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果然视频|郓城潘渡杨光强:双腿“长”在土地里的“翻新”农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30 12:3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 周千清 通讯员 程华贤

家住郓城县潘渡镇潘北村的杨光强今年47岁,2013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在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包地种植大田作物,并成立合作社。提及土地,杨光强侃侃而谈,可以看出他对土地的热爱。2020年,他发现自己掌握的农业知识并不能满足现在的机械化种植后,就开始到各地去学习,不断请教农业专家,目前在青岛农业大学进修,他说自己希望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农民,并能带更多人增收致富。

外出打工16年 返乡后开始种地

10月23日,记者来到郓城县潘渡镇潘北村,见到杨光强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忙着翻地、平地。“今年天气冷的晚,小麦不能种这么早,不然会被冻死的,这两天我把地翻好后就能把小麦种上了。种上小麦后,我就可以回到学校学习了。”杨光强说。

说起自己的经历,杨光强陷入了回忆。

1995年,19岁的杨光强跟随家人来到乌鲁木齐打工。“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开小货车送货和装卸,那时候跑的最多的就是玻璃厂,经常会看师傅们怎么制作玻璃,怎么划玻璃,后来熟了,他们就开始教我,让我上手了。”杨光强说,在乌鲁木齐五年,他学会了划玻璃这门手艺,不论是薄、厚玻璃,他一刀下去分毫不差,而且给玻璃打眼也非常拿手。

果然视频|郓城潘渡杨光强:双腿“长”在土地里的“翻新”农人

24岁的杨光强又去到福州,开起了饭馆;28岁时去到郑州;29岁时又到了青岛。“年轻喜欢‘折腾’,当时我手里也有了积蓄,总觉得这样飘着不是办法,随着年龄越大就越想回家。”杨光强说,在2013年的时候,终于让他等来了机会。

2013年,国家发布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并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

杨光强看到这个信息后,立马辞职,准备带着积蓄回家种地。

“我父亲和媳妇知道我的想法后,特别反对,我父亲种了一辈子地,觉得种地没有前途,而且从农村出来的人大多数都不愿再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我却要回到农村种地,这对他们来说是没办法接受的。”杨光强说,但家人的反对没能阻止他的脚步。2013年,杨光强揣着钱回到了潘北村成立了郓城县鑫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80亩地。

果然视频|郓城潘渡杨光强:双腿“长”在土地里的“翻新”农人

勤学新技术 积累“种粮经”

凭着一腔热血返乡种地的杨光强,面对几百亩田地,感到一片茫然。“种几亩地和几百亩地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也是农民出身,但种地方面还欠缺了不少。”杨光强说,想要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就必须要学习,于是一有时间,杨光强读书、看报,学习农业知识并积极参加郓城县农业局举办的名种培训班,决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前三年,杨光强种植的是小麦、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产量不错,销量也非常好,于是他就开始转型,种植经济作物。“我种胡萝卜、菠菜、菜花,这些菜产量虽然高,但损耗也高,第一年赔了10多万,接连赔了三年。”杨光强说,当时挣的钱全都赔了进去,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扩大土地,重新种植大田作物,“种植大田作物,国家扶持,不仅免费给玉米、大豆种,而且这些作物不愁卖,能储存,和经济作物不一样。”

既然目标已经确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作业,杨光强在发展合作社期间陆续购买了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自走式喷药机、打捆机、无人机等大大小小30余台农用机械,并专门建了一个120吨烘干塔,购置这些“家当”就花了400多万元。

于是,杨光强就更加努力学习知识,他跑遍了农技站、县农业局,农广校,找技术人员向他们虚心学习,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引进新品种,合理规划种植模式。2022年,杨光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种养结合,目前他承包了1800亩土地,养了一百多头牛和羊,秸秆可以喂牛羊,牛羊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回到地里。除此之外,还跑到各地向农业专家请教机器减损和漏粮的问题,今年他专门到青岛农业大学进修。

“我现在还在进修中,现在请假了,等我的这些地全都种上小麦后,我就回学校学习了。”杨光强笑着说,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扎在田地里,睡觉也在田地旁,“看着踏实,在家待不下去,就算地里没活,但我看着就开心。”

致富不忘本 共图富裕路

杨光强在保证自己合作社农作物正常管理的同时,还帮助周边农户进行机械化耕种收割。郓城县鑫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承担郓城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为更多的群众服务,服务土地面积累计已达10000亩。“昔日荒田变良田,不仅自己有收获,还能带着村民走向富裕,很满足。”杨光强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近年来,杨光强多次向群众免费培训栽培管理技术,积极捐资助学,修路打井,照顾孤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捐资总额近10万元。2017年,杨光强同志看到群众浇地排水困难,主动清理了河道,并打了20余眼机井,解决了群众灌溉难的大问题;合作社还积极引导当地人就业,吸纳本村或附近村上的劳动力50多人,优先安排困难群众6户,让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到钱,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0多万元。

提及未来,杨光强说,他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托管服务力度,拓展社会化服务范围,以更坚定信念做好一个现代化新型农民,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干出一番新事业,闯出一番新天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用心破小案!郓城县公安局潘渡镇派出所破获系列盗窃电车电瓶案件
...的电瓶不见了……”3月7日7时许,辖区新村居民孙先生向郓城县潘渡镇派出所报案称,凌晨其停放在路边6辆电动车共29块电瓶被盗。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调取案发现场监控
2024-03-13 16:31:00
郓城县潘渡镇开展少儿书法体验活动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郓城报道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辖区少年儿童文化素养,打造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日前,郓城县潘渡镇河东新村举办少儿书法体验活动,通过书法艺术的文化润泽和实践
2025-06-10 18:40:00
记者 马雪婷 通讯员 郝元发近年来,郓城农商银行潘渡支行充分发挥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着力为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办贷效率,将服务辖区小微企业作为推动信贷结构调整
2023-09-28 21:15:00
郓城潘渡镇:元宵佳节汤圆香 敬老情暖夕阳情
...让老人们度过欢乐祥和的传统佳节,2月23日上午,菏泽市郓城县潘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尚德协会志愿者走进潘渡镇敬老院,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志愿服务活动。“东方红,太阳升
2024-02-24 09:15:00
大众网记者 刘陶然 通讯员 樊瑾 菏泽报道近日,郓城农商银行潘渡支行以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推出了温暖人心的活动,旨在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诈骗意识,让老年人能享受到银行
2023-10-31 18:24:00
农行郓城县潘渡支行:农行掌银带来安全便捷新生活
...然 通讯员 李高峰 菏泽报道近日,一客户急匆匆走进农行郓城县潘渡支行的营业大厅,手中拿着银行卡,显得十分着急。大堂经理立刻上前询问业务需求,得知该客户是农民工包工头,每天召集
2024-10-22 18:28:00
郓城潘渡镇雷霆行动!全面排查非法小化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近日,潘渡镇针对非法违法“小化工”问题,联合镇应急办、消防站、派出所、环保所等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精准排查、联动执法和宣传教育,全面整治安全隐患
2025-03-06 09:13:00
... 马雪婷 通讯员 王飞飞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新的一年,郓城农商银行潘渡支行全体员工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社会大会精神和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贴群众金
2024-02-28 13:28:00
...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公众金融安全意识,在今年 5 月,郓城农商银行潘渡支行集中开展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存款保险与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活动期间,该支行充分借助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
2025-06-10 16:4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九旬老人腰椎骨折获新生 家属赠锦旗赞仁心仁术
鲁网10月17日讯日前,荣成市人民医院骨一科病房内上演了温馨一幕:92岁的王奶奶及家属将鲜花和一面绣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2025-10-17 16:12:00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让失联不再成遗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
2025-10-17 14:00:00
损失难以统计!居民藏于铁盒的现金被老鼠咬成碎片,已无法兑换
大皖新闻讯 日前,有安徽亳州的网民发视频称,家中老人将现金和存折放在楼上,不料被一窝老鼠咬成碎片,引发关注。10月17日
2025-10-17 13:03:00
泰山港华燃气开展燃气壁挂炉“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将安全与温暖送上门
随着冬季采暖期临近,燃气壁挂炉使用安全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为切实解决广大燃气用户“专业换新渠道少、费用成本顾虑多”等痛点问题
2025-10-17 12:51:00
辽宁朝阳警方通报:失踪4岁女童已被找到,生命体征平稳
中国网10月17日讯 辽宁朝阳市公安局10月17日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15日14时16分许,朝阳市建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求助:一名4岁女童在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村山地附近走失
2025-10-17 12:43:00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