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玉米巧妙“招募”助手 渡过养分不足难关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23 03: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4月21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发现,在养分不足的环境下,玉米根际的微生物群体会按照特定功能需求进行组装。这一发现揭示了玉米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根际微生物在作物健康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调控作物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是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不同养分条件的土壤中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时微生物群落的构建机制,目前科学界仍知之甚少。这制约了农业生产中根际微生物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艾超告诉记者,该研究选择了中温带到亚热带地区的3种土壤类型,并在这些区域开展了超过29年的施肥试验,对种植玉米植株的根际土壤和原土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主要受决定性过程调控。艾超介绍,宿主的选择性、土壤的类型以及施肥方式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了玉米根际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比如在长期缺乏施肥的情况下,为应对养分不足的环境压力,玉米会从土壤中吸引更多参与重要养分循环和嘌呤代谢的根际微生物,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固氮微生物。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在不同土壤类型中,会选择性“招募”不同类型但功能一致的微生物。

这项研究为根际微生物群落的高效管理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玉米在选择与其根系接触的微生物时,更注重微生物能提供的有益功能特性,而非特定的微生物种类。这意味着玉米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是以提升自身性能为出发点的。”艾超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技落地 乡村腾飞
...86户烟农跟踪调研,厘清了该区域土壤氮磷盈余高、土壤养分释放不合理等问题,找到了洱海流域绿色种植的问题根源,并联合云天化集团,研发“绿色智能肥”,可以减少氮肥投入40%、磷肥
2024-04-30 05:16:00
刘兆辉:研究农民最需要的技术
...从事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作物养分供需匹配理论、新型肥料研发、土壤改良与培肥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生态环境可持
2023-05-09 09:56:00
科技创新工程带来哪些改变(科技视点)
...了做重大课题、长远规划的底气。”艾超告诉记者。瞄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植物营养团队规划了养分循环机理、养分推荐方法、养分利用技术三个科研主攻方向。研究面会不会太广?资源够不够?
2023-12-04 06:14:00
当前春玉米管理技术要点
...少地力消耗,改善玉米的营养条件;消灭杂草,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和病虫的传播,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苗期一般应进行三次中耕,第一次在玉米定苗之前,幼苗在4-5片叶时进行
2024-04-25 09:01:00
构建大豆合理轮作技术体系
...地区大豆重迎茬问题愈发突出,长期连作重茬,导致土壤养分偏耗、病原微生物累积,不利于黑土耕地保护,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增加了种植成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
2024-02-27 06:26:00
林下黑木耳种植方法全部过程
...它在林下环境中进行,利用树木的阴影和有机物质提供的养分,为黑木耳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以下是林下黑木耳种植的全部过程。1.地点选择:选择适宜的地点非常重要。林下种植需要选择
2023-10-17 09:23:00
...019年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数量可有效体现土壤养分转化和能量循环的活跃程度。盐碱土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对土壤微环
2023-01-05 06:55:00
ARC技术:守护“油瓶子”安全
...壤中的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作物养分——氨。目前现有的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理论是结瘤自调控,即豆科植物会针对环境有效氮素的多少做出相应调节,平衡个体的
2024-05-29 02:17:00
稻麦轮作固碳减排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在稻麦轮作模式碳氮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牵头完成的“稻麦轮作周年碳氮平衡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
2024-05-28 06:5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