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清晨6点,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和缕缕炊烟,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黑井镇大树村也渐渐开始“苏醒”。55岁的杨凤荣打开自家商店的门,背上自己的工具包便出门了。
这是杨凤荣平常一天的开始,也是这家经历了三代人的百货商店一天的开始。
杨凤荣是成昆铁路的一名巡道工,7公里的铁道他一天要巡两趟,列车每天风雨无阻地经过,他也寒来暑往地坚守。
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斜挎工具包,一个手电,一把小铁锤是他每天工作时的装备。28年来,他日夜巡视,守护着成昆线甸心工区所管辖的899公里至903公里处的线路安全。
“铁道里的落石杂物都要清理干净,马虎不得,多少老乡走亲赶集就全靠这趟车了!”杨凤荣说。
现在的成昆线只有7466/5这一辆公益性慢车,早晨6:50从昆明站出发,下午19:50从元谋站返回,最低票价仅需4元,车上甚至有专门的牲畜车厢。
离大树村不远处,矗立着巍峨的龙骨甸大桥,每一列火车经过时都要鸣笛30秒,向当年修桥时牺牲的烈士致敬。杨师傅从出生起,就是听着熊汉俊烈士的故事长大,也影响着他的成长。
作为一名巡道工,他要检查好铁路上铁轨、枕木、道砟及信号灯等设备的安全,还要时刻注意铁轨内是否有异物,夹板螺栓是否有松动等。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训练出了他非凡的听力。“铁轨的声音如果不清脆了,那就是有问题了,我会赶紧通知成昆线甸心工区派人进行检修。”杨凤荣说。
杨凤荣正在巡道。张静梅摄
“夏季和冬季最难熬,铁轨容易热胀冷缩,巡道时候要比平常细心才能防止意外发生。”杨凤荣说。“夏天走一段路就浑身大汗,冬天更危险一些,铁轨上容易有霜冻,巡查的时候容易滑倒。”
“比起修这条铁路时的工人还有牺牲的烈士,我现在的工作已经很轻松了。”说罢,杨凤荣目送着列车缓缓走远。
巡完第一趟铁道,杨凤荣回到家里的小店安顿好父亲,开始了小店的经营。小店不大,只有6个平方,经营一些生活百货,是大树村仅有的4家百货商店之一。
“老杨,快帮我拿一包味精,早饭还在锅里呢!”说话的人叫杨昌武,是位独居老人,村里有70多户人家,平常都在杨凤荣家的金龙小卖部购买日常所需,有时候还会让他帮忙从城里带回一些生活用品,小小的窗口成了联系城镇和村庄之间的纽带。
金龙小卖部开在成昆铁路边上,如一块站牌般伫立在这里。“以前这里特别热闹,别看我这里只是一个小店,光靠卖饮料方便面就能担负全家的开销。”说起往日的繁荣,杨凤荣的眼里闪着光。
后来成昆复线部分贯通,这里的“繁荣”景象少了。
“现在一天只有两趟车,买东西的大多是村里的老人。”杨凤荣说。“不过这是好事,说明现在国家发展得好了。”
这些年来,到村子里的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村民们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但村里的乡邻外出打工的多,好多人就业、就学也慢慢离开了村子。但杨凤荣没有离开:“孙子大了,在昆明工作呢!听不见火车的声音我不踏实,还是村子里好。”
平凡因奉献而伟大,也因坚守而耀眼。一段铁路系着群众安危、一家小店连着乡邻生活,点点滴滴汇集成了杨凤荣离不开的乡愁。杨凤荣也像一道“微光”,温暖着大树村的日常。(王妙、李耀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1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