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7月10日,在南昌县蒋巷镇,我省首个万亩智慧农场早稻开镰。无人驾驶收割机加入作业队伍,在田间来回穿梭。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劼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明
7月10日,“江南粮仓”南昌县蒋巷镇,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一望无际。田垄间稻浪翻滚,却仅有零星几名农民来回行走,不见人们传统印象中“双抢”时挥汗如雨的忙碌景象。按照计划,今天采访早稻开镰。是不是搞错了?记者心存疑问。
“今天就是我们收割1.05万亩早稻的第一天。”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泰晖指着不远处正在作业的农机,“那是无人驾驶收割机。我们计划在10天内收割万亩稻田,为8月前完成晚稻插秧打好基础。”
马达声轰鸣,仿佛丰收曲奏响。随着邹泰晖的介绍,记者对蒋巷镇的农业耕作有了全新认识。
在大田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界面,加装北斗辅助驾驶终端的十余台收割机正将稻田网格越织越密。作为我省首个万亩智慧农场,这里仅有一线种植管理员26人,意味着平均一个人能种400余亩地。耕地、播种、追肥、除草、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流水线”作业,管理员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巡田。“从有人驾驶到自动驾驶再到无人驾驶,每台农机至少省了两个劳动力,一天可节省500多元。”邹泰晖说。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蒋巷智慧农场还通过5G传感器收集风力、光照、降水、温度等数据,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研判。近年来,我省强化科技兴粮,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5%。
“通过科技赋能,土地增效了,农户增收了,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牢了。”邹泰晖表示。正如蒋巷镇万亩良田实现智能化耕作展现的那样,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全力以赴稳粮食、保供给,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稻谷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