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09 06:21:00 来源:贵州日报

袁航

6月2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创新活力才能持续释放。近年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必要事务性负担重、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继续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

充分尊重科研规律,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作为人类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同时,对科学研究来说,失败是常态,成功是惊喜。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只有让科研人员卸下包袱、敢试敢错,才有可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科学成果的取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科研人员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如果科研人员常常为了不必要的检查、评审、汇报等其他工作花费太多时间,是难以静下心来开展科技探索的。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决不能让科研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而是要拿出具体措施,切实减少科研人员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英雄是否有用武之地,关键在于要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和各种束缚,尤其是坚决破除过去“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倾向,更加关注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研人员“挑大梁”。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

当然,无限风光在险峰。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广大科研人员也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除了退居二线的科学大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一线科研人员走到“聚光灯下”。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化身科普大使,走进校园、科
2023-10-13 03:51:00
...行动3.0”出台前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把近一阶段青年科研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在政策层面落到了实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把主要精力
2023-01-09 08:27:00
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科技视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努力推动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向而行、帮助科技成果加速“跑”向市场。通过赋权试点改革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在保持基础前沿研究竞
2024-08-05 06:13:00
是什么牵住了青年科研人员时间“牛鼻子”
...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时间都去哪儿了”曾一度成为科研人员热议的话题,多位院士专家呼吁,坚决杜绝把宝贵科研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和应景性工作上。参加站台性、应景性工作是困扰科研工
2023-09-11 10:47:00
...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一组数据受到科研人员强烈关注: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
2023-03-14 05:55:00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科研申报流程是一个系统且严谨的过程,它涉及多个环节,旨在确保科研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今天带你了解一下医学类科研课题申报的流程及其要点。一、确定研究的主
2024-05-26 15:13:00
打破发展“天花板” 壮大科创“她力量”
...女性几乎占据了“半边天”,但仍有少部分人质疑女性的科研能力。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杨晓说,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完全是一种偏见。细腻、敏锐、
2024-01-15 01:46: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精简优化科研业务、创新职称评审和岗位管理……江苏出台18条举措为科研人员“减负”【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看招】◎本报记者 金 凤“时间都去哪儿了”曾一度成为科研人员
2023-09-27 02:31:00
...批立项数也往往成为衡量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立项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次突破200项,从而实现连续12年破100项、
2023-04-16 16:0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从职院学子到农作专家 母秋容的“种子人生”
多彩贵州网讯 在黔北的田野间,她的指尖轻抚过一株株玉米穗,眼神专注如初,宛若一位守护大地的“种子诗人”……母秋容,遵义职业技术学院1981级农学专业校友
2025-10-30 19:56:00
诗韵传家久,家风继世长!“求是求诚 锄经兴邦”第三届遵义沙滩文化展示季“沙滩文化九月九诗会”举行
多彩贵州网讯10月30日,“求是求诚 锄经兴邦”第三届遵义沙滩文化展示季“沙滩文化九月九诗会”在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锄经堂举行
2025-10-30 19:25:00
小伙因“感冒”就医,医生敏锐识破致命肺栓塞!精准介入取栓碎栓,成功化解“夺命危机”
鲁网10月30日讯“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差点丢了命!”康复出院时,35岁的壮小伙小李(化名)仍心有余悸。而这场“夺命危机”的元凶
2025-10-30 11:36:00
费用究竟啥时候能退,田先生希望得到明确回复。近日,市民田先生向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为报考中医专长的执业资质证
2025-10-30 07:10:00
10月29日省招考中心发布消息,我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所有报考点均需网上确认,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5日
2025-10-30 07:24: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10月29日,由致公党南京市委会主办的“百年致公·侨海同心——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暨致公党南京市委会历程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幕
2025-10-30 07:57:00
南京新增12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累计培育459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九南报网讯(记者徐宁)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
2025-10-30 07:57: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通讯员张天意)10月28日,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大气科学学术专场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启幕
2025-10-30 07:57:00
中韩创新产业技术合作对接会举办十三个韩国优质科创项目来宁路演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10月28日,“智汇中韩、健启未来”——2025中韩创新产业技术合作对接会在南京举办
2025-10-30 07:57: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10月28日,“南京方志大讲堂”走进建邺区江心洲街道,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南京史志学者
2025-10-30 07:57:00
为国人“豆”志昂扬 “大豆院士”步履不停
盖钧镒与学生交流。 学校供图盖钧镒展示大豆植株。学校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实习生杨久久这种大豆异黄酮含量高
2025-10-30 07:57:00
萍乡家长注意!RSV全年“无休”,0-1岁宝宝预防要趁早
10月26日,萍乡市RSV预防科普活动在安源区妇幼保健院举行。此次科普活动聚焦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防控,为当地0-1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预防服务
2025-10-29 14:50:00
写好字,更立人:简小知写字课守护孩子的健康未来
当下,脊柱侧弯与肥胖、近视并列,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总数已突破500万
2025-10-29 15:01:00
贾平凹新作《消息》在地坛发布:90多个短篇勾勒当代“山居图”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秋阳正好,地坛公园方泽轩文博中心10月26日迎来一场文学盛会:“百草奋兴 群生消息”——贾平凹最新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新书发布会在此举行
2025-10-29 15:04:00
10月29日,在2025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同步启动全国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5-10-29 1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