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坚守电影放映40年
——记“邵阳好人”陈卫忠
邵阳县长阳铺镇长阳铺村60岁的残疾人陈卫忠,40年坚守电影放映一线,用对电影事业的真挚热情,为广大群众带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2022年,陈卫忠获得“邵阳好人”荣誉称号。
自告奋勇,毅然开启放映生涯
1983年7月,21岁的陈卫忠高中毕业,正赶上公社招聘电影放映员,他主动找到公社党委书记,然后自荐报名:“我是一位残疾人,但不怕苦不怕累,非常喜爱放电影。”听到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书记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让他报了名。在县电影公司培训后,他和另一名青年经过考核被录取。从此,陈卫忠便走上了电影放映之路。
日走千家村,夜宿万户床。这是电影放映员最真实的写照。多年来,陈卫忠不论严寒酷暑,坚持每日放映,风雨无阻。白天,陈卫忠和同事肩挑手提共计一百多公斤重的放映、发电机、幻灯等 设备走村入户,每到一放映点后,他们就采集新人新事,编写成快板或制作成幻灯片,和群众一起进行演练。为了帮助群众看懂看好电影,每当新片一上映,陈卫忠就编写映间解说词。
有一年四月,陈卫忠和往常一样放映电影。途经一段山路,突然大雨倾盆而下,他放眼四顾,前不着村、后不见店。陈卫忠只好脱下衣服,把电影拷贝紧紧抱在胸前继续前行。四月的气温还比较低,尽管爬坡费劲,陈卫忠还是觉得身体很凉,打了几个寒颤。到了晚上,陈卫忠就开始发高烧,但他继续坚持 放映电影。
2011年,陈卫忠当选村支书。那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普及到千家万户,但是村里一些老人、孩子还是喜欢看传统的电影。于是,在他当村干部的9年时间,他白天处理村里的工作,晚上继续走村入寨放电影。
创新载体,向群众输送精神食粮
映间解说,既要把故事情节交代清楚,又不能喧宾夺主与影片台词碰撞,这就需要抢空插白有高超的技能。
陈卫忠的解说除了精炼准确外,还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声情并茂、生动传神,使群众看得懂,理解得深,引起共鸣。
一部普通的影片,一经陈卫忠解说,便增色不少。正因为如此,每当人们一听到陈卫忠来村里放电影的消息,个个特别高兴,干农活的都提前收工。吃过晚饭,老人、小孩等一个接着一个端着小板凳到放映场抢占座位。
2005年,国家实行“2131工程”,本已走进低谷的电影放映事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同年6月2日,电影公司通知陈卫忠,要他负责公益电影放映。陈卫忠和同事们又一起挑着老旧的胶片电影放映机走村寨、入矿区、到学校,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每年放映560余场。
自导自演,丰富百姓业余生活
2019年,陈卫忠牵头成立了邵阳县志不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公司拥有150平方米的工作室和200平方米可排练实践基地,并招募了残疾人演员35人。
陈卫忠特别注重演员的素质培养,将每月5日定为演员培训日,对演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长期的培训,各演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均能安心就业,自食其力。
此外,陈卫忠经常组织残疾人自编反映脱贫攻坚、乡风文明建设的剧本,并精心排练,到村里开展文艺义演活动,鼓励村民自强自立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自编自导的《十劝诸君莫赌博》《移风易俗谱新章》《农民心里乐呵呵》《懒汉扶贫》等节目,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称赞。
三年来,陈卫忠举办义演活动89场,免费培训残疾文艺人才150人次,举办关爱残疾人募捐活动10场次,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文艺节目127个,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