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8:23:00 来源:戏说三国

很多生活在江南吴文化范围内的人,其实对吴国的历史文化都是一知半解的。入乡随俗,多了解一些吴文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地去了解吴国和吴文化的历史呢?

我觉得最快的方法就是先来了解一下吴国的历代国君(国王)历史,吴国的文化,说到底是由这些国君(王)们为主进行传承的,所谓知人论事,就是这个道理。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泰伯,吴文化的始祖

吴国总共有多少代多少位国君(王)?

如果从吴太伯(泰伯)算起,一直到吴末王夫差,吴国总共经历了22代25位国君(王),他们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1位至第4位吴国的国君,其实只能算是吴部落首领。

吴太伯兄弟3人,他是老大,二弟仲雍,三弟季历;父亲是商朝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

太伯和仲雍为了达成父亲的心愿(让三弟季历称王)而避让王位,于公元前1123年开始带领族人一路向东南奔吴,他们最后在吴地建立了勾吴国(部落)。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泰伯奔吴的出发地,周原

这个部落有多大?成立的时候,大约为千人左右,除去他自己从周原带来的人外,吴地归附者应该在700~800人。

1.吴太伯(泰伯),公元前1165年~公元前1066年,活了99岁,被尊为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吴文化的始祖。

泰伯1123年到达吴的时候,基本上应该是现在的梅村、鸿声、荡口、江溪这一带,地方相当的狭小。这一年,泰伯已经42岁了。

太伯配姜姐,无子,传位于二弟仲雍。

2.吴仲雍,公元前1153年~公元前1062年,活了91岁。

仲雍与大哥太伯从周原(今陕西岐山之渭水平原)来到今无锡创业,他小泰伯12岁。到达吴锡一段时期后,他这一支族人开始向常熟一带发展。

在吴地期间,仲雍断发文身,与民并耕,传播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动了吴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仲雍配万妹,死后葬于虞山,今虞山东麓有仲雍墓。

3.吴季简,吴国第三位君主,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在位10年,享年76岁。他是周文王昌的堂兄,从年龄与辈份上来看,季简与姬昌是一个时代的人。

4.吴叔达,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在位18年,享年54岁。叔达与周武王为堂兄弟。叔达生了二个儿子,分别是周章、虞仲,这两个人在吴国的历史上很重要。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在这4位国君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发现。与此同时期,位于黄河流域的周自己也还只是一个部落而已。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第19位吴君时期的示意地图

二、从第5位吴国国君周章开始,到第19任的去齐,吴君开始由周天子正式册封。

周章继承了吴部落首领之位时,周武王已经于公元前1046年灭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开始分封天下。

周武王派人来到无锡找到了周章,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另外封周章的弟弟仲为“虞侯”,建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仲的后人于是以虞为姓,仲因此又称为虞仲。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虞国的位置图

也就是说,吴国文化从第五代周章和仲兄弟俩开始,分成了一南一北的两脉两支。

5.吴周章,第五位吴国君主,生于殷商帝乙二十二年辛卯,在位22年,享年51岁。从辈分上看,他应该叫周武王为叔叔。

周章是吴国的第一位正式的国君。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第五位吴君周章

有人问,周章为什么只称为国君而不是称为国王?这很好理解,因为周天子才是一个国王,称为周王,他分封的诸侯国只能称为国君而不能称为王。

6.吴熊遂,第六位吴国君主,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在位48年,享年75岁。

7.吴柯相,第七位吴国君主,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在位30年,享年68岁。

8.吴彊鸠夷,第八位吴国君主,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在位51年,享年69岁。

9.吴余桥吾疑,第九位吴国君主,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在位38年,享年72岁。

10吴柯卢,第十位吴国君主,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在位59年(前920~-861),享年73岁。

11.吴周繇,吴国第十一任君主,在位时间为前861~前829,共32年。

12.吴屈羽,吴国第十二任君主,在位时间前829~前795,34年。

13.吴夷吾,吴国第十三任君主,在位时间前794~前762,33年。

14.吴禽处,吴国第十四任君主,在位时间前761~前723,39年。

15.吴转(《史记索隐》作柯转),吴国第十五任君主,在位4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682年在位)。

16.吴颇高,吴国第十任君主,在位时间前681~前672,共10年。

吴国历史上,从第三位国君到第16位国君,记录都相对地非常地简单。小国寡民,确实也没有什么好记录的。

吴国的前16位君主,都非常地低调。除了太伯兄传弟仲雍外,其余的国君传承都是父传嫡传长,传承和平,没有发生过争位的事件。

这期间,吴国也没有与外部发生战争的记录。

不过到了第17位吴句卑,吴国的历史开始有意思起来。

这期间,晋献公通过假途灭虢之计,顺手灭掉了虞国,这虞国就是与吴国同宗的周章弟弟仲的封国,存在了12世约450年左右。据说,除了北虞国外还有一个南虞国,它是周康王分封的虞国一脉——位于丹阳、丹徒一带的诸侯国宜国。

17.吴句卑,吴国第十七任君主,在位50年,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2年。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吴句卑,吴国第十七任君主

吴句卑时期,吴国合并了位于今天的丹阳、丹徒一带的诸侯国宜国(就是它的兄弟之国),然后又灭了邗国(镇江、扬州一带)。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吴句卑,对吴国的崛起直到了很大的作用

邗国虽然很小,但是青铜器制造技术先进。吴国灭了邗国后,其技术人员、制造技术与设备尽为吴国所有。

18.吴去齐,吴国第十八任君主,在位36年,公元前621年―公元前586年在位。

这一年,著名的道家鼻祖老子出生。也是这一年(前586年),东周在位国王为周简王。

这时候的周简王基本上在诸侯中已经没有了什么威信,大家都已经不太把周王当成了一回事了。有很多的诸侯国开始自己称王,他们事实上已经与周王平起平坐了。

三、吴国国君寿梦开始称王,国家实力大增、快速强大起来,参与了诸侯国战争,最终崛起为春秋末期的五霸之一。

19.吴王寿梦(吴兴王),吴国第十九任国王,生于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在位时间前585~前561,共25年。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吴王梦寿

这期间是东周春秋的周定王时代。

寿梦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执行强军政策,多次发兵攻打楚国;在外交上,朝礼天子,会盟诸侯,勇当带头大哥。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从寿梦开始自称吴王,奠定了吴国的强盛基础。

吴王寿梦生有4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与古亶公一样,梦寿也想立小儿子季札为王,但季扎坚辞不受。

于是寿梦只好传位于长子诸樊,名曰代理国政,目的还是想让季扎以后接班。

20.吴王诸樊(吴顺王),吴王寿梦长子,吴国第20位国王,出生年月不祥―公元前548年,在位13年。

诸樊于560年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公子宜谷。

公元前548年,楚军攻打舒鸠,吴王诸樊派兵援救舒鸠,吴军兵败,舒鸠灭亡。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时年48岁。

他也是吴国第一个战场身亡的国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

诸樊死前,遗命将王位传给二弟余祭,他想依次相传,最后就可以将吴国传给季札,以满足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吴王诸樊,战死沙场的吴国国王

诸樊生子,阖闾,夫概。

21.吴王余祭(吴安王),吴王诸樊之弟,公元前587年—公元前544年,在位时间前547~前544,4年。

公元前544年,余祭被越俘刺死,遗命其弟余眛继位。

22.吴王夷昧(吴度王),前580─前527年,在位时间前543~前527,共17年。

夷昧想传位季札,但扎仍然不受。于是只好传位于儿子僚。

23.吴王僚,吴国第23任君主,在位时间为前526年-前514年。

公元前514年,吴王僚被其堂兄弟公子光的刺客专诸刺杀。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专诸刺杀吴王僚

24.吴王阖闾(吴道王),吴王诸樊之子,在位19年。

吴王僚继位后,公子光(阖闾)非常不满,认为应该是自己继承吴国国王的位置才对。

前515年,阖闾派专诸使用鱼肠剑刺杀了堂兄吴王僚。

吴王阖闾是吴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国王,他于公元前514年开始在苏州建吴国都城。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相,以孙武为将军,于阖闾九年前506年出兵攻伐楚国,从淮水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

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

死前嘱命儿子夫差为自己报仇。

25.夫差(吴末王),春秋时期吴国25任君主,前495年-公元前473年。

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会稽(今绍兴市),迫使越国屈服。

又于艾陵之战大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

前482年,夫差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

吴国历史上的“两脉两支”是如何发展的?

夫差让吴国达到了声望的顶峰,但也让吴国走向了灭亡

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国力大幅下降。

勾践国力逐渐恢复后不忘会稽之耻,趁夫差赴黄池之会时,挥军乘虚而入,杀死吴太子。夫差虽然在与晋国争霸中胜利成功,但后院失火,他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吴国。

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北伐吴国,吴国被灭。夫差兵败自刎时,时年55岁。

结束语:到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如果从泰伯1123年奔吴开始计算,吴国在历史上共存在了650年;如果从吴王寿梦正式称王的公元前585年来计算,吴国只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越王勾践为什么可以当华夏的霸主
...所谓信立而霸也。所以,虽然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五伯都是处于地处偏远的国家的国君,可是他们威震天下,他们强大的使中原国家感到危险,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能
2024-07-15 20:39:00
季札挂剑:吴国与徐国的外交故事
...公爵。自此之后,吴国便好像凭空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直到公元前584年,即寿梦继王位的第二年,逃奔在晋国的楚国旧臣巫
2024-01-17 21:28:00
聊聊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吴王诸樊
...后的牛臣用箭射吴王诸樊,吴王诸樊中箭身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吴王诸樊死后,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吴王寿
2024-07-01 20:00:00
春秋强国吴国的黑历史,靠娘舅关系国家才得以保全
...中原国家所轻视。在西周时期,由于楚国在江汉地区逐渐发展壮大,而该地区又属于“天高皇帝远”的闭塞地带,这使得后来的楚君不愿意在臣服于周朝。但作为周朝的臣属国,周朝绝不允许有挑战
2023-05-04 05:25:00
解析上古五霸和春秋五霸
...孔子推崇备至,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豕韦氏豕韦氏本也是彭祖后代,由夏少康封彭祖别孙元哲于豕韦,《庄子·大宗师》载:“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
2023-11-07 18:06:00
历史立国近2000年的6个诸侯国,是哪六个
...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然而这几个诸侯国,每个历史都超过了千年。6孤竹国约公元前1600年前,孤竹先人为先商部族墨氏一支,商朝初年建立国家,国君子姓墨氏。公元前664年,
2023-08-11 21:18:00
夫差是因为西施就放过勾践吗
...胥乞求秦国出兵救下楚国,秦军想趁火打劫顺便牵制吴国发展,避免吴国势头太大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答应出兵救楚攻吴。吴国不仅前线战事胶着,内部吴王弟夫概归吴自立为王,屋漏偏逢连夜雨
2024-02-06 17:08:00
从屈辱到崛起:越王勾践的传奇一生,如何逆转历史?
...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惊人的智慧,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勾践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复杂评价,揭示这位伟大君主如何在屈辱中崛起,最终实现国家的复兴
2024-11-26 10:45:00
春秋367年的诸侯争霸历史
...为一代雄主,即位之后没有急于与晋国争霸,而是向西北发展,扩大楚国势力,同时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等到楚国国力强盛后楚庄王才开始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7年,楚庄王见
2023-05-22 08: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