛烈的宣传攻势:明朝完蛋了,大顺军五十万先锋部队已经打进了山西,我们老大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紧随其后,各府县速速来降,否则玉石俱焚。

恩威并施。除了军事恐吓之外,闯军也向百姓发出了友好信号: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政策一出,山西百姓确实有了箪食壶浆以迎闯军的冲动,明帝国在山西的统治基础开始瓦解。

正月初三,李自成得到战报:前锋部队进入山西后所向披靡,各地望风而降。李自成当机立断,决定大举东征。

大顺军倾巢而出,从禹门(山西河津)渡过黄河,到达平阳(今临汾)后,兵分两路:李自成、刘宗敏率主力北上占领太原、大同,然后向东攻取宣府,经居庸关攻取北京;刘芳亮率领另一部穿过太行山进入北直隶,然后北上占领真定、保定诸府,切断明王朝南逃之路,同时阻击南来的勤王之师。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李自成进军京师路线图

除了发动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之外,李自成还向崇祯皇帝发起了心理恫吓。正月初九,他派人向明廷送了一份通牒,说三月十日大顺军将抵达京师,到时候决一死战。

崇祯收到李自成的挑战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

大顺军在山西的进军非常顺利,除了在忻州、宁武关遭到周遇吉部激烈抵抗外,整个山西几乎弹指而定,大同总兵姜瓖不战而降,宣府稍作抵抗后也投降了大顺军。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抵达居庸关,守军不战而逃,大顺军占领昌平,兵临京师城下。

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的大顺军也占领了真定、保定等地,切断了明廷南逃的退路。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崇祯皇帝(剧照)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东路进至高碑店,西路抵达西直门外,炮轰城墙。十八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顺军攻城,京师当晚陷落,崇祯皇帝自缢,明帝国在北方的统治宣告结束。

3

崇祯皇帝死的时候,吴三桂正在勤王的路上。四月二十日,吴三桂在丰润(今唐山境内)听到京师陷落的消息后,便退回了山海关,全军望南恸哭!

之前,大顺军在山西高歌猛进的时候,崇祯皇帝没有坐以待毙,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号召在京的勋贵及文武大臣输捐(捐款),二是命令各地军,队火速进京勤王。

让大家捐款基本上是自找难堪,这些人不挖国家的墙角已经够仗义了。

至于勤王,南方的军,队太远,指望不上。最近的援军只有宁远的吴三桂、山东的刘泽清、以及昌平的唐通。

然而,进京勤王并不是一句话的事,对于是否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入关勤王,明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撕逼。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李自成占领京师

崇祯想放弃宁远命吴三桂勤王,但是他不想承担“弃地”的责任,于是命内阁商量决定,内阁也不想替皇上背黑锅,于是大家一起和稀泥:让崇祯召见吴三桂之父吴瓖,商量吴三桂入关勤王的可行性。

于是,明末最富戏剧性的一段经典对话诞生了。

吴瓖:宗之地,一尺一寸不可放弃。

崇祯:这是战略抉择,不是弃地,闯贼来势汹汹,你有御敌之策吗?

吴瓖:闯贼算个屁,只要他敢来犯,我一定生擒他献给陛下!

崇祯:闯贼有百万之众。

吴瓖:百万乌合之众,其实也就几万人。闯贼之所以这么猖狂,是因为他没碰到我们边防军,如果之前派我的军,队出战,闯贼早就玩完了。

崇祯:你有多少人马?

吴瓖:说句实话吧,台面上有八万人,实际上有三万人,不吃空饷养不活这么多军,队啊,大家都这样,也不是我发明的,皇上你懂的·······

崇祯:你的三万人生猛吗?

吴瓖:如果三万人都生猛,建功立业还用等到今天?实话说吧,只有三千人可用。

崇祯:三千人怎么抵挡闯贼百万之众?

吴瓖:这三千人不是一般的士兵,他们都是我的儿子,也是三桂的兄弟。我平时只吃粗粮,但是他们顿顿细酒肥羊,我平时穿粗布衣服,他们天天光鲜照人,所以他们打仗老能卖命了。

崇祯:如果调他们入关,要多少军饷?

吴瓖:一百万两。

崇祯:三万人也要不了一百万两吧。

吴瓖:一百万两还是少的,这三千人在关外都有几百两的田地产业,如果他们舍弃产业入关,应该怎么补偿?朝廷已经拖欠他们十四个月工资了,怎么把拖欠的工资补齐?此外,关外还有600万大明百姓随同入关,朝廷怎么安置他们?一百万其实远远不够。

崇祯:你很诚实,我也实话告诉你,库内只有7万两,如果收罗金银杂物硬凑,也只能凑个二三十万两。

吴瓖:真遗憾,臣告退!

吴瓖的确很坦诚:我吃空饷了,我的三千家丁(亲兵)很能打,但是出场费很贵,皇上你如果给不起出场费,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皇帝看似至高无上,但是如果没钱,也是孙子。

吴三桂请不起,刘泽清干脆不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我落马受伤了,请病假。只有昌平总兵唐通率领八千人响应勤王。

大顺军越来越近,朝廷的撕逼还在继续。三月六日,崇祯一锤定音,严令吴三桂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同时率兵保卫京师。

朝廷养活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吧。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李自成及吴三桂进军路线

明朝亡了,对吴三桂也没什么好处。再三权衡之后,吴三桂决定服从命令,开始搬家,没错,搬家——几万士兵连带几十万随军家属和百姓,扶老携幼,坛坛罐罐,向关内撤退。

三月十六日,吴三桂抵达山海关,而此时大顺军已经到达了昌平,两天后京师陷落。

4

明帝国轰然倒坍后,天下四分:

大顺朝,拿下了北方大部,呼声最高,声势最大。

满清,雄踞关外,控制了整个关外和漠南蒙古,军事、政治实力最强劲。

残明,坐拥江南最富庶之地,经济实力最强大。

张献忠,占据四川大部,势力相对较弱。

除此之外,吴三桂也算一方势力,只是他被夹在大顺和满清之间,战略位置很苦逼。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吴三桂(剧照)

对吴三桂而言,要么倒向大顺,要么倒向满清,要么去死,没有其他出路。

李自成也意识到了吴三桂的重要性。刚打下京师不久,李自成便向吴三桂伸出了橄榄枝,降将唐通率领八千人马、带着四万两银子和吴瓖的手书来到山海关。

如果大家对上一篇《松锦大战》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唐通,此人是当年随洪承畴出关的八大总兵之一,也是吴三桂的老同事。

唐通告诉吴三桂:老总兵(吴瓖)很好,新主很贤,太子很安全,跟闯王混很有前途。

吴三桂信以为真,便将山海关防务交给了唐通,亲自率军入关,大军行至沙河驿(今河北卢龙)时,吴三桂收到了来自京师的情报:李自成在京师打土豪,吴家也未能幸免,吴瓖被刑拘,陈圆圆被掳。

吴三桂大怒,迅速回师山海关,一举全歼了唐通部,随后又击败了李自成派来的白广恩部。紧接着,吴三桂发布了一篇檄文,把李自成及大顺军痛骂了一顿,号召大明遗民团结起来,打倒李自成,恢复大明朝。

吴三桂虽然愤怒,但却没有失去理智。他明白,单凭自己的几万关宁军,肯定干不过李自成。既然撕破了脸皮,李自成的充满愤怒的歼灭性打击很快就要来了。那么,关宁军出路何在?

出路就是和满清合作。

与宿敌满清合作,吴三桂并没有任何不适感,满清早就拉拢过吴三桂,但被吴三桂所拒绝,只是双方都没有把事做绝,留有未来合作的余地。更何况,大寿(吴三桂的舅舅)、洪承畴(吴三桂老上级)都在满清阵营,他们稍微活动一下,吴三桂很容易与满清展开友好对话。

雄踞关外的满清在干什么呢?

中原正处于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一直密切关注关内动态的满清迅速做出了反应。

四月四日,满清首席谋臣范文程向摄政王多尔衮建议:发兵入关,直趋燕京,与流寇争天下!

对于范文程的建议,多尔衮比较纠结。此前,清军曾三次入关围困京师却没有拿下,而李自成则一战而下,可见流贼的战斗力之强大!

为了打消多尔衮的顾虑,范文程解释道:李自成拥兵百万,横行无忌,但骄兵必败,可一战而破也。

多尔衮:洪先生的意见呢?

洪承畴:流寇虽然比明军厉害,但不足以与八旗劲旅匹敌!

洪承畴当年与农民军及清军都深入交流过,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双方的战力情况,洪承畴说八旗能干趴农民军,那就能干趴。

干了!

怎么干,战略计划呢?

洪承畴:大军绕过山海关,翻越长城,从蓟州、密云直扑京师,精兵在前,辎重在后,轻装简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自成大军包围在京师,一举歼灭之!

5

四月九日,多尔衮率领八旗满洲、蒙古大部和汉军全部,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王兵马,从盛京(今沈阳)浩浩荡荡出发了。

四月十五日,吴三桂派往满清的使者在翁后(今辽宁阜新境内)遇到了清军,并呈上了吴三桂的亲笔信。

吴三桂信中的意思很简单:希望满清出兵帮助自己讨贼,事成之后,裂地以酬。

多尔衮:切,裂地以酬?我们不会自己打地盘吗?你最好率众来归(投降),别讲条件!

谈判没有结果,但是多尔衮获得了宝贵的信息,趁火打劫的机会来了!

多尔衮立即命令大军改道连山、宁远一线向山海关进发,并传令将留在后方的红衣大炮火速运往前线。为了在李自成大军之前赶到山海关,清军一昼夜疾驰二百余里,狂奔六天六夜,终于在四月二十一日,抵达了山海关外的欢喜岭。

再说李自成方面。

吴三桂发布讨贼檄文后,四月七日,李自成命令大将刘宗敏和李过率军攻打吴三桂,刘宗敏和李过变相拒绝了,理由嘛:耽乐已久,殊无斗志。

臣子不听话,主上只能亲力亲为,李自成决定亲征吴三桂。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李过率领步骑兵六万(具体数字无定论)向山海关进发。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山海关之战双方进军路线图

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清军抵达欢喜岭的当天,大顺军也抵达了山海关,随即向吴三桂发动了进攻。

山海关之战的双方都是百战精锐:吴三桂的关宁军自不必说,百战边军,虽然人数少于李自成,但是作为防守方,吴三桂拥有地利优势;李自成的大顺军过长期战争磨炼,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昂的士气,并且拥有持久作战优势。

如果没有外力介入,李自成拿下山海关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大顺军拥有广大的地盘,可以源源不断的调集援兵和作战物质。相反,吴三桂困守山海关一隅,经不起长期战争消耗。

战争,表面打的是战略战术,其实拼的是双方所能动员的全部资源。

吴三桂当然懂这一点。

经过四月二十一日一整天的激战,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实力有了客观的认识,同时他也越来越绝望。

要么当汉奸,要么灭亡,现在到了做最后决定的时候了。

为了摸清楚部下的意思,吴三桂当晚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委婉的提出了“曲线救国”。

众部下:我等早有此意!大帅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

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吴三桂带领亲信飞奔清军大营,向多尔衮表示愿意投降,并接受剃发。

妥了!

四月二十三日,大顺军和关宁军经过数天的激烈厮杀均已疲惫。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山海关之战示意图

中午,多尔衮见时机差不多了,命令阿济格率领两万骑兵为左翼,多铎率领两万骑兵为右翼,向大顺军发动突袭。

四万生力军突然杀进战场,万马奔腾不可止,大顺军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宗敏中箭负伤。

在高地山督战的李自成见败局已定,只得命令部队向永平方向且战且退。

从后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山海关之战拉开了李自成败亡的序幕,而山海关之战距离李自成进京不过一个月。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

山海关大战之后战略态势

一个月时间,一个新兴的农民军政权便迅速走向了下坡路,原因何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放弃北京到底是不是错误
李自成进京,几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用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李自成进京已经无限接近于成功了,但是却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而之后李自成却迅速
2024-06-24 15:48:00
李自成未能统一天下除了天时人和,还有哪些因素?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政治形势波诡云谲。李自成有幸成为了其中的弄潮儿,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城,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当天李自成进入北城,明朝灭亡。可以说此时
2023-09-06 00:06:00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明朝是被大顺所覆灭的,只不过大顺朝的天下气数太短,李自成皇帝的宝位没坐几天,就被清朝替代了。大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关键是一个人没有选择投靠大顺,导致了后来大顺的灭亡,
2024-05-09 19:28:00
李自成进京之后没堕落,为什么仍然兵败如山倒
...,就可能夺走他的一切。——读《明末农民战争史》有感李自成,在后来无数人的口述中,和他的大顺政权一道,成为了功败垂成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更有甚者,喜欢用贪图享乐,夺取江山以后不思
2023-05-15 12:07:00
李自成入京42天,无论怎么做,成功概率都很低
李自成进京,本身就是个错误,无论他怎么做,成功的概率都很低。李自成进出京城,前后不过42天,这是战略环境使然;李自成及其团队,不具备建立江山的条件与基础。一、李自成进京:42天内
2024-07-12 16:44:00
李自成溃败的原因是什么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虽然明朝最终由清朝取代,但真正逼死崇祯、攻灭明朝的,却是李自成。然而,李自成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
2024-03-23 15:59:00
袁崇焕与明朝的灭亡,一位伟大武将的悲惨结局
...祯帝在煤山自缢。这标志了明朝的灭亡。从这时候开始,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了京城,这时候李自成无疑是人生赢家。李自成的大军从陕西之地,奔袭山西,再攻下京城。 李自成的大顺军经过上
2023-09-10 16:55:00
山海关大战决定清军获胜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故朝政便交给了自己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那一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西安自立为帝,国号“大顺”,兵临紫禁城下。见此局面,崇祯帝朱由检自知已无力回天,遂留下一封遗书,晓谕
2024-02-07 18:04:00
崇祯帝召唤将领勤王,唐通抵达却因皇帝多疑而愤然离京
...京师两百多里的盘山(今天津蓟州盘山),而京师已经被李自成攻克四天。王永吉便与之后引兵前来的吴三桂会合同归山海关。刘泽清则是接到诏书后回复谎称先前坠马,尚需时日养伤,不便行动,
2023-10-11 08: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