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15: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宣帝的时候,匈奴人不断挑起羌人和汉朝的争端,宣帝派了义渠安国去解决这些事情。这个义渠安国是个强硬派,马上召集了部落首领前来,把其中闹腾的最欢的首领全部杀死,斩首了一千多个人。看到汉朝如此强硬的态势,更加激起了那些归附汉朝各羌人部落的愤怒,他们表示从此不再信任汉朝。于是羌人和汉朝之间矛盾不断,羌人开始屡次侵犯边境,杀害官吏。义渠安国也因此损失了很多车马和兵器,只好率兵撤退,把这些事情上奏给了朝廷。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

汉宣帝想来想去,这派谁去解决这件事情呢?唯一合适的人选就是赵充国,可是这个时候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还能不能去?没想到赵充国回答说:“你派谁去都不如派我去合适。”汉宣帝很是高兴,就问赵充国派多少人去合适?赵充国告诉宣帝,行军打仗难以预料的事情很多,还是让我到现场去看看吧。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

赵充国来到了西部都尉府,并不急着出兵去攻打羌人部落。而是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些士兵,这些士兵遇到这样的主帅,都愿意为赵充国效劳。羌人也是多次挑衅都尉府,而赵充国就是不理他们。汉军抓到了一个俘虏,从俘虏的口中得知,羌人各部落的首领互相责备,都觉得对方不该谋反,现在得罪了赵充国老将军,要是打起来,失败的肯定是我们。几天后,先零部落的人率先造反。赵充国表示,汉军只杀有罪之人,无罪之人一律释放。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

赵充国带领汉军出其不意的来到了先零地区,这些羌人看到以前汉军不理他们,所以戒备比较松懈。看到汉军来了,感觉如临大敌,纷纷放弃车马逃跑。有人建议赵充国追上去杀了他们,赵充国却说:他们都是走投无路的人,我不紧追,他们就往前跑;如果我追的紧了,他们就会拼死抵抗,到时候我们会造成很多的伤亡。这次战役,汉军缴获了牲畜十万余头,马车几千辆。赵充国还下令士兵不许防火烧羌人的部落,也不许在他们的耕地中牧马。其余的羌人高兴的说:“汉军果然没有打我们。”于是很多的部落首领前来归附。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

看到很多的羌人来投降,赵充国觉得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了,打算撤出骑兵,让步兵在这里开荒地守卫边疆。这个时候,汉宣帝下令让赵充国与其他两路军队汇合共同出击去攻打先零。赵充国儿子觉得不能为了羌人而违抗皇帝的命令,赵充国却拼死上奏,向皇帝提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把骑兵撤走,留下步兵一万多人,让他们驻扎在要害地区,让他们修缮桥梁等,保证道路的顺畅;二是到了明年四月之后,征调骑兵和胡人骑兵各一千,让他们做警卫。这些政策既保证了羌人部落的安稳,也能给国家节约不少粮食。一年之后,赵充国平叛羌人成功,回到了汉朝。匈奴单于迫于压力,来大汉朝见,边境开始全部听从汉朝的命令。从此之后,汉宣帝不论什么事情都会和赵充国商量,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

汉宣帝为什么能够彻底解决边境问题

赵充国在安度晚年的高龄,为了国家的安危,亲自出征边塞,为汉宣帝时期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充国善于用兵和分析对手的弱势,让许多羌人不战而降。赵充国很明白,为了边境的安宁,靠着强硬的政策是不行的,重点是感化羌人,让他们深刻体会在汉朝的领导之下,他们才能有安定和富裕的生活。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不断受到匈奴等各国的骚扰,到了宣帝时期有了赵充国的帮助,边境匈奴侵扰问题有了圆满的解决。赵充国在现在的很多人看来,知名度并不高,但他为大汉朝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连当时的辅政大臣霍光都特别尊敬赵充国老将军。汉朝最忌讳的功高震主,在赵充国身上没有体现。即便最后霍光死后,霍家全家被诛杀,而赵充国家族依然安然无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羌叛乱76岁老将自请出征,成汉宣帝中兴第一将
甘露三年,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让人画了十一位辅佐他成就大业的功臣画像,并悬挂于未央宫麒麟阁,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本文的主人公赵充国,位列第四位。赵充国是典型的大器晚成,早
2023-06-05 19:53:00
赵充国平定西羌之战,汉朝稳固对青海地区的统治
...全面收缩。从李广利兵败,一直到汉昭帝去世。再到后来汉宣帝登基,霍光去世,汉宣帝彻底掌权。这期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汉朝一直在执行收缩政策。在这二十年里,除了边境平叛战争之外,汉
2023-09-16 21:15:00
揭秘汉宣帝:为何他能彻底打败匈奴?
...势为胜势,才一点一点将匈奴击败的。当然,在这其中,汉宣帝的正确决策也是有很大功劳的。一、得势不得分汉武帝发动漠北决战后,其实汉朝已经面临“漠北无王廷”的大好局面了。好大喜功的
2024-03-15 07:18:00
第一次说“百闻不如一见”的赵充国是谁?
...水衡都尉等职,直到汉昭帝后他又与霍光一起拥立刘询为汉宣帝,被封为营平侯。 这时候的赵充国已经是62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率部征讨匈奴,取得了不少战绩。公元前63年,西北的羌族各
2023-01-26 21:25:00
赵充国平羌:古代西部边疆的传奇之战
...是个小族,如今竞敢冒犯汉朝天威,简直是自取灭亡,向汉宣帝保征带兵平定羌族。汉宣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带兵讨伐乱羌。赵充国率骑兵一万人前往平叛,到达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后,向
2024-04-13 19:19:00
汉武帝去世以后,国家政权在汉昭帝时代就被大将军霍光彻底操控了
...,召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此会议纪要被汉宣帝时代的郎官桓宽所整理成文,即后来著名的《盐铁论》。春,被匈奴扣押十九年的苏武回返祖国,被封为典属国,主管外事。七月,罢
2023-01-07 22:20:00
...把大量汉人迁徙到河西四郡,以开发这片地区。河西四郡汉宣帝时期,先零羌等请求返回河湟地区,汉宣帝表示同意。先零羌等归来后,和汉人争夺生存空间,矛盾复生,于是企图反叛。汉宣帝派义
2023-10-24 16:53:00
为什么汉朝打匈奴十分的费力呢
...边的部落,所以此时的汉军在国力上就已经输了,到后来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上升,攻打匈奴就容易多了。3.马镫的出现,马镫是在秦末时期出现的,没有马镫骑兵在马上射箭是非常困难的,马镫
2023-05-20 10:28:00
...汉朝。越是虚弱,越是容易内斗,匈奴人相互打个不停,汉宣帝时,五单于争立,分别是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乌籍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征战不休,内耗不止。争斗持续两年多,五单于的
2023-10-24 16: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