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08:2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曹阜金 汪舒 谭光吉 唐龙泉飞 毛利涛 李明坤

2023年1月,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发布。在发布的22个典型案例之一“‘背篼图书馆’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背篼作为一种原始的运输工具,曾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改变交通基础设施后,“人背马驮”已经向一个时代告别。

“背篼图书馆”也会向一个时代告别吗?“背篼图书馆”的发起人、原云南省大关县图书馆馆长常绍慧说:“不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乡村更需要文化服务。”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背起背篼,背出一条条宽广的道路

7年前,常绍慧以挂钩扶贫队员的身份在挂钩帮扶的何家坡村民小组建立起第一家“背篼图书馆”。至今,大关县已在贫困边远的乡村建立了16家“背篼图书馆”。

“‘背篼图书馆’不仅让他们看得更远、走得更远,而且,也让他们能找到回家的路。”常绍慧说。

今年3月,大关县2023年“背篼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来到大关县何家坡。这个苗、汉民族杂居的地方,常绍慧已经记不清楚是第几次来了。

她和村民很熟,熟到哪家的木柴堆放在哪一个角落她都清楚。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2015年12月,常绍慧和她的4位同事因为挂钩扶贫工作前往何家坡。何家坡距县城有10多公里。距离并不遥远,抵达却很艰辛。第一次从玉碗社区茅草坡去何家坡,得沿着又陡又窄的羊肠小道往上爬,常绍慧走得小心翼翼,全身冒汗。

站在何家坡的山梁上向前看,几十间石房子像玉米棒似的垒在山坡上,山梁后面,则是比前面更深更陡的山谷。村子里没有一块平地。如果非要找出一块,只有张银波和邻居家房前可以落脚,这里是全村人唯一可以活动或聚会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还能住人吗?几天的调研走访,让常绍慧对何家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里居住着51户人家,大部分是苗族。村子不通公路,没有学校,陡峭的山峦上,只能出产玉米、洋芋。要到玉碗街上赶集,往返一次就要2个多小时。路,限制了村民的目光,更阻断了现代文明的进入。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常绍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改变何家坡的现状,是应该做点什么了。常绍慧所在的大关县图书馆,没有资金,没有项目,但不缺少知识与爱心。她回去与大家商量,大家一致同意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帮助何家坡建一个流动图书馆。

说干就干,她带领职工很快凑齐了400多册图书,做了一个木质书架。何家坡山高坡陡,书和书架运到山下后,怎么送上去却成了难题。常绍慧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何不就地取材,用老乡赶集用的背篼背上去呢?

于是,2016年6月,大关县图书馆的第一个流动图书服务点在玉碗镇何家坡村民小组落地。因为是用背篼背上去的,大伙就为之取名——“背篼图书馆”。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放下背篼,落地一个个生活的希望

大关县文化馆馆长周元江是“背篼图书馆”的志愿者之一。几年来,他用手中的相机,见证了“背篼图书馆”建设的全过程。

在周元江眼里,只是送图书,还改变不了村民们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原始的生产方式。有一次,从何家坡回来,周元江的心感到一阵阵疼痛。看到大家背着背篼,顶着烈日,穿过玉米地,把图书馆建在老百姓家里,给村民们送来图书,给何家坡送来希望,村民们感动了,临走时,穿着苗族服装,载歌载舞欢送“背篼图书馆”的队员们。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年代,苗族同胞跳的居然是现代的广场舞,而不是苗族芦笙舞。周元江意识到,传承千年的苗族文化将面临消失的窘境。

周元江决定给“背篼图书馆”增添一项服务内容。一周后,他把县里的几个芦笙舞传承人组织起来到何家坡开展了为期5天的培训,教苗族同胞吹芦笙,跳芦笙舞。那几天,何家坡笙歌曼舞,一片欢笑。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与何家坡相似的海坝是大关县悦乐镇新寨村的一个自然村,王兴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

2017年,周元江在海坝这个只有21户苗族人家的村子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背着摄影器材,牲畜的排泄物与泥淖混杂在一起,只有穿着水鞋,才能深一脚浅一脚前行。环视四周,山上人家大多住在茅草覆盖的杈杈房里,没有房梁,没有屋顶。早晚时分,山上的冷风从稀疏的栅栏四周肆无忌惮地钻进来,无处躲避,人们只有围着篝火,才能抵御寒风。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海坝是全县最边远的一个自然村,也是“背篼图书馆”建设的第二站。王兴是海坝的村民小组长。他们一家的房子用泥土夯实,面积也比其他人家大很多。“背篼图书馆”就建在王兴家里,由王兴管理。第一次见到有这么多人背着书、书包、文具进村来,海坝的村民很兴奋。围拢在背篼前翻看图书,听队员们讲山外的故事。

这样的生存环境还能住人吗?这样的基础条件,何时才能脱贫?

搬出去,这是脱贫的唯一出路!2019年,海坝21户苗族群众整体搬迁到汤家坪。

“你们从海坝搬到汤家坪,还住得习惯吗?还想回海坝吗?”再次相见,常绍慧问王兴。

“条件好得很,不想回去了。”王兴回答。

两个人站在正午温暖的阳光中一问一答,身后是干净整洁的新房,里面安装了无线网络和有线电视,不远处是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广场,像王兴一样,从其他地方搬来的村民,闲时可以到那里走走,遇到高兴的事,就在那里跳起芦笙舞。

王兴一家的生产方式也在搬迁后发生了改变,不再放牧羊群,而是种植筇竹。从养殖到种植,刚开始时,这个变化让王兴不知所措,“背篼图书馆”志愿者教他们种植筇竹的知识后,他很快适应了目前的生活。

“脱贫后产业发展很关键,现在山上的竹子长势很好,过两年就又有一笔收入了。”王兴对常绍慧说。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接过背篼,凝聚一股股温暖的力量

截至2022年底,由该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图书馆等20多家单位干部职工、爱心人士组成的200多人的文化志愿服务队,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顶酷暑、冒严寒,走进全县边远贫寒的村村寨寨。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的故事是鲜活生动的。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背篼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先后该县 16 个图书服务点。送去图书5880册、书柜14台、收音机137台、电视接收机137台以及其他学习用具,总价值30万元,形成送一个书柜、送数百册图书、开展一次音乐舞蹈培训、进行一次惠民政策宣讲、每户发放一台电视接收机、送一个爱心邮包、每个孩子送一个书包、给村民发放生活用品、给孩子提供学习用具、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讲故事、打亲情电话、送文艺节目等多种服务的“背篼图书馆”模式。

在“背篼图书馆”的推动下,2018年,何家坡的村组公路修通了,海坝的群众搬迁到了天星镇绿南村的汤家坪,边远山区的孩子有学上了,群众脱贫了,生活富裕了。

路通了,车可以开进千家万户了,“背篼图书馆”的建设再也不用人背马驮了,但“背篼图书馆”的脚步没有停歇,服务还在继续。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我们要传承‘背篼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背篼’精神,对已建的点进行回访,对新的点进行补充,继续搞好‘背篼图书馆’流动服务,把老百姓需要的更多精神食粮送进寻常百姓家。”从常绍慧手里接过“背篼图书馆”接力棒的大关县图书馆馆长周荣燕如是说。

常绍慧对何家坡熟悉而又“陌生”。沿着硬化的村组公路,从玉碗社区到何家坡,乘车10分钟即可抵达。活动间隙,常绍慧放眼山下,盘山而上的公路与连户路、产业路时而交叉时而重叠。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年轻的一代也参与进“背篼图书馆”来了。从何家坡走出的刘向群主动报名参加“背篼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到何家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孩子们在她的苗语讲解下,专心致志地翻阅最新的儿童读物。刘向群清楚记得,7年前的那个暑期,当常绍慧用背篼把书背上何家坡张银波家,她出于好奇,就去翻了翻那些书,常绍慧摸摸她的头问:“读书没有?为什么要读书?”如今,7年前的中学生成为社区干部了,刘向群正自考吉林师范大学本科文凭,她相信读书可以带来很多改变,她想留在何家坡,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人。

昭通大关:路通了 还需要“背篼图书馆”吗?

常绍慧说:“向往村庄的人,都是内心安静的人,安静的人才能让一件事持续下去。”她也如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背篓图书馆  托起山里娃的读书梦(守望·文化惠民②)
...纵横、关寨重重,有些偏远村寨,一度不通公路。大关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便背着背篓,装满书籍、文具,跨过沟沟坎坎,走进村村寨寨,将图书送到大山深处,让更多山里娃爱上读书、爱上知识,萌
2024-08-14 06:07:00
...年来,各地打造“15分钟阅读圈”,通过打造城市书房、图书馆驿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阅读角等新型、优质的阅读空间,为居民“在家门口”读书提供便利。我们看到,最美书房、最美农家
2024-04-23 16:00:00
...山外去要走好久好久。村里没有学校,第一次见到“背篓图书馆”的志愿者时,我觉得既惊讶又激动。一群人沿着泥泞的山路、背着背篓,深一脚浅一脚地将书运到何家坡,也为我们带来了走出大山
2024-08-14 06:08:00
...。捐赠仪式上,校方介绍了昭通职业学院基本情况及学校图书馆建设情况,阿法迪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企业情况,对所捐赠的图书数字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应用进行了演示讲解,双方就学院使用图书数字
2024-05-17 00:17:00
...转自:昭通日报本报讯 (通讯员 李学军) 为充分发挥好图书馆职能作用,不断深化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建设内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2月21日,昭阳区凤凰中学20余名初中
2023-02-23 00:14:00
...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实验室、公共和专业计算机房、图书馆、运动场馆、专家楼、信息化平台,购置和更新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图书、信息服务,改造和调整办公用房,优化办公布局、扩大办
2023-09-17 00:43:00
...合会创作基地、昭阳区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昭阳区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示范点,已为20名青年提供就业岗位。“这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工作之余还可以看书学习,让我能有所提升,很
2023-10-19 00:54:00
...日”,连日来,不少结伴而行的小朋友和市民来到盐津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享受阅读乐趣。“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而读书的日子可以是每一天。小朋友们三三两两来到书店翻看着童话故事书
2023-04-24 00:19:00
桐梓:“农家书屋”小阵地 群众生活“加油站”
...这里阅读书籍、阅览报纸、了解政策,相当于是家门口的图书馆 又方便,又实用。”桐梓县娄山关街道鞍山社区工作人员金皓告诉笔者,社区农家书屋开放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8:30-
2024-03-21 11: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据报道,长沙夏女士双节返程发现母亲在大米里藏了1000元现金,而且这不是妈妈第一次偷偷塞钱了,之前好多次都会偷偷将钱放进大米
2025-10-10 09:55:00
金秋十月,闽侯县鸿尾乡鸿尾村的百亩稻田进入丰收期。
2025-10-10 10:2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吴明顺 李佳蓉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市民探亲访友、外出游玩,120院前急救呼叫量也随之增加
2025-10-10 10:31:00
来城墙邂逅秋色!“行走南京70里”就在本月19日
10月19日,2025南京银行“行走南京70里”环城公益健步走活动将在中华门瓮城启幕。我们邀您一起踏上城墙,用脚步丈量城市脉络
2025-10-10 10:49:00
店铺突然起火,十堰两名保安一分钟成功扑灭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陈堰)10月8日,茅箭区翰林世家小区门口一正在装修的店铺突发火情,小区2名值班保安迅速反应,在一分钟内将火扑灭
2025-10-10 10:49:00
日照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数例无药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鲁网10月10日讯近日,日照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数例无药冠状动脉核磁共振检查技术,也是市内首家率先开展此项检查的医院,为心血管疾病筛查开启“绿色革命”新篇章
2025-10-10 10:57:00
菏泽鲁西新区辛集小学举办“庆双节·自然拼图”创意活动
鲁网10月10日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并感受秋季丰收的喜悦,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辛集小学借助十一假期
2025-10-10 10:59:00
跨省盗窃,终落法网!临清警方连日奋战端掉盗窃“三人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通讯员 韩艳燕近日,临清市公安局烟店派出所经过连续多日侦查布控,成功打掉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的盗窃团伙
2025-10-10 10:33:00
成武县大田集镇田集中心村卫生室无偿献血者许春光:热血践初心 仁心护生命
鲁网10月10日讯在基层医疗战线,成武县大田集镇田集中心村卫生室的许春光,以无偿献血诠释 “医者仁心、热血担当”,用行动为生命 “续航”
2025-10-10 10:22:00
胶东半岛首例!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成功实施婴幼儿癫痫多脑叶离断术
鲁网10月10日讯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癫痫中心小儿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罹患Sturge-Weber 综合征(又称脑面血管瘤病综合征)导致癫痫的患儿
2025-10-10 10:19:00
武当山女子骑警队护航景区平安获赞誉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周容翼 周玲玉)国庆期间,十堰市公安局武当山特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女子骑警队正式亮相。她们在交通疏导
2025-10-10 09:18: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振昂 张宁马瑞/摄像/剪辑
2025-10-10 08:04:00
中央政法委发布二、三季度名单,全国69人获殊荣南京南站救人护士当选“见义勇为勇士”本报讯(通讯员宁义宣记者王茸唐婷婷)见义勇为
2025-10-10 07:31:00
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
老兵捐赠40年前老照片引出一段感人故事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张莉练红宁)国庆假期
2025-10-10 07:32:00
中国网10月9日讯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规范合理使用关系着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5-10-09 1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