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5月24日讯临沂新桥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开设“金桥”劳动教育课程,探索劳动育人的特色发展。“金桥”劳动教育课程分为“美好生活”“快乐劳作”和“公益体验”三大课程,引领学生在劳动中践行爱家、爱校、爱国的育人理念,探索劳动育人的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如何做好、做实劳动教育,并做出特色,充分落实“有担当、善学习、强体魄、会审美、爱劳动”的育人目标,临沂新桥小学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并在继承、创新上做文章,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本源,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赋能,以劳育美。
全方位规划 架构劳动教育体系
立足场域优化,开发劳动教育核心场所。学校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为学生劳动教育创设条件,开发“小菜园”生态基地,每班认领班级专属的迷你菜地,开辟班级种植区,根据四季时令,种植蔬菜或农作物,这边红缨萝卜刚刚喜获丰收,那边的黄瓜苗又要搭架盘蔓了……同学们根据分工进行日常的浇水、捉虫、施肥等养护管理。每年举办采摘节,分享劳动成果。
学生在生态园进行实地操作,并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眼前的学习生活。
立足师资优化,打造劳动教育核心团队。为系统实施劳动教育,新桥小学组建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组成金字塔式的专班,由校长亲自挂帅,形成了“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的“管理链”,从决策、执行、实施,层层推进。每班配备劳动教师,每周开设劳动课程,开展劳动科研,打造劳动教育核心团队,加之学校评价的跟进,校园劳动氛围日臻浓郁起来。
多途径实施 赋能劳动素养提升
立足课程系统化,实现劳动教育全覆盖。为确保新桥小学学子在小学生涯中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学校构建了系列化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实现常态式、系统式、沉浸式、项目式的劳动学习,让劳动教育能够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劳动课程必修化。学校开设了厨房备餐技能系列课程。一年级:择芹菜;二年级:剥大葱;三年级:剥大蒜;四年级:西红柿炒鸡蛋;五、六年级学做一份拿手菜。劳动老师巧妙地将厨房搬入课堂,通过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厨房备餐技能,称得上“厨房小帮手”。
同时,学校普及了穿针引线系列课程,将针线活融入课堂,开展了我是小巧手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一年级穿针、打结 ;二年级缝制剪贴画;三年级缝沙包;四年级绣名字;五、六年级巧用针线变废为宝。穿针、引线、缝制、打结……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挑战,让学生们经历了一场特别而又难忘的课堂。“穿针引线”的课堂,旨在让孩子们重温缝补手艺的同时,让热爱劳动的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同学的内心,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持续一生的自觉行动。以劳动育德、育美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校节活动系统化。精心设计校园节日劳动。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孩子们通过拖地、洗衣、倒水、捶背、洗脚日行一孝,在劳动的同时,好家风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元宵节,做彩灯;清明节,做青团;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折玉兔、尝月饼活动……在这样的活动当中,既了解了节日的习俗,也习得了劳动技能,实现知行合一,形成系列。
特色课程项目化。盘扣作为学校非遗课程的一部分,学校安排了项目化的特色课程。盘扣手艺的传承就是其中的一课。从设计到制作,再到作品的呈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学生们在劳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地掌握了一项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幸福感。刘一老师作为兰山区唯一一名盘扣技艺非遗传人,带领孩子们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刘一老师和学生的盘扣作品多次在省市活动中获奖,并在“学习强国”平台作专题报道。
立足家校社合力,提升劳动教育内涵。根据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了小义工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主导课程,将学生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实践进行统整。
家庭小义工——暖心暖意。每个学期推行各年级家庭劳动清单,设置家庭小义工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让家庭服务成为孩子的一种良好习惯,许多孩子从不会做家务到会做家务,从看不见家务到主动做家务,从主动做家务到养成劳动习惯,进而巩固劳动技能,并在劳动中感受喜悦。
学校小义工——尽职尽责。建立百人百岗制,少先队大队部针对文明礼貌、安全排查、午餐管理、纪律、卫生、路队等设立了各种岗位,大队委小干部们自主申报,竞争上岗,努力营造学生自管自治氛围。一个个岗位,都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学校管理新样态。
社区小义工——无私奉献。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类课程,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校外周边环境整治义务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走进社区,拓宽了知识面,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促进了以劳增智和社会的融合。
设置多姿多彩的节日类课程,“正月十五做汤圆”“清明节蒸面燕”“端午节包粽子”等活动,孩子们在社区辅导员的指导下,不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全过程评价 形成劳动教育闭环
立足过程性评价,设置“劳动之星”争章活动。学校设立“劳动之星”小奖章,每周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给学生小奖章作为奖励,累计八个奖章即可兑换一个“劳动之星”,即“金桥最美少年”立人章一枚。此过程关注孩子劳动的参与度、投入度、成长度。对每一个学生从活动发起到参与、体验、总结的全过程进行记录。
立足表现性评价,做好“八好习惯”伴我行评定工作。将“劳动之星”融入“八好养正”少年习惯养成体系中。学生在平时的义工活动、家庭服务、社会实践中,累计4个立人章,即可兑换学校最高荣誉“八好习惯”奖章一枚,及时认可与激励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期末,学生还可以根据手中立人章的多少到“红领巾超市”兑换相应的礼品,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是否做到全面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下一步,新桥小学将不忘教育的初心,在深化劳动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让劳动在学校扎根,让孩子们因为劳动而手中有活、心中有爱。(通讯员 郑晗 闵凡银)
责任编辑:时瑞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