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杨万里:诗怀赤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31 09: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剑鸿

杨万里是生于斯、眠于斯的吉安人。站在他的墓前极目四野,流云浅淡,翠岗起伏,阡陌纵横,村庄在望。那些平凡细微到似乎不存在的乡村事物,在杨万里诗情的引领和照耀下,仿佛闪现出明亮的光辉。如果说诗歌的灵性乃根植于诗人原乡的话,那么站在诗人的故乡土地上吟咏诗人的诗句,就更能触摸到那股清澈澄亮的源头活水。

认真梳理杨万里的人生履历,从出生到27岁考取进士参加工作,杨万里一直在家乡吉水,以耕读为主,偶尔走出吉水到周边拜师求学。在赣州、零陵、杭州等地工作几年后,1164年,由于父亲病重,杨万里回到家乡,直到1170年出任奉新知县,有六年左右时间家居或游历。后来又因继母之丧去职,在家丁忧近两年。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未果,从此幽居吉水,一头扎进故乡怀抱,任凭朝廷屡次诏复,再也不回头。

粗略一算,杨万里生活在吉水的时间,加起来共有50年左右。以80岁的有限生命,而能五十载与家乡为伴,与田园同老。这让身处城市化进程中的我们多少有点艳羡,对异乡的游子而言,更具有精神返乡的诱惑力。身在围城而灵性荒芜的人,如今去读杨万里的诗,往往会在其清新活泼的情境里迷失自己,为那些稍纵即逝的意趣扼腕。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象,在诗人的襟抱里却能获得如此鲜活明亮的观照。这就是杨万里诗歌的魅力,是“诚斋体”之所以为人喜欢的原因。什么样的灵魂,才能写出这样轻如微风而意似醇酒的诗句?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一个隐微而似乎又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背负越沉重,笔下越轻灵;灵魂越深邃,文字越浅近。杨万里如此,庄子、陶渊明也是如此。庄子在《盗拓》里说:“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拒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心如涌泉,指的是心血横流不可遏。意如飘风指的是意气浩荡不可测。人生修行的美,恰恰在于足够的韧性和博大,如水般温柔深情,但必要时却能掀起狂风巨浪。

很显然,杨万里就是这样的人。读他的《千虑策》《程试论》《海鳝赋》,都可以感受到他的词锋逼人,性气逼人,奔涌的是血气,背负的是家国。《宋史》评价杨万里:“万里为人刚而褊。”刚,是指刚正;褊,却不是心胸狭隘,而是眼里揉不得沙子,是“道遐觉日短、忧深使心褊”(陆机诗)的“褊”。这种“刚而褊”的个性,似乎并非杨万里独有,而是体现在众多庐陵先贤身上的共同特征。

同样生长在吉水的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江子兄说:我越来越感到,所谓的欧阳修、胡铨、杨邦乂、杨万里、文天祥、解缙,其实是同一个人,具有同样的刚烈、血性、决绝、诚心正意,同样的文采沛然又胸怀家国。这是这块土地特有的人文性格,是我的故乡特殊的人文密码。

诚哉斯言!杨万里27岁入仕,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所任官职都不大,但屡屡慷慨陈词,不管分内分外,该他说的他说,不该他说的他也说。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半璧,同样是主战,他反对盲目冒进,主张“守而取”,先实国力后图恢复。权相韩侂胄却轻冒进,不顾兵士百姓死活,结果一败涂地,最后朝廷只有拿他的脑袋求和。

历史功过,自有公论。杨万里也许是过于刚烈了,看不惯往往写在脸上,这种个性,可能连同乡周必大也不太认可,当宋孝宗想重用杨万里征求周必大意见时,“必大无善语”。韩侂胄刚当宰相那阵子,对杨万里还是客气的,所筑南园竣工之际,想请杨万里为之记。但杨万里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竟然不给宰相留一点面子。

给不给面子是一回事,杨万里似乎还有不共戴天的意思。韩侂胄当宰相的十五年,他就在家幽居了十五年。幽居倒也罢了,在乡间听到韩侂胄的所作所为,竟然忧愤成疾,以至于家人们都不敢拿朝廷邸报给他看。忽然有一天,族中有人从外面回家,说起韩侂胄挥兵北伐金国的事,万里听完后,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宋史《杨万里传》描写杨万里临终这一段,多少有点演绎的成分,但杨万里始终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是真的。30年的仕途,让他看到了、看清了太多东西,百姓的疾苦、民族的耻辱、官场的倾轧、朝廷的无能。现实的世界越骨感越沉重越无力,诗歌的世界就越想突围。在他的心里,江西诗派写得太刻意了,西昆体太华丽矫饰了。

“康德和费希特喜欢在天空中飞舞,翱翔到遥远的国土,而我只想透彻地了解街头巷尾遇到的事物。”如果杨万里看得到马克思的这句诗,应该也会赞同。他也想用诗句镌刻下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寻常事物,赋予它们新鲜活泼的意义。所以他才会在35岁时将自己的所有诗稿付之一炬,由师法前人改为师法自然。

大自然多么美好,多么纯粹,尤其是家乡吉水的山川草木,每一处景色都透着亲切,每一棵草木都面目善良,每一个场景都似乎永恒。无论是落日、蝉鸣,还是茅檐、稻田。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记载,周必大、杨万里两人退休后,曾在杨万里家乡的南溪上相互和诗,周必大说:门外有田供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杨万里说:相国来临处士家,山间草木也光华。两个庐陵大佬,在生命向晚之际、在庐陵山水之间,赤心相见,诗酒互动,尽显风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这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它们的作者正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与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创作诗歌与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
2024-06-02 20:48:00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饶干华 李夏署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人,官至宝谟阁学士,谥号文节。因开创了“诚斋体”被誉为南宋诗坛盟主、一代诗宗。杨万里是
2023-10-27 10:23:00
聊聊南宋官员、文学家——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下来趣历史小
2023-06-08 15:51:00
一代诗宗杨万里南宋年间,一位诗人在山河破碎的喘息声中开创新派诗风。他一生作诗2万余首,是中国作诗最多的三人之一,尤其是写荷花的诗歌,被评赞为中国第一;他的“诚斋体”诗风在历史上影
2024-04-30 11:34:00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颁奖典礼在江西吉水举办
...网记者 蒋肖斌)11月9日,“庐陵诗韵 诚斋万里——首届杨万里诗歌奖”颁奖典礼,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举行。在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廖奔表示,庐陵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
2024-11-10 17:40:00
...必大、“忠烈”文天祥,而“一节”则是谥号“文节”的杨万里。值得一提的是,文天祥幼年时期看到家乡学宫中供奉着欧阳修、杨邦乂、胡铨这“三忠”的画像时便立志要加入其中,最后得偿所愿
2023-10-17 17:30:00
...及国以举安,不独吾庐子又孙而宁处。”这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南溪上梁文》里的几句话。上梁文是建屋上梁时用来祝颂的文体,一般用来表示对即将在新屋展开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这几
2024-04-07 03:15:00
杨万里在政治、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
2023-06-08 15:50:00
传承中华经典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文学修养水平
...“庐陵诗词少年”吉水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吉水县杨万里公园和县城北学校举行,来自全县20余所学校的近百名学生汇聚一起,共读中华诗词、共赴经典之约。活动分为上午诵读和下午诗词
2024-06-05 17: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