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缪艺璇) 翻土、刨薯、挑拣、装袋……初冬时节,柯城区航埠镇北二村的田埂里一派丰收景象。20多名村民熟练地割下薯秧,小小的香薯从松软的土壤中探出“真容”。在相隔几十米的大棚里,刚刚从田间挖出的香薯堆成一座座小山状,村民们“湮没”其间,手脚麻利地按照个头大、中、小进行分选装箱。
今年年初,衢江区润林家庭农场(以下简称“润林农场”)从衢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北二村200亩土地,实施“稻菜轮作”模式。“柯城农业发展空间大,农业部门不仅组织专家在技术层面上对我们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还为我们争取到每亩200元的旱粮种植政策补贴。”润林农场负责人林飞相告,为了增强农业主体的种植“底气”,柯城区农业农村局和市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主动靠前服务,科学增施有机肥、复合肥,有效提升耕地地力,同时建设农田灌溉泵房,进一步完善了水利基础设施。
7月份早稻收割完后,润林农场抢抓农时种下“天目山小香薯”(即“红蛋蛋”)。相较普通红薯而言,小香薯个头迷你,形似“人参”,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等含量更高,皮薄如纸、软糯香甜、口感细腻。
随着丰产期来临,200亩的田间和大棚内分布着四五十名村民,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收、搬运、挑选、装箱等流程。当天下午三点多,一辆大货车缓缓停靠在田埂旁,大家利索地将一筐筐小香薯称重后搬运上车。“我们和杭州等地的企业达成长期供应协议,直接从农田送达市场,平均每三天出两车货,每车1.2万斤。”林飞说,除了线下直供,他们还有一部分货供应给线上的电商平台。
忙碌的人群中,来自航埠镇北一村的曾水玉俨然是一名“老员工”。8月份小香薯种植时,她曾来帮忙,如今每天早上7点她就赶到地里,熟练地采收搬运。“反正待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干活离家近,来回很方便,工钱还是日结,也算有笔小收入。”她笑盈盈地说。
润林农场种植的“天目山小香薯”将在本月中旬采收完毕,亩产约2000公斤,亩均收益约2000元。“我们正在和乡村振兴公司对接,计划明年流转的土地增至1000亩,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也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林飞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9: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