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09 06:21:00 来源:贵州日报

袁航

6月2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创新活力才能持续释放。近年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必要事务性负担重、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继续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

充分尊重科研规律,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作为人类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同时,对科学研究来说,失败是常态,成功是惊喜。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只有让科研人员卸下包袱、敢试敢错,才有可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科学成果的取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科研人员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如果科研人员常常为了不必要的检查、评审、汇报等其他工作花费太多时间,是难以静下心来开展科技探索的。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决不能让科研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而是要拿出具体措施,切实减少科研人员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英雄是否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要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和各种束缚,尤其是坚决破除过去“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更加关注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研人员“挑大梁”。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

当然,无限风光在险峰。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广大科研人员也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除了退居二线的科学大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一线科研人员走到“聚光灯下”。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化身科普大使,走进校园、科
2023-10-13 03:51:00
...行动3.0”出台前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把近一阶段青年科研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在政策层面落到了实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把主要精力
2023-01-09 08:27:00
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科技视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努力推动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向而行、帮助科技成果加速“跑”向市场。通过赋权试点改革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在保持基础前沿研究竞
2024-08-05 06:13:00
是什么牵住了青年科研人员时间“牛鼻子”
...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时间都去哪儿了”曾一度成为科研人员热议的话题,多位院士专家呼吁,坚决杜绝把宝贵科研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和应景性工作上。参加站台性、应景性工作是困扰科研工
2023-09-11 10:47:00
...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一组数据受到科研人员强烈关注: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
2023-03-14 05:55:00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科研申报流程是一个系统且严谨的过程,它涉及多个环节,旨在确保科研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今天带你了解一下医学类科研课题申报的流程及其要点。一、确定研究的主
2024-05-26 15:13:00
打破发展“天花板” 壮大科创“她力量”
...女性几乎占据了“半边天”,但仍有少部分人质疑女性的科研能力。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杨晓说,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完全是一种偏见。细腻、敏锐、
2024-01-15 01:46: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精简优化科研业务、创新职称评审和岗位管理……江苏出台18条举措为科研人员“减负”【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看招】◎本报记者 金 凤“时间都去哪儿了”曾一度成为科研人员
2023-09-27 02:31:00
...批立项数也往往成为衡量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立项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次突破200项,从而实现连续12年破100项、
2023-04-16 16:0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国际友人在鼓浪屿钢琴码头下沉广场演出,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图为新疆舞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5-10-05 08:34:00
亲子共赴科学之约 厦门科技馆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客流量超6万人次
厦门科技馆推出《大鲸家族》特展,吸引众多孩子参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
2025-10-05 08:34:00
白天玩不尽兴,晚上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游。到迎泽大桥赏夜景、在铜锣湾特色街区淘夜食、去晋阳湖观看实景夜演,体验太原“越夜越精彩”的独有魅力
2025-10-05 07:30:00
10月4日的西铭车场里,太原公交一公司三车队驾驶员们的身上多了一抹亮色——鲜红的志愿者绶带,他们手捧小红旗和国庆主题风车来到站台
2025-10-05 07:30:00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 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华商网讯 利川市公安局10月5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05 07:56:00
18年双膝关节痛折磨 济南南郊医院助七旬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长达18年的七旬老人,在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健康,现已恢复劳动能力。如今,老人已能自如地使用农具翻晒农作物
2025-10-04 08:11:00
双节送温暖回访: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将“人本位”服务送到患者家中
10月2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氛围中时,济南南郊医院的一支医疗小队却踏上了一段特殊的行程
2025-10-04 08:1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这个双节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宁”相约。南京的“宠粉”举措和南京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5-10-04 08:14:00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困扰老人多年 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精准手术解病痛
77岁的老人,多年来因左膝持续疼痛,行走日益困难。每一步都步履蹒跚,姿态不稳,不仅让人担忧其安全,连日常简单走动也成为一种负担
2025-10-04 08:14:00
“唱”游一厦!免费搭双层巴士 听演唱赏美景
唱游巴士专门设置了专业表演区域。图为阿卡贝拉椰子乐队现场演绎歌曲。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坐着双层巴士
2025-10-04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