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肥城市民政系统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用脚步丈量民生,用政策温暖民心,从抓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深化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狠抓民生实事,做好群众的贴心“小棉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做大“小棉袄”,精准兜底生活困难群众。肥城市将低保、特困、儿童福利等各类救助保障进一步提标,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285.07万元。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认定录入低保边缘家庭1201户3179人。新纳入低保、纳入特困供养1492人。今年1月份肥城市被确定为全省县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参与单位,10月份被确定为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
肥城市积极协同全市相关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创新社会救助主动告知机制,将全市13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0项帮扶救助政策统一整理,集中发布,推出“桃都救助”微信程序码,实现社会救助查询、申请、办理等事项“一码通办”“码上办”。
“这服务队来了,我很满意,照顾的也很好,卫生上,送饭上都很满意。”正在被“桃仙子”照顾的特困人员陈振海满脸笑容地说。
近年来,肥城市民政局以“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式为方向,将全市划分三大片区45个网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照护服务公司组建“桃仙子”照护服务队上门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八大类、16小项的居家上门服务,实现了“从发资金到送服务”的转变,全面提升了照护服务水平。
目前,肥城市146名“桃仙子”照护服务人员分布在14个镇街区,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月提供有效服务6万多次。
做厚“小棉袄”,做好“银发守护”捍卫者。“定期给剪剪头或者刮刮胡,细节上格外贴心,真实感受到医院里这些护理人员太辛苦了。”在肥城子梅养护院的老人贾玉金说。
为推进全市养老“赋能”“增效”,肥城市高标准推进政府实事项目建设,新建镇街敬老院1处,完成镇街敬老院护理能力改造提升4处,新增护理型床位160张;新建幸福食堂15处,全市老年幸福食堂数量达到32处,满足了2000余名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
着力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按照“设施标准化、功能综合化、运营专业化、服务精准化”要求扎实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四化联创”提质增效工程,建成镇街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处、社区养老服务站23处。
同时通过统筹政策和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困难重度失能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小时的居家照料服务,按照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采取政府补贴和低偿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开展低收费集中托养试点。9月份,肥城市被确定为全省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料和免费或低收费集中托养试点单位。
做优“小棉袄”,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到万家。“过去没公墓时,下雨阴天你去地里一踩全是泥巴,现在也卫生,也不烧纸了,从钱上也节约了,也节约土地了。”肥城市王庄镇小姜庄村村民姜玉臣说。
肥城市积极构建绿色惠民殡葬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规范提升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使用水平,督促镇街完成67处农村公墓的审批手续办理。
目前肥城市已完成农村公墓手续办理200余处,清明节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和省新闻联播对肥城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和移风易俗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落实落细惠民殡葬政策。指导镇街区建立起民殡葬工作与村居书记绩效挂钩、红白理事会会长由书记兼任、红白理事成员由村居公益岗人员担任等制度,1至11月份,累计开展惠民殡葬6257例,减免群众殡葬资金579万余元。同时积极培树移风易俗婚丧改革村居典型,制定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总结培树了20个村居先进典型做法在全市推广,有力推动了肥城市移风易俗、乡村文明建设。
下一步,肥城市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和六个必须坚持的要求,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为民、惠民、利民”的重点工作来抓,高起点、高标准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切实做好群众贴心“小棉袄”。(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董效晏 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