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数据及案例来源于澎湃新闻报道天眼查及黑猫投诉等平台统计,仅供参考。】
笔者最近看到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催收的投诉已达678,431条。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01催收:百姓之伤
近期,澎湃新闻记者卧底催收公司30天的调查报道,揭开了这个行业最阴暗的一面:恐吓、骚扰、泄露隐私,甚至对债务人家属和同事进行网络暴力。在这些催收公司眼中,债务人早已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被异化为"待处理"的数据。
仔细梳理这些投诉案件,令人不寒而栗。
催收员可以轻易获取债务人的通讯录、消费记录、工作单位等隐私信息。
他们可以随意对债务人的亲友进行电话骚扰。
更有甚者,通过外卖平台、快递等方式对债务人进行持续"轰炸"。
这背后的数据更令人震惊。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全国涉及催收业务的企业已激增至3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
过往,催收成为了百姓的伤痛,曾经有数据统计显示,仅2017年就发生违规催收频次1000余万次,涉及施害人79万,受害人92万。
之后的2020年,江苏泰州“6.17”网络“软暴力”催收犯罪案件查获涉案财产800余万元,受害人数超2000人。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催收非法债务罪428人。
2022年,暴力催收问题依然严重,催收手段从“硬暴力”转向“软暴力”,导致大量投诉和社会问题。
2023年,暴力催收问题依然严重,催收公司频繁采用恐吓、骚扰等手段,导致多起恶性事件。
在笔者多年从事金融工作的经历中,遇到过太多因暴力催收而家破人亡的悲剧。
一个典型案例是甘肃兰州王焘犯罪集团,该团伙通过21个网贷APP非法放贷,利用"软暴力"催收手段非法获利28亿余元,导致89人因逼债自杀。
最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但留下的社会创伤却难以弥合。
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将非法催收行为入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采用暴力、威胁、恐吓等不当催收手段。
紧接着在2024年8月,又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02传统催收模式的末路已然显现
数据显示,部分催收公司的回款率已从巅峰时期的17%跌至1%,有的平台实际完成率甚至仅为0.5%左右。
这种粗暴简单的催收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更是与现代金融服务的理念背道而驰。
那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答案是:回归法治,拥抱科技。
有数据显示,通过调解方式处理的案件,回款率是传统催收的1.5至2.5倍。
这意味着,合规合法不仅是底线,更是效率的保证。
笔者注意到,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新型的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例如山哩商业的E法通平台,通过"金融调解+法律诉讼"的双轨制方案,实现了规范化处置。
更值得关注的是,山哩商业前身就是做助农扶贫的农业项目转型而来,针对困难群体、大学生群体实施了惠民政策,对低保户甚至只收一半本金。从转型做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以来,已经助力10万余人走出困境,帮助大量陷入债务囹圄的人纾困,这种做法,既体现了金融服务的温度与民企的责任与担当,也在推动普惠金融的正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03让老百姓睡个好觉
展望2025年,个贷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将迎来三大转变:
第一,处置方式从"人治"到"法治"。暴力催收、不当催收将被彻底清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规范化的法律程序和调解机制。数据显示,联合法院的回款率可高达20%,远超传统催收方式,对于债务人来说,还款意愿也会很强。
第二,技术手段从"粗放"到"精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处置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对债务人的伤害。
第三,服务理念从"对抗"到"共赢"。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未来的不良资产处置将更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帮助债务人走出困境,实现多方共赢。
对于陷入债务困境的人来说,笔者建议:
保持沟通意愿,主动与债权人联系,说明实际困难,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善用调解途径,通过正规的金融调解机构处理债务,避免与非法催收机构打交道。
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发现不当催收行为要及时取证举报,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理性看待债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避免因冲动或恐惧而做出错误决定。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那些依然沿用暴力催收、不当催收手段的机构,终将被市场淘汰。
只有真正立足于服务民生,重视合规经营,注重科技赋能的机构,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回归法治,拥抱科技,心系民生。
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8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