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0 16: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千年以前,在我国古代某座城市的一条普通街道上,可能不会有商人的店铺、不会有官府的衙门、不会有烟花柳巷、不会有高门豪宅、不会有佛寺熏风,但一定会发现民间宗教信仰的印迹。

古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神神鬼鬼充满着崇拜和敬畏,因此,各种民间信仰极为发达。在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各地城市的保护神。城隍老爷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配角”。

那么,这个城隍老爷是怎么来的呢?

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上图_《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城隍”本义

先秦文化典籍《周易》有语云:“城复于隍”,这是今天所见“城隍”两个字的最早记载。那么,“城”、“隍”最早的含义是什么呢?东汉经学家许慎在其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中给出“城、隍”这两个字权威定义:

城者,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

隍者,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城”这个字的本意是指城墙,引申为人类的重要聚居地——城市。“隍”字,则是围绕在“城”外面的护城壕,有水的就是“池”,没水的就是“隍”。正是将“城隍”联系起来而概称“城池”、“城市”之义,才能逐渐地由客观走向主观、由物质迈入精神,最终将“城隍”凝结而成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对于城市本身所蕴含着的信仰文化世界的重要象征。

城隍老爷的起源

关于城隍老爷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起源于古书中所说的“水庸”神。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中这样说道:

王敬哉《冬夜笺记》谓:“城隍之名,见于《易》,所谓‘城复于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为城隍之始。固也,然未竞名之为城隍也。

所谓“蜡八”,据后世典籍记载乃是关乎农业生产的八位保护神,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后稷、神农氏等,其中排在第七

还有一种说法是城隍源于社稷神,即农业神,这种观点以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为代表。

社祭,刚开始指的是原始社会的祖先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方开始成为土地神的名字,祭祀“社神”的神坛也称为“社”,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

“稷”则是周朝先祖后稷的名讳,后来转变为谷物庄稼之神的名称,西周时后稷开始被尊为五谷之神,与“社”并祭,合称“社稷”。

“社稷”这个名词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传统农耕社会性质,“社稷”与“城隍”在“守土护民”这一核心功能上具有相似作用,同样享受尘世香火。

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上图_1912年,浙江金华兰溪城隍庙

城隍老爷与城隍庙

城隍老爷受人朝拜的庙宇称为城隍庙。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城隍庙至迟到东汉三国时代,祭祀城隍神的场所——城隍庙已经出现,宋代学者赵与时《宾退录》记载:“芜湖城隍祠建于赤乌二年”,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正是东吴大帝孙权统治时期。到了唐代,城隍老爷的足迹就更为广泛,一些著名城市如杭州、苏州、广州等均出现城隍庙。

唐代各级地方官僚也成为城隍祭祀的主持者,如唐玄宗开元名相张说,古文运动领袖、“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文坛“小李杜”杜牧、李商隐等均撰写过《祭城隍文》或《城隍庙记》等文章。

城隍老爷抓鬼

唐代的城隍老爷不仅成为捍卫城池、守土安邦的地方神灵,而且多出一项功能:管理阴间鬼魂。

须知道,今天我们讲到阴曹地府的阎罗王,那其实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有的观念,我国古代民众中认为可以总领冥间、管理一切鬼魂的人马还有两拨:唐代以前有所谓泰山府君、华山神,唐代以后,城隍神便代表道教和民间信仰,担当起和阎罗王争夺冥界地盘的任务。唐五代笔记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对于“城隍治鬼”这一新兴职掌有着很多故事,下面这则故事,内容简单却很有代表性:

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常暴得疾,梦见一鬼使,手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即随使者行,见城隍神。神命左右将薄书来,检毕谓简易曰:“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

这则神话故事非常浅显,这里城隍神更像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阎罗王的形象,管理着世间人们的生死寿限,而且秉公执法,让你三更亡,绝不多退少补,让你多活五年,就多活五年,分毫不爽。

城隍老爷被皇帝封赐名号

到了五代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将城隍老爷封为王,城隍老爷的身价又上涨了不少。《册府元龟》记载:

诏杭州护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铜官庙改封福善通灵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王,从两浙节度使钱元瓘奏也。

到了宋代,城隍老爷不再是“虚幻”的一尊神,越来越多地转变为有历史、有来历、有真相的“神化”人物。这些历史或传说人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死后其神主被请进城隍庙供奉。这些死后充任城隍的人物,或是勤政为民、有功于当地;或是不畏权势、为人耿直;或是积善行孝、扶弱济贫。

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便在草原边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兴建城隍庙,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令在新建的大都(今北京)建城隍庙,封城隍神为“祐圣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明王朝尚未完全统一中国的形势下,朝廷便颁发诏令封赠城隍。“明有礼乐,幽有鬼神。若城隍神者,历代所祀,宜新封爵。”话说的很明白,城隍老爷同国家“礼乐”制度相联系,于国于民,关系莫大。

城隍老爷的名讳

明清以来,各地城隍庙中的城隍老爷各不相同。如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的苏州府,出现过城隍几十年换一个的怪事,从汤斌到陈宏谋,再到吴檀、顾光旭,百余年来,苏州本地有谁当官,苏州城隍老爷就是谁,而且最后一位陈鹤当时尚“尸骨未寒”,也被拉进城隍庙祭祀。

而上海城隍庙供奉的城隍老爷也有三位:老城隍霍光、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到了现在,苏州城隍庙终于定下来了,以最早的春申君黄歇算起。而其他城市城隍老爷中,北京是杨椒山、福州是周苛、郑州是纪信、济南是铁铉、南昌是灌婴、杭州是周新……

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城隍姥爷是怎么来的

上图_上海城隍庙老照片

当然,城隍庙中的城隍老爷也不孤单。如上海城隍庙中,供奉的既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财神,又有掌管人间祸福的“三官”——天官、地官和水官。

既有文人所祟奉的科举之神“文昌帝君”,又有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慈航道人;既有诊治人间疾病的华佗仙师,又有保护人们本命的六十元辰;既有掌握人间生死大权的东岳大帝,又有地方太岁土地爷;既有为男女婚姻牵线搭桥的月下老人,又有众人欢迎、道高望重的南极仙翁……各路神仙应有尽有,保管上香者满意。

古语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凡民间一应杂事,可以说都各有一路神灵在暗中主持,这些暗中操持一方生杀予夺的神灵,往往对应着人间的官吏、各有职司,分管一方。历来多灾多难的普通小民,在无力与自然和人世的灾厄抗争的情况下,也只好凭靠着信仰的力量,用一种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去打点这充斥着方方面面的神仙鬼怪,给城隍老爷焚柱香、祷告祷告,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0 20: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错的选择。5月31日(本周六),2025年(乙巳蛇年)杭州城隍庙“城隍巡游”民俗非遗活动将正式开启。杭州城隍庙于南宋始建,明永乐年间清官周新蒙冤,被追封为“浙江都城隍”。城隍
2025-05-30 08:18:00
揭秘城隍庙的由来
生活中,很多偏远地区仍旧保留有一些类似城隍庙或者土地庙这样的建筑。每到一些节日或者想要寻求庇佑的人们,纷纷会络绎不绝的前往祭拜。但在我们的视线中,城隍庙往往显得是高大无比的,而土
2024-01-14 01:48:00
城隍庙里吃小吃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城隍庙里吃小吃吴祖德■吴祖德上海的风味小吃,最有特色的当数当年城隍庙大殿前的小吃摊了。比如“一分镶”,即城隍庙著名小吃——糖粥。早在清光绪年间,有位绍兴人,在船
2024-02-16 05:41:00
古代社会常见的城隍庙,到底祭祀的是什么神
城隍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古装剧中时常可见城隍庙的身影,古代民间故事中也常有提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吴令》写的便是吴县县令与城隍之间的故事。那城隍庙里供奉的究竟是些什么神?可
2023-07-15 17:42: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曾与北京、南京城隍庙并称三大“都城隍庙”,其往昔之
2025-08-07 07:36:00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杨婉真)应金门浯岛城隍庙邀请,10月29日至31日,龙海海澄都城隍庙交流团赴金门进行神像绕境巡安和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交流的海澄都城隍庙顾问施必祥说
2023-11-05 07:13:00
文化纽带牵两岸 集美区后溪镇城内社开展城隍庙民俗活动
...,张灯结彩——这两天,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城内社的霞城城隍庙分外热闹。6月18日正值农历五月十三,是一年一度的城隍爷“神诞日”,每年这个时候,霞城城隍庙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024-06-20 07:52:00
...”是金门一年一度最大型的庙会活动。5月8日上午,长泰城隍庙城隍爷公金身在36名信众的护送下,应邀顺利抵达金门。巡安期间,两岸信众亲切交流、其乐融融,巡安绕境队伍连绵数公里,声
2025-05-11 15:19:00
注意!这段时间,上海城隍庙免票向市民游客开放
3月30日上午,上海城隍庙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城隍”大典。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城隍庙免票向市民游客开放,并置备城隍寿面向来庙信众、游客及周边社区居民、商户免费派发。活动中,“上海市
2024-03-30 21: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