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红色胥锦传血脉 锦绣山乡促振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15 05: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宜兴市太华镇胥锦村奋力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新实践

红色胥锦传血脉 锦绣山乡促振兴

红色胥锦传血脉,锦绣山乡促振兴。凭借红色文化资源禀赋,2021年12月,宜兴市太华镇胥锦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太华镇坚持“五注重五推动”,全力打造“红色胥锦 锦绣山乡”红村建设品牌,探索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生态”的强村富民道路,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等荣誉。

一体谋划、协调推进,为红村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胥锦村是一片富有红色“基因”的热土,其位于宜兴市太华镇东南侧,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暨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曾建立于此,是苏南地区著名的红色村庄,素有“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之称。

近年来,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多次赴胥锦村实地调研指导,全省第二期红色村试点建设研讨班在太华镇召开,为推进红色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太华镇坚持高点定位、严格质量标准、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对上争取、专项奖补等途径,统筹调动资金超亿元,“一环三片一带”的胥锦红村初具规模,胥锦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崭新成效。

红村建设不是一村一隅的独角戏,太华镇始终将红村建设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与推动太华整体转型发展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一体谋划、协调推进。

镇级层面加强组织推进。成立太华镇红村建设工作专班,召开红村建设工作例会20余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困难。依托红色胥锦乡村振兴讲习所,组建“知行合宜”青年专班,汇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机关、国企年轻干部等多方力量,高效助力红色美村建设。

村级层面加强自身建设。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胥锦村党总支获评2022年无锡市5A级“雁阵计划”党组织,全村涌现宜兴市镇两级优秀共产党员31人。强化村干部“育、选、管、评、激”全链条培养管理机制,目前村干部平均年龄34岁,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4人,为红村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挖掘红村建设内生资源

牢固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太华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高质量推出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研学路线,实现红色资源保护与活化开发的互促互进、共享共赢。

挖掘保护系统深入。太华镇梳理新四军在太华红色文史资料,编辑出版《新四军在宜兴(太华卷)》等书籍。修缮改建合兴饭店、三洲实业中学旧址等33处红色遗址遗迹,新建红色竹海纪念园、将军广场等载体,形成以新四军纪念馆为主阵地,系列红色场馆交相辉映的“新四军在太华”红色阵地群。

活化利用形式多元。太华镇拍摄制作红色抗战影片《亲娘》,原创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沐光而行》落地运营;打造“红小竹”IP形象,研发形成胥锦红色旅游地图等一批红色文创产品;开发“智慧红村”系统,将新四军纪念馆、胥锦党建科普教育园、生态龙珠湖等特色景观有机串联。

红色旅游开发有力。太华镇常态化举办红色文化体验季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重登红色太华山”“红色手工课堂”中小学生红色讲解员和红色小主播比赛等特色体验活动,打造红色研学、旅游示范点和业态,年均接待研学团队和游客10万余人次。“红色山乡 薪火太华”融合发展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和培育项目名单。

红色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针对硬件设施破损老旧、人居环境基础薄弱等不足,太华镇全面梳理资源状况、遗址古迹、村风民情等资料,打造山村特色风貌,修缮保护祠堂2座、传统建筑10栋、古井8口、古树3棵,去年3月成功入选住建部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加强水利设施改造,胥锦涧修缮竣工,上榜无锡、宜兴两级“美丽幸福河湖”红榜;新建生态景观步道1500米,建成休闲健身公园和老年活动室16个,创成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振兴产业、善治乡风,筑牢村民安居乐业基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太华镇坚持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和抓手,注重把握“村级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关系,推动实现产业融合量质并举。

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太华镇加快发展生态富硒茶、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生态产业,胥锦红村共有茶园1000余亩,茶、竹企业21家,2023年应税销售超3.5亿元。成立宜兴市三洲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市场资本和成熟管理经营模式,培养了一支10人的高素质运营团队和讲解员队伍,统筹推进红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提升改造集体资产,上年度完成各类租金收缴480余万元。去年10月以来,胥锦村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研学团队110批次5700余人次,为村集体创收1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超1200万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64.7%。

发展成果村民共享。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胥锦村现有纺织、模具、印铁制罐等大小企业110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超2800个。引导村民自主创业,随着胥锦村乡村旅游风貌焕然一新,村民新改建7家特色餐饮民宿,年度创收170余万元。鼓励村民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直播电商”等形式售卖竹笋、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年度收益达50余万元。

此外,太华镇还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实现乡村善治、乡风文明,形成“党建引领、群策群力、联动共进”工作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网格全域覆盖,推动基层治理力量融合贯通,助力基层治理平台建强建优。通过打造“胥锦先锋”“薪·青年”“薪华同心荟”“胥锦老娘舅”等特色品牌,统筹集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治理工作站、党建科普教育园、村史馆等功能场馆,打造集便民服务、网格管理、矛盾调解、文娱健身等于一体的党建为民服务综合体,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有力支撑。

下阶段,太华镇将进一步丰富试点建设内容,拓展红色文旅业态,放大红村引领作用,使胥锦“红色朋友圈”不断壮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效应更加显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村头板凳会 | “组团蹲苗”如何孵化好项目
...丽村庄建设的发展需求,决定创新开发“红色胥锦 锦绣山乡”红村立体研学项目,重点打造《沐光而行》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通过拟真布景、故事阅读、剧情演绎,引导游客沉浸式体验了解太华
2023-11-17 14:29:00
安徽东至青山乡:以“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赋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深挖文化资源,厚植文化沃土,大力推动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青山乡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丰厚。”青山乡乡长汪
2024-02-01 11:4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吴诚高抚州市崇仁县三山乡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强作风,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稳
2023-04-23 18:32:00
...毅、粟裕率部挺进苏南敌后,并派员深入宜南山区太华等山乡开展抗日斗争。1943年10月,新四军十六旅、苏皖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从溧阳、溧水地区迁驻苏浙皖交界处的太华,太华成为苏
2023-10-13 06:15:00
交城县前火山村:产业先行催振兴
...十分闭塞。历经1992年、2016年两次搬迁,前火山村从偏僻山乡搬迁到县城锦绣家园小区,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富民产业快速发展。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前火山村还利用旧村2000亩的
2023-10-28 11:33:00
山南市琼结县:山乡披锦绣 欢歌满田畴
...有致,一项项集体产业富民增收……走在山南市琼结县的山乡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风貌总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琼结县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区率先入选
2024-02-20 10:10:00
...报本报讯(记者 吴业园)新年伊始,记者走进彭泽县浩山乡,宽敞的道路、整洁的村落,一排排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在乡土气息中,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作为典型的山区
2023-01-23 00:15:00
龙头山乡:红色引领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近年来,德兴市龙头山乡暖水村探索出了“党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投资500余万元,形成“听、看、体验、互动”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来此旅游的游客
2023-08-12 08:37:00
...设、食用菌种植、艾草种植、油菜冬管等一片繁忙,锦绣山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近年来,木塔乡立足山区资源优势,聚焦“三农”谋思路、出实招、办实事,以实际行动、显著成效推动乡村
2023-01-28 15:1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