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李二珍
支持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仲春时节,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渐渐“苏醒”,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的田野里,繁忙的播种开始了。从实验室里一袭白衣手执试管到田间地头,五原县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李二珍的行程安排得很满。
“2018年以前,这里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土壤板结,作物难以生长。通过几年的盐碱地改良,现在这里的向日葵亩均可以增产50公斤以上。”站在隆兴昌镇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区,李二珍欣慰地说。
从事盐碱地改良15年,李二珍把汗水流在了农田里,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
五原县拥有耕地230万亩,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占53.4%,严重的土壤盐碱化,使得多年来这里只能种植葵花,且产量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农民的家庭收入。
1999年,李二珍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进入五原县农牧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她发现葵花想要在中、重度盐碱地上增收,单纯改良葵花品种收效甚微,必须想方设法降低盐碱,提升耕地质量。
从2009年开始,李二珍和她的团队致力于耕地质量提升及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实施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研究项目。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看专家品尝土,自己就跟着尝,结果回家开始闹肚子,尝的次数多了才明白,看似简单的土壤其实大有学问,土壤中每种营养成分都会成为作物生长的关键。”李二珍说。
盐碱地改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盐碱地类型较为复杂,盐分的运行规律极难总结,再加上当地农民的怀疑和不配合,使盐碱地改良项目难以实施,初期的改良并不顺利。
为此,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通过8年的试验示范,园区的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全盐含量降低0.3个百分点,保苗率提高20%以上。其中,重度盐碱地保苗率提高40%以上,作物单产提高10%—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0%以上。
良好的试验示范效果,让周边村民们推行盐碱地改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甚至在没有项目的支持下,自发拉运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我当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到处都是石膏堆,村民们拉了1万多吨石膏改盐增粮。”李二珍说。
“以前我们这盐碱化严重,啥也种不成。经过改良后,这块地既可以种葵花,还可以种玉米,增产还增收。”胜丰镇村民张金柱说。
“过去,提起盐碱地治理,就是改良。”李二珍说,“现在更加注重客观规律,强调绿色生态,变单纯改良盐碱地为‘留、用、改’结合,采用科学灌溉方法,解开次生盐碱化症结。”
近年来,李二珍带领技术人员积极与乡镇、办事处合作,服务10个以上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服务4个市级高科技示范园区;与20家科研院校、专家团队合作,涉及小麦、玉米、葵花、水稻、饲草、水果、蔬菜、药材等30多种作物,集中展现“四控”重点技术21项,培育新品种88个,完成试验项目58项,14家企业、21个合作社及家庭农牧场参与其中,推广向日葵杂交新品种6个、玉米3个、小麦1个,新技术5项,为农民新增产值2.8亿元,取得了粮油经济作物生产丰收。
“现在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盐碱地改良,并实施灌排体系、土地平整等其他配套工程。”李二珍说,“盐碱地改良之路非常艰难,但我愿意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眼前白花花的盐碱地,会变成绿油油的好农田。”(薄金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