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贞观初年,唐朝和尚玄奘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中亚到达中天竺(今印度),并在当地学习佛经,玄奘将唐朝的情况告诉了中天竺的摩揭陀王尸罗逸多,尸罗逸多派出使者到唐朝,期望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引发了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的交往。
两年后唐太宗派出朝散大夫李义表为主使,前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为副使率领一个唐朝使者团,从长安出发,经过9个月的时间到达中天竺,李义表、王玄策向摩揭陀王尸罗逸多递交唐太宗的敕书,并在当地的摩诃菩提寺立碑纪念,尸罗逸多接受敕书,并向唐朝赠送献火珠、郁金香及菩提树等礼物。
李义表、王玄策于公元645年末、646年初到达长安,不久,唐太宗再次派王玄策、蒋师仁为主副使率领一个30人的使者团出使中天竺,王玄策到达后,拜访了中天竺,当时的印度四分五裂,有很多政权存在,作为唐朝使者,王玄策拜访了当地的诸多政权,并得到不少贡物。
王玄策
恰好此时摩揭陀王尸罗逸多去世了,其国内大乱,大臣阿罗那顺篡夺了王位,不顾之前双方建立的友好关系,派兵攻打王玄策,王玄策也不含糊,虽然只有30个人,照样跟印度人干起来了,但寡不敌从,唐朝使者团大多数人被俘虏,贡物被抢夺。
王玄策与蒋师仁逃走,虽然活了下来,但是没有完成唐太宗交行的任务,敕书与贡物都被抢走,他可不敢回去覆命,王玄策辗转来了吐蕃,向松赞干布说明情况,请求吐蕃发兵支持,当时的吐蕃与唐朝也是友好关系,文成公主还在吐蕃,松赞干布于是同意了请求,派出1200吐蕃兵帮助王玄策。
从吐蕃前往中天竺,泥婆罗(今尼泊尔)是必经之地,当时也与唐朝有建交,王玄策觉得1200人太少,于是又向泥婆罗借兵,泥婆罗当时与吐蕃关系好,双方也有和亲,看到吐蕃借兵了,泥婆罗也借了7000兵给王玄策,王玄策手上就是8200名吐蕃/尼泊尔联军。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众所周知,吐蕃与尼泊尔人骁勇善战,都是生活在高原的苦寒之地,战斗力强,王玄策带领8200人攻打阿罗那顺,并且得到了其他政权的支持,东天竺王尸鸠摩支持牛巴三万及兵器若干给王玄策,甚至还附上当地的地图,提供一切帮助,也有政权直接发兵相助的。
王玄策率领吐蕃、尼泊尔及印度联军攻打阿罗那顺,仅三天就攻破了城池,斩首三千余人,淹死了一万余人,阿罗那顺逃走,被蒋师仁率军俘虏,余众还想继续对抗,结果再次被打败,王玄策、蒋师仁俘虏其国王妃、王子及以下12000余人,牲畜3万头,收降城邑580座。
唐朝使者的这一战绩震惊了整个印度,天竺各政权纷纷对唐朝表示友好,王玄策、蒋师仁带着庞大的俘虏团回到了长安,将俘虏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很高兴,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天竺
王玄策获取了这么大的功劳,唐太宗只封了个从五品的朝散大夫给王玄策,这个官职由于品级太低,导致王玄策都没能进入史书立传,而且唐朝根本就不重视这个功劳,不就灭亡个中天竺吗?
李靖灭亡东,突厥,唐太宗因军功封其为代国公,赏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李靖平定吐谷浑后,唐太宗改封李靖为卫国公,授予濮州刺史,并且其爵位可世袭子孙。
侯君集灭亡高昌,并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回到长安后,不仅没有得到任何赏赐,反而因为侯君集纵容士兵抢掠财物而被关进监狱,虽然不久后又被赦免,但是没有赏赐。
王玄策灭亡了中天竺
为什么王玄策灭亡中天竺得不到唐朝的重视呢?
原因并不复杂,唐朝的利益不在南亚,而在北方大漠和西域,本来就对南亚不重视,而且王玄策所灭亡的中天竺只是印度众多政权中的一个,其实力并不强,从被俘虏的人员来看,其政权的实力甚至不如高昌,侯君集灭高昌也是没啥难度,中天竺的实力与高昌差不多。
王玄策为何能够如此容易灭亡中天竺呢?
1、唐朝的威名在外。
玄奘在天竺学习佛经时,已经对外宣传了强大的唐朝,才导致天竺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以当时唐朝的实力来看,就是整个天竺统一了,也不是对手。
唐朝在贞观年间与吐蕃和亲,双方维持了良好的关系,吐蕃又与尼泊尔和亲,尼泊尔与天竺就是邻居,唐朝的威名天竺也是有所耳闻的。
唐朝威名在外
此时的唐朝就跟当年的汉朝一样,使者在外是相当强横,当年汉朝使者傅介子在酒席上派人直接斩杀楼兰王,并且对楼兰人说道:汉军刚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一有所动,就把你们国家消灭了!
实际上傅介子就是个使者,连军队都没有,就敢在人家的国土上杀死对方的王。还有后来的班超也是一样,简真就是个传奇,班超只带了36人的使者团,在西域借力打力,帮助东汉重开西域都护府。
这些前人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唐朝的使者,遇事不能软弱,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也是王玄策借兵的来由,不费唐朝一兵一卒,就靠借力打力,就能灭亡其他政权,这种事早就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了,王玄策不过是学习了前人的精神罢了。
王玄策的战争是正义的
2、王玄策的战争是正义的。
吐蕃人骁勇善战,松赞干布都支持王玄策出兵,这说明吐蕃支持唐朝,王玄策又向尼婆罗借到了兵,说明又得到了尼泊尔的支持,再加东天竺王及当地部分政权的支持,就算不熟悉地形,也有人当带路党,这仗打赢了一点也不奇怪。
这么多政权之所以支持王玄策,根本原因就是王玄策打的是正义的战争,是对方抢了唐朝使者的东西,俘虏了唐朝使者,王玄策不过是想拿回自己的东西和人,王玄策是正义并且合理的。
3、指挥得当,士兵善战。
贞观年间,唐朝人尚武,这是获取军功以晋升的一大手段,别看王玄策只当过县令,但他显然是尚武之人,带着30人的使者团就敢跟印度人开战,没点胆识是做不到的。
后来从吐蕃和尼泊尔借兵,同样也因为王玄策指挥得当,再加上吐蕃与尼泊尔人骁勇善战,这仗当然容易打赢了,王玄策的功绩在唐朝不算什么的,所以才不被唐太宗重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