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以一个碗开局的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底层草根一步一步艰难登上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宝座的人,他低微的身世、艰难的经历及历代政权更迭所留下的经验教训,让他对官吏腐败给统治形成的严重威胁和给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之认识特别的清晰和深刻,对官吏贪腐的嫉恶如仇及对政权的极度珍惜,由此他形成了自己一套特有的,有别于前人的反腐思想和手段。
那么,朱元璋反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历史到了元朝末年,连年战火,百姓已经没有了住的地方,而且当时的税赋非常的高,这就让当时的经济进入了停滞。有相关的史料记载:“洪武十年,天下税课司局,征商不足额者达一百七十八处,洪武十二年,税课司局岁收额米不及五百石者达二百六十四处。”。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战争让青壮年人口下降的很快,生育率也在不断下降,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朱元璋就曾经说:“昔者元处华夏,实非华夏之议,所以九十二年之治,华风沦没,彝道倾颓。今将天下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诸司;敢有不务公而务私,在外赃贪,酷虐吾民者,穷其源而搜罪之。斯令一出,世世守行之。”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继续放任贪腐的行为,那就可能会引起农民起义运动。
因此,正是看到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均衡以及由于贪腐和官员不作为而造成的民不聊生,也深刻意识到进行官场肃清的重要性。这就是朱元璋反腐的社会大背景。
那么,朱元璋反腐的思想来源是什么呢?其中一点就是儒家的“德主刑辅”思想。孔子虽然没有提出过关于廉政的命题,但是在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当中处处都在体现廉政。“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这一点对朱元璋的影响很大。还有一点就是法家的“重刑”思想,朱元璋一生虽未明确表明其受法家思想影响,但从严明刑律重典治世,诛功臣以保权术等举措来看无不同韩非思想相符。韩非子认为人性趋利是由本能决定的,无所谓善恶,朱元璋在之后的治国反腐过程中也秉承着这一思想,首先通过了解人性,顺着人的欲望及利益驱动心理,最大限度的利用物质及精神手段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
朱元璋对反腐的重视程度甚过历代历任皇帝,而且采取了礼刑并用和重典治国相结合的思想,严惩贪官污吏并付诸实践,又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执法以及监督等多项措施去落实这一政策,得以更好地肃清整个官场贪污腐败现象,力求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振兴经济发展,为明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惩治贪腐必须用重典,朱元璋重刑。惩腐的反腐思想是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在总结元朝覆亡的教训和在对立国之初国情的深入了解上逐步形成的。朱元璋反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义灭亲。这里就要讲到他的亲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作为朱元璋的亲侄儿,跟着朱元璋征战,屡立战功,特别是潘阳湖一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朱元璋消灭了对手陈友谅,朱元璋封他为大都督,镇守江西,但他觉得自己所立下的功劳远远大于赏赐,心怀怨恨,在镇守江西的时间里,生活腐败奢侈,还专抢有姿色的民女淫乱作乐。但是,朱文正懂得利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朱元璋派人视察朱文正的工作情况,巡视组回朝都是夸奖朱文正治理有方,导致朱元璋也因此受蒙蔽而时常下诏褒奖他,而百姓碍于他是天子之侄,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后来,一个叫凌说的官员告发了朱文正,检举他的贪腐罪行,才使得朱文正的罪行呈现在朱元璋面前,因为马皇后的亲自出面说情,朱元璋才没有杀他选择留他一命,但是同时下旨表示对朱文正从此不再重用。这事之后,朱文正对此颇有不满,到处抱怨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打算严惩他时,因为马皇后的再次出面劝说才保他一命,但朱元璋下令免去朱文正的一切官职,安排他去老家凤阳守护先人的坟墓,但朱文正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吃这种苦的,就想着逃跑,却在途中被士兵抓住送给朱元璋处置,朱元璋下令将其处死。
还有一个史实,也体现了朱元璋在整治腐败和贿赂风行现象上采取的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朱元璋和马皇后有个亲生女儿叫安庆公主,她丈夫叫欧阳伦,官居驸马都尉,在朝中无人敢与他抗衡。因此,在朝廷三番五次下令不准官吏经商贩运,只有欧阳伦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多次不顾禁令,私下派家奴去陕西偷运私茶处境贩卖,而且他有个家奴叫周保,尤为暴虐,且仗势欺人凌辱地方官吏,稍不如意便拳打脚踢,而地方官员不敢申辩,只能忍气吐声。洪武三十年春天,正是春耕大忙时节,欧阳伦却索车50余辆,命令陕西布政司发文让下属周县派车让他去河州运私茶,途中经兰县河桥巡检司处,周保因和巡检司处的小吏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小吏便向朝廷告发了欧阳伦贩卖茶叶之事。朱元璋得知后怒火攻心,下旨茶叶充公,将驸马欧阳伦及其家丁周保、陕西布政司主管官员一并处死,而那个小吏却因为不畏权贵得到了褒奖。因为朱元璋的言出法随,执法无私,不管是亲侄子还是女婿,犯罪的话都照样格杀勿论,使得接下来又是大批违法官员受到了惩罚,之后政治慢慢变得清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如《明史》所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已爱民,以当上旨,吏治焕然不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百余年。”
朱元璋的这一套反腐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效果的,首先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发展了经济,重挫了腐败的气焰。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依赖人治、弊端甚多,一味追求重刑不能解决问题,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