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不仅要求985、211高校毕业生优先,甚至要求第一学历为985、211或双一流。针对招聘存在的显性或隐性歧视现象,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规定,校园招聘严禁限定985和211高校。
新规出台,透露出很多积极信号。
有助于促进就业公平。在所谓“名校优先”观念下,必然会导致其他高校学生面临更大就业压力和不公平竞争,新规定有助于打破传统“牌子观念”。
有助于改变“唯学历论”倾向。“择优录取”是用人单位的刚性需求,但何为优秀?考上一所好大学绝非优秀的唯一定义。
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人才质量和多元化发展。招聘限定为985和211高校毕业生,会造成很多恶性循环。一是使这些高校获得更多资源、政策倾斜,高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同高校毕业生求职难易程度进一步拉大,加剧教育“内卷”。二是当前学生抱怨就业难的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抱怨“招人难”,在招聘中的不良风气影响下,用人单位去攀比新聘人员的学校背景,必然会导致优秀人才的错失。
新规要落地,必须破除三大难。
观念转变难。长期以来,社会存在对 985、211的过度推崇,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变,尤其是用人单位。这种观念必然会影响政策落实。
有效监管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往常见的所谓“对策”就是,用人单位不在招聘公告明示,但实际招聘时采用隐晦方式执行。对此情况,监管部门如何有效监管,显然难度非常大。
处罚把握难。即便监管单位发现了歧视行为,如何处罚?处罚过轻,无法起到威慑作用,政策就会成为空文;处罚过重,必定会影响用人单位参与校招的积极性。如何找到平衡,值得认真思考。
新规定无疑是积极的,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人才选拔机制改革,但只有真正落地、有效执行、高效监督,才能让非名校毕业生收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