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聚焦全省两会】重点发力 为青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16 11: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王瑞欣报道)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青海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站在新起点上,青海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牵引,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月15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宝恩对我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介绍。

通过不懈奋斗,青海脱贫地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目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青海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45名省级领导联点39个脱贫县和45个试点村开展全方位帮带指导,选派1716名第一书记和3505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去年青海将监测对象识别参考标准由6000元提高至6700元,先后开展了2轮集中排查和3次因灾排查。两年累计纳入5158户19237名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举措,74.2%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同时,出台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将50%以上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去年达到62.7%,健全落实联农带农机制,脱贫群众通过发展到户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去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9.5%。全面落实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务工补助等政策,举办“雨露计划+”促进就业专场招聘会,4.99万脱贫人口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年均突破20万人。

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青海加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建成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30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达到33个和180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展到2325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28.3万脱贫人口拿上了“阳光存折”,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农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79.5%。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乡村建设评估覆盖全省,累计选取425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统筹整合行业部门资金项目,探索形成了同仁市特色村寨、都兰县路衍经济等一批乡村振兴经验模式。稳妥推进厕所革命,两年新建农牧区户厕7.4万座、公共厕所40座,完成历年来所有问题厕所的摸底排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整体面貌持续改善。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吴晓军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产业“四地”建设稳健起步、改革开放活力迸发、群众生活大幅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等六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过去5年的发展成果,总结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亮点,提出了今后5年工作思路,从七个方面对2023年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省乡村振兴局也将认真贯彻全省两会精神,对标对表政府工作报告,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八大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加强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不断提升农牧民务工就业规模和质量,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6 1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项举措备战全省旅游旺季
...治理示范村建设,兼顾重点景区及交通沿线,按照“美丽宜居型、整治提升型、基本整洁型”三种类型推进和美乡村标准化建设。重点提升改善旅游沿线城镇村庄风貌,打造“整整洁洁、干干净净、
2024-05-03 04:40:00
...好氛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赛代训”提升农牧民教育培训水平,同时发挥模范作
2024-04-20 05:57:00
...攻坚成果、着力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推进高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全乡村振兴保障机制9个方面,共36条。按照《实施意见》,我省将
2023-03-09 05:14:00
青海出台条例 填补乡村振兴领域地方立法空白
...立了相关支持保障和监督等机制,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逻辑顺序,分为总则、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组织建设、人才支撑、城乡融合、保
2023-11-01 03:20:00
...加强要素保障的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凝聚合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南模式”得到全省推广。认真贯彻全省乡村建设提质推进会暨生活垃圾治理现场会安排部署,黄南州乡村建设、“三清
2023-11-10 12:05:00
四川: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
...待。而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也为下一步推动全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2023-12-01 10:40:00
山东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系列战役” 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山东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周雁凌 季英德走进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生态振兴示范片区,远远就能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2024-06-04 00: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1月30日,记者从青海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健康青海行动扎实推进,全省
2024-02-01 13:06:0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
深耕“三农”领域 描绘乡村新画卷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2023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聚焦青海资源禀赋,立足“三农”主责主业,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六大领域,助力青海“三农”高质量发展
2024-01-23 05:2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深秋时节,世界目光再次投向黄浦江畔。11月5日,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启幕
2025-11-05 07:59:00
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全面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
2025-11-05 08:00:00
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举措,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25-11-05 08:05:00
河北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前列国企创新动能持续迸发——大数据里“读”河北(九)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5-11-05 08:06:00
河北省交易团参加第八届进博会带上“购物车” 寻求新机遇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黄浦江畔,万商云集,再赴进博之约。11月5日至10日
2025-11-05 08:07:00
河北省数据交易服务中心成立达成全省首笔公共数据交易、首笔社会数据交易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1月4日,河北省数据交易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举行
2025-11-05 08:07:00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2025年12月底前,全国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至少将50种重点监测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覆盖范围
2025-11-05 07:57:00
央媒看太原近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在太原面向公众开放
2025-11-05 07:5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崔帆)“路灯被树木遮得严严实实,影响夜间出行。”近日,会昌县网友通过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反映,县城财富广场靠近206国道的小区出入口机动车辅道旁的香樟树枝叶茂盛
2025-11-05 06:42:00
江西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范围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孙沐雨)10月30日,江西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云平台公布江西省及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
2025-11-05 06:42:00
索道成梅岭景区创业风口?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唐代王勃曾在《滕王阁诗》中提到的西山,即现在的梅岭。梅岭,南昌人的后花园。坐落于南昌市西郊30公里处
2025-11-05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邬强)11月3日,记者从2025南昌马拉松组委会获悉,11月6日至9日,所有参赛选手凭参赛号码布、工作人员凭工作证件
2025-11-05 06:42:00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颁发了安徽省首本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不动产权证,标志着合肥市在立体空间权属界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23:27:00
远离“雾霾天”,烟台“十四五”凭啥让蓝天成为日常?
胶东在线11月4日讯(记者 王竞男 摄影 李刚 )一年中超过320天可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9
2025-11-05 00:02:00
烟台高新区召开重点民生领域工作情况通报会议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郭健 实习编辑 单煜媛)10月30日上午,烟台高新区召开重点民生领域工作情况通报会议,现场调研重点民生项目
2025-11-05 01:11:00